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岸堙溪以迎钟。

(权勋) 这句话是比喻一个人上了别人的当,中了别人的阴谋,却仍洋洋自得,沾沾自喜,以为得到好处。 从前智伯想去讨伐中山国,但因其地处险峻,无路可循,于是先以一口大钟做为贿赂。中山国人不察,以为智伯心存友善,特为此钟辟筑了一条大道,因为修路而不...

刻舟求剑。

(察今) 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愚昧举动。 从前楚国有人乘舟过江,不慎在半途沉落了一把剑。于是他就在落剑的船弦处做了一个记号,以便在下船时凭着记号,找回那把剑。这个人居然忘了船是不断移动的。...

(不谋而亲)不约而信。

(本味) 虽然未曾信誓旦旦,但若能心心相系,声气相求,信义就能由此保存下来。...

利不可两。

(权勋) 无论是做什么事,要想坐得两方之利,是不可能的事。...

得饴养疾,得饴闭开。

(异用) 有仁德爱心的人若得到饴一般好吃的东西,必先会想要奉养老迈羸疾的人。而贼子及盗跖类广之人,一见到饴,想到的却是可以将之涂抹在门闩上,在关闭门户时,即可无声无息,便于从事盗窃。同是一样东西,但在不同的人手上,其用途也因人之好恶而大异其趣...

池鱼之灾。

(必己) 遭受到不虞灾祸之谓。 “池鱼之灾”的典故有二种说法。一说是,春秋时代宋国人桓嶒拥有珠宝无数。后因罪而判流他处,临行之前,将其美玉珠宝尽投于水池之内。宋王得闻此事,凯觎其珠宝,于是将水池中的水流放,弄干之后仍未尽得其宝,反而使池中之鱼...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

(告己) 想要胜过别人的人,首先要能战胜自己的情欲。亦即是先要能节制克己。(想要批评他人的人,应该先要批评自己)。...

火要空心,人要虚心。

【评析】 民间俗语。意思是: 生火时火堆中心要空才容易燃烧。做人要虚心,善于向别人学习。有些地方写成 “火要空心,人要公心”,这里劝告人们,做人做事不要太自私!...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释义】 古代格言。大意是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人不可能没有过错,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改正。出自 《周易·益·象》。 【评析】 这段格言有一个故事: 唐朝时,唐太宗下令修筑洛阳宫,大臣张玄素上书说: “修筑宫室不是当务之急...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评析】 民间谚语。其意思是: 月亮圆了以后就要逐渐出现亏损,变得不圆有缺;水盛满了以后就要流出来。 形容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走向其反面,没有永恒的完美。也告诫人们做人做事要谦虚,不要骄傲自满。...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释义】 民间俗语。其意思是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不要理会它,它就不会危害人了。 【评析】 其实这里面是有典故的,《论语·述而》有云: “子不语: 怪、力、乱、神。” 四者以怪为首。怪者奇异而不合常规,使人惊愕、抗拒,难于接受,所以仲尼即使不鸣...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评析】 古代格言。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家法律的惩处。 出处《老子》: “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魏书·任城王传》: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原著简介】 《...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评析】 民间谚语。其意思是做好人多做善事,使别人得到救助,使自己快乐。如果做了坏事有恶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必然罪责难逃。...

天外有天,人中有人。

【评析】 民间谚语。一个人很优秀,但还有比他更优秀的人; 天已经很高,但还有比天更高的东西。 该句可意指学无止境,也要求我们要谦虚谨慎,不断超越比你强的人。一个人不可眼光短浅,心胸狭窄,妄自尊大! 特别在艺术和学术上,自己千万不可称老大和 “泰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释义】 古代格言。该句是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该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佳句。 【评析】 爱国不是今天才有的新鲜事物,自古以来就体现在我们的民族精神中。 屈原可以说是有文...

为人师表,循循善诱。

【释义】 该句是两个成语。“为人师表”其意是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循循善诱”意思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评析】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就是做学生的榜样。“循循善诱”是指教育教学的态度与方法。...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释义】 民间俗语。意思是: 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是指在一定的情况下,人们对某事的消极的态度。 出自: 《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第二回: “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评析】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一种...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释义】 古代格言。其意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规: 圆规; 矩: 曲尺。 出自战国孟轲 《孟子·离娄上》: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评析】 人类社会特别是法制社会,处处是规矩。社会的规矩就是宪法、法律和一切政策条例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释义】 古代格言。其意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出自 《后汉书·班超传》: “超曰: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评析】 学习该句有这样一个典故: 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评析】 古代格言。韩愈 《原道》的原意是: 佛、道两教不加以堵塞,儒教就不能得到推行。今多指不破除旧的,新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出自唐代韩愈 《原道》: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