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 注释: 一: 这里指原始之时。度: 标准。 句意: 所有的事物在产生形成时都同样处于原始状态, 所有的标准都统一于法律。 出处: 《尹文子·大道上》...
名言: 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 句意: 罚当其罪的刑律就有威信, 罚不当其罪的, 那就是对人的侮辱。 出处: 《荀子·君子》...
名言: 元恶不待教而诛。 注释: 元恶: 元凶, 首恶。 句意: 对于首恶元凶, 不必讲教育就可杀。 出处: 《荀子·王制》...
名言: 不教而诛, 则刑繁而邪不胜; 教而不诛, 则奸民不惩。 注释: 诛: 杀。这里可作惩罚讲。 句意: 不加教育而惩罚, 纵然刑律很多邪恶之事仍十分多而不能禁止;只讲教育而不加惩罚, 那么奸刁的坏人就受不到惩罚。 出处: 《荀子· 富国》...
名言: 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已至而呼天。 注释: 无: 不要。同勿。身: 自己。 句意: 不要自己有过失而怨别人, 不要等刑罚已降临而呼天号地。 出处: 《荀子·法行》...
名言: 法而不议,则法之所不至者必废。 注释: 议: 商议, 评论。废: 废弛, 废弃懈...
名言: 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 注释: 矩: 即木工用的曲尺, 画直角用。 句意: 只有五寸的曲尺, 便能画出天下所有的矩形来。 出处: 《荀子·不苟》...
名言: 举直错诣枉,则民服;举枉错诣直,则民不服。 注释: 举直: 推举选拔出正直的人或行为。枉: 弯曲, 这里可理解为不合正道。 句意: 举出正直的来矫正邪曲不正的, 那么老百姓都信服; 举出邪曲不正的来改措正直的, 那么老百姓都不服。 出处: 《论...
名言: 片言可以折狱。 注释: 片言: 不全面的话。折狱: 判决案子。这句话出于《论语·颜渊》。原句是“子曰: 片言可以折狱者, 其由也与!”孔子对于子路的鲁莽、急躁是时有微言的。这句话可理解有两层意思, 一是对子路办事的决断果敢表示赞赏, 二是对...
名言: 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 注释: 文章: 法律的条文章程。 句意: 法令章程没有建立起来的话, 就不能实施惩罚。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
名言: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注释: 不中: 不恰当, 不公正。 句意: 刑罚如果不公正恰当, 那么老百姓就会手足无措。 出处: 《论语·子路》...
名言: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注释: 讳: 回避。强大: 指有势力者。 句意: 刑罚不避忌势力强大的人, 赏赐不偏向同自己亲近的人。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
名言: 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 句意: 赏赐一定要加在有功之人的身上, 刑罚一定要判在有罪之人身上。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三》...
名言: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句意: 掌握政权的人, 不奖赏对自己个人有功劳的人, 也不罚对自己有怨仇的人。 出处: 《左传·昭公五年》...
名言: 恶有衅,虽贵,罚也。 注释: 恶(wu): 哪里。有衅: 有事端。 句意: 哪里有了纠纷事端, 即使是地位很高的人, 也应受到处罚。 出处: 《国语·鲁语》...
名言: 同罪异罚,非刑也。 句意: 同样的罪名而不一样的惩罚, 这不是法律。 出处: 《左传·襄公六年》...
名言: 枉桡不当,反受其殃。 注释: 枉桡: 原意指弯曲的木材, 这里作不公正讲。 句意: 歪曲法律断事不公正的人, 会自食其恶果的。 出处: 《礼记·月令》...
名言: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注释: 狱: 诉讼案件。察: 调查。情: 合情理。 句意: 大大小小的案件, 虽然不能一一查核, 但在审理时一定要合情合理。 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
名言: 赏不僭而刑不滥, 赏僭, 则惧及淫人; 刑滥, 则惧及善人。 注释: 僭: 过分。淫人: 坏人。 句意: 赏赐不要过分而刑罚不滥用, 赏赐过分, 就怕恩及坏人, 刑罚滥用, 就怕殃及好人。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名言: 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句意: 要把喜欢的与厌恶的都明白告示出来, 这样老百姓就知道什么是禁止的事。 出处: 《孝经·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