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章) 只有天下最诚心的人才能感化人。 “天下之至诚”,言修德臻于圣人之至诚。...
(二十四章) 国家将要兴盛时,一定有吉祥的预兆,例如:青年的意气高昂,人情敦笃。国家将要灭亡时,一定有妖异出现,例如:官吏堕落,邪教流行。 “祯祥”,吉祥之预兆。“妖孽”,祸患之预兆。...
(二十章) 修养之道,在于诚心,得到诚心的方法有五,一是广博的学习,二是详细的请教,三是慎重的思考,四是明白的分辨,五是切实的实行。有了这五项体会才算是诚,才算是真学问。...
(二十章) 别人学一遍就会的,我学它一百遍;别人学十遍就会的,我学它一千遍。 凡事都能这样做,虽然是非常愚钝的人,也会变成聪明,虽然是柔弱的人,也会变成刚强。...
(二十章) 任何事情,预先有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二十章) 欲认识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明了善为何物?不明白本性的善,便不能使自身诚实。 站在儒教的立场说,天理是普遍分布在天地之间,包括万物和人心,所以修养天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夜深人静时分,扪心自问,探求内在的天理,亦即良心。另一种方法是广...
(二十章) 诚实,是天理的本然,就像天道的运行一样,春去夏来,秋去冬来,白昼尽,黑夜来。然而大多数人因受到私心的影响,容易违背天理,故努力实践天理,就是诚,也就是人道的当然。...
(二十章) 使世系断绝的诸侯再继续,政事已废的国家再振兴。为其平治祸乱,扶持危难,定时的朝贡聘问,送往的礼物要优厚,收受的礼物不嫌薄,这是感服各国诸侯的方法。...
(二十章) 凡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种经常不变的法则。一是修养己身,二是尊重贤人,三是亲爱亲族,四是礼敬大臣,五是礼恤群臣,六是爱民如子,七是招徕百工,八是宽恤远方的来人,九是怀柔诸侯。然而赖以实行的只有一个“诚”字。...
(二十章) 有的人一生下来 ,就知道做人的道理,有的人经过学习才知道,有的人要下苦功才知道;人的秉赋虽有差别,一旦领悟,却都是一样。...
(二十章) “知、仁、勇”是天下所通行的三达德,喜欢研究学问便接近智,努力行善便接近仁,知道羞耻便接近勇。实行三者虽有困难,但只要诚心去做,总有一天会实现。...
(二十章)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交往,这五种是天下所共行的要道。...
(二十章) 知、仁、勇,这三项就是天下所通行的德性,无论何时何地,做人都必须实践它。...
(二十章) 为政的根本在乎人,必使在其位者称其职,然后政之。布行,得尽其善。...
(二十章) 所谓义,就是做事合宜,“义”和“宜”同音同义。 仁者爱人,其心过于强烈会变成溺爱,义可济其不足,使一切事皆合情合理。...
(十七章) 有崇高德行的人,必定得到最尊贵的地位,必定得到最丰厚的福禄,必定得到最高的声名,也必定得到最长的寿命。...
(十九章) 所谓孝,就是善于继承先人的志向,善于完成先人的事业。 “人”,指祖先。《论语》说:“三年弗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与此同义。...
(二十章) 文王、武王施政的方法,都记载在典册上,他们在位时,政治才能施行,他们死了,这种政治也就湮灭了。...
(十四章) 君子能安心居于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小人却要冒险妄求,希望能偶然得到。 “居易”,不过安逸的生活,乃实践安全之道。...
(十五章) 要到远的地方,必须从近处开始。就是说,不论做任何事,皆要有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