名言: 律设大法, 礼顾人情。 句意: 刑律上有种种法令的规定, 在仪礼制度上却要顾及人情。 出处: 宋《司马温公集· 论以公使酒食遣人刑名状》...
名言: 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注释: 急: 凌厉, 严格。锋: 锐势, 锋芒所向。乘: 凭借。 句意: 执法太凌厉严格, 锋芒所及固然不可拂逆, 但这凌厉的一阵势头却不能有补于事。 出处: 宋·苏轼《留侯论》...
名言: 治国而缓法制者亡, 理军而废纪律者败。 注释: 缓法: 执法松弛。废: 败坏。 出处: 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卷上...
名言: 法制之设,贵于简要。 句意: 制订法律制度, 贵在简明扼要。 出处: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乞简省举御史条约上殿札子》...
名言: 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 注释: 公器: 公共通用的东西。 句意: 法律是天下公用的, 善于执法的人, 不论对亲密的人或疏远的人, 使用法律都一样。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汉纪》...
名言: 法而不智,则天下之死法也。 句意: 执法而不用理智, 那么这就是天下最死板的法律了。 出处: 宋·苏轼《信道智法说》...
名言: 未有无弊之法,其要只在得人。 句意: 没有没有弊病的法律, 关键只在要得到善于执法的人。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卷五...
名言: 法久生弊。 句意: 法律制订的时间长久了就会不适应时势而产生弊...
名言: 击去盗易,使无盗难。 注释: 去盗: 奔逃的盗贼。 句意: 打击在逃的贼容易, 要使盗贼不产生就难。 出处: 宋·苏轼《四达斋铭》...
名言: 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 句意: 法律, 是用来适应变化的情况的, 不必完全与不变的理论一致。 出处: 宋·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名言: 杀人者死,然后人莫敢杀;伤人者刑,然后人莫敢伤。 句意: 杀人的人必须判死刑, 然后别人才不敢杀人;伤人的人一定判刑罚, 然后别人才不敢伤害人。 出处: 宋·李觏《安民策第八》...
名言: 流弊之末,至于诵法而不知义,附势而不知法。 注释: 流弊: 成为风气的弊...
名言: 圣人之行法也,如雷霆之震草木,威怒虽甚而归于欲其生。 句意: 圣人的执法, 就象春雷震动草木, 威势很大但归根结蒂是希望它复活。 出处: 宋·苏轼《乞常州居住表》...
名言: 惟教之不改,而后诛之。 句意: 只有教育后不改的, 然后才诛杀掉。 出处: 宋·苏辙《新论中》...
名言: 使冤者获信,死者无憾。 注释: 信(shen): 通伸, 伸冤昭雪。 句意: 要使蒙冤的人获得伸冤昭雪, 这样即使冤死者不会有遗恨。 出处: 宋·苏辙《宋子仪大理寺丞》...
名言: 厉法禁,自大臣始,则小臣不犯矣。 句意: 严格执行法律禁令, 要从大臣着手, 那么小臣就不敢犯罪了。 出处: 宋·苏轼《策则第六》...
名言: 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 句意: 法律只是在贫贱百姓中执行而屈从于权贵, 那么天下就要不了。 出处: 宋·苏辙《上皇帝书》...
名言: 贵而犯法,义不得宥,过而知改,恩不废叙。 注释: 宥: 宽...
名言: 法有首从。 句意: 法律上有对首恶和从犯不同的条文。 出处: 宋·苏轼《缴词头奏状·沈起》...
名言: 窒其自新之路而坚其肆恶之志。 注释: 窒(zhi): 阻塞。肆恶: 尽量作恶。 句意: 阻塞了他自新的道路, 就加强了他尽量作恶的心念。 出处: 宋·苏询《史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