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 句意: 自古以来, 凡是乱亡的国家, 首先必须毁坏其法律制度, 然后跟着搞乱国家。 出处: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建立传论》...
名言: 法施于人,虽小必慎。 句意: 对人执法, 即使是小事也一定要谨慎。 出处: 宋·欧阳修《春秋论下》...
名言: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 句意: 法律, 是国家用以在全国树立最高威信的; 个人说的话, 只是一时喜怒的发泄而已。 出处: 唐·张昭远等《旧唐书·戴胄传》...
名言: 重刑再覆,国之常典。 注释: 常典: 一贯的制度。 句意: 重大的案件, 必须在判决后再上报复审, 这是国家一贯的制度。 出处: 唐·张昭远等《旧唐书·刘晏传》...
名言: 刑法者,君子行之,则诚信而简易,简易则人安,小人习之,则诈伪而滋彰,滋彰则俗弊。此所以刑一而用二,法同而理殊者也。 注释: 简易: 单纯淳朴。滋彰: 变本加利的意思。理殊: 治理效果不一。 句意: 刑律法令, 君子遵行了, 就会诚信而单纯淳...
名言: 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 句意: 不知道, 这不能说是这个人的罪过。 出处: 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
名言: 一岁再赦,好人喑哑。 注释: 喑(yin): 哑。喑哑: 这里指好人不敢说话。 句意: 一年之内, 一再地赦免罪犯, 好人只好沉默不讲话了。 出处: 五代·张昭远等《旧唐书·太宗纪上》...
名言: 凡法始立必有...
名言: 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 注释: 刑: 这里指法律。大本: 根本作用。 句意: 法律的根本作用, 也在于防止动乱。 出处: 唐·柳宗元《驳复仇议》...
名言: 不患刑之繁,而患罪之重;不患教之废,而患人之贫。 句意: 不怕刑律的繁复, 只怕罪恶的重大, 不怕教育的废止, 只怕人们的生活太贫穷。 出处: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策林·止狱措刑》...
名言: 慎法宽惠不刻, 注释: 慎法: 谨慎地执法。刻: 刻毒。 句意: 谨慎地执法要宽大不要刻毒。 出处: 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
名言: 官喜律即喜,官嗔律即嗔,总由官断法,何须法断人。 注释: 嗔: 恼怒。 句意: 官喜就是法律所喜, 官不高兴就是法律所恶, 总是由官来执法,何必说什么法律来决定人的命运! 出处: 唐·王梵志《王梵志诗·天理为百姓》...
名言: 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注释: 直: 正当的道理。痛: 惩罚。畏: 怕。 句意: 告诉他以正当的道理后还不改, 就必须要狠狠惩罚而使他害怕。 出处: 唐·柳宗元《封建论》...
名言: 法小弛则是非驳。 注释: 弛: 松懈。驳(bo): 混杂。 句意: 法律稍有松驰, 就会使是非混肴。 出处: 唐·刘禹锡《天论上》...
名言: 刑罚者,不获已而用之。 注释: 不获已: 不得已。 句意: 刑罚是不得已的时候才用到它的。 出处: 唐·张九龄《敕岁初处分》...
名言: 防而可犯,则江河成灾。法而可干,则百姓成害。 注释: 防: 指河堤。犯: 同汜, 即泛。干: 干涉。 句意: 河上的堤防倘可让洪水泛滥的话, 那么江河大水时就会成灾, 法律如果可以干扰的话, 那么百姓就要受害无穷了。 出处: 唐·马总《意林·阮...
名言: 使迁善者自新, 为恶者就戮。 句意: 要使改过向善的人自新, 为恶不改的人杀头。 出处: 唐· 张九龄《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
名言: 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为反。 句意: 颁布法令要慎重, 法令一出就只有执行, 不能违反。 出处: 唐太宗引《周书》,出唐·吴兢《贞观政要·赦令》...
名言: 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 注释: 本: 根本目的。 出处: 唐·魏征语,出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名言: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注释: 宽简: 宽大。 句意: 死去的人不可能复活, 所以用法一定要宽大。 出处: 唐太宗语,出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