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注释: 生法: 制定法律。废: 停止、舍弃。 句意: 圣明的君主能制定法律, 但不能舍弃掉法律而把国家治好。 出处: 《管子·明法》...
名言: 上杀不辜, 则道正者不安, 上失有罪, 则行邪者不变。 注释: 道正者: 循规蹈距的人。行邪者: 行为不端正的人。变: 改正。 句意: 统治者杀无罪的人, 循规蹈矩的人就会感到不安, 统治者放过了有罪的人, 那么行为不端的人就不会改正。 出处:...
名言: 凡国无法则众不知所为。 句意: 凡国家没有法律, 那么人们就不知怎样做才好。 出处: 《管子·版法》...
名言: 视时而立仪。 注释: 仪: 法律制度。 句意: 看时势而制定法律制度。 出处: 《管子·国准》)...
名言: 治民一众,不知法不可。 注释: 一: 统一。 句意: 管理百姓就是要统一众人, 不知法可不行。 出处: 《管子·七法》...
名言: 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 注释: 这段话出自《管子·法法》。在这段话之前, 管子还说了“令重于宝, 社稷先于亲戚, 法重于民, 威权贵于爵禄。”重宝: 非常珍贵的财宝。轻: 轻慢。后: 把……放在后。...
名言: 赏当贤,罚当暴。不杀无辜,不失有罪。 注释: 当: 相符合。辜: 罪过。 句意: 奖赏要给当得上这奖赏的贤人, 惩罚也要罚当其罪。不错杀无罪之人, 也不放过一个有罪的人。 出处: 《晏子·尚同中》...
名言: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注释: 从事者: 办事的人。这里可以理解为成大事业者。法仪: 法律制度。 句意: 天下成大事业的人, 不可以没有一套法律制度。没有法律制度而能成功的是没有的。 出处: 《墨子·法仪》...
名言: 一天下者,令于天下则行,禁焉则止。 注释: 一: 统一。 句意: 统一天下的, 是那法令。令下则行, 令止则止。 出处: 《尸子·贵言》...
名言: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注释: 诛: 这里当惩罚讲。遗: 漏掉。 句意: 该予惩罚的不因为他地位显贵就避而不判;该受奖赏的不因为他身份低下而漏掉了他。 出处: 《晏子春秋· 问上》...
名言: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句意: 处理讼事无私心, 听取狱讼不偏袒。 出处: 《晏子春秋· 问上》...
名言: 上之所赏,吏之所诛也;上之所是,而法之所非也。赏罚是非,相与四谬,虽十黄帝不能理也。 注释: 上: 指君王。吏: 办事的官员。谬: 错误。理: 治理。 句意: 君王所奖赏的, 办事的官员却认为该惩罚的; 君王所肯定的, 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赏...
名言: 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 注释: 齐; 使统一。乖: 不顺, 不和。 句意: 法律, 就是用来统一各种分歧的, 但同时也因法律而使许多名分地位搞乱了。 出处: 《尹文子·大道下》...
名言: 法之功莫大使私不行。 注释: 私: 这里可理解为与中央政府不一的种种法规。 句意: 法律的功效, 最大的是使各行其是的私法消灭。 出处: 《慎子·佚文》...
名言: 措钧石使禹察之, 不能识也; 悬于权衡, 则厘发识矣。 注释: 钧石: 钧, 三十斤为一钧。识: 同知。 句意: 放一块三十斤的石头让禹这样英明的人来审核它的重量, 也不能知道(它的确切重量)。如果将它挂在秤上称量, 那么就象头发那么轻的分量都知...
名言: 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服以生陵暴。 注释: 威: 威慑, 镇压。陵暴: 陵, 侵犯; 暴, 暴力。 句意: 刑法, 就是用来威慑、镇压那些不驯服的人的, 但同时也因为刑法而生出许多欺凌暴力之事。 出处: 《尹文子·大道下》...
名言: 刑罚不恕罪,爵赏不逾德。 句意: 刑罚不宽恕罪过, 封爵行赏也不应超过被封被奖者的功德。 出处: 《荀子·君子》...
名言: 明制度于前, 重威刑于后。 句意: 先要明确颁布各种制度规矩, 然后就要严肃地按照刑法来处理(违法乱纪之事)。 出处: 《尉缭子·重刑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