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下) 谨守中庸之道,举用贤才,不分亲苑、贵贱党派,唯贤者用之。...
(离娄下) 从表面上看起来,觉得可以取这种利益;经再三考虑后,又觉得可以不取;如果取了,就会伤了自己的廉洁。从表面上看起来,觉得可以把这种利益给与人,而经考虑再三,又觉得可以不给;如果给了,就有损自己的仁恩。从表面上看起来,觉得可以为这件事牺牲...
(离娄下) 那有根源的泉水,不断地涌出来,日夜不停地流着,而且一定要充满路上的坑坎才向前流,一直流到大海里去,那学有根本的君子,能自强不息,循序渐进,不达到至善的境界绝不中止,正像流水一样,就是遵循这一点罢了。 “原泉”朱注:“有原之水也”。...
(离娄下) 外面所传的虚名,如果超过了自己的实质君子就认为可耻了。没有真才实学而只博得虚名,至于这一点须谨慎方可。...
(离娄下) 说话没有真凭实据,是不吉祥的;而这种不吉祥的恶果,应该由那些言辞巧诈,隐蔽贤才的人来担当。 “当之”谓担当此不祥之恶果也,孟子之意,在深警蔽贤之人也。...
(离娄下) 拿自己的美德去制服别人的人,便是争胜,无法使人心服。必须拿自己的美德去教养人,这才能使天下人个个心服。 “善”仁义之美也。“养人”欲其同归于善。...
(离娄下) 真正领悟道理的人,他的言行举止无论如何,都会和它的根本道理相一致。...
(离娄下) 学者之所以要广博地学习,并把所学的东西详细说明,是希望将来融会贯通以后,回过头来,用它说明那至精至简的原理。就是说不要夸耀自己的博学,必须使学问实际应用于社会上。 “约”谓简要之原理也。...
(离娄下) 一个人若喜欢说别人的短处,对别人报复的后患,又该怎样去防止呢?所以,千万必须警惕自己,不要说别人的坏话,免得惹来灾祸。...
(离娄下) 所谓成德的君子,就是能保持婴儿纯真无邪之心的人! “赤子”婴儿也,婴儿初生色赤,故言赤子。...
(离娄下) 一个人必须清廉自守,不可以做的事情,绝对不做,就是不陷于流俗,心存有正义感,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有不为”言介然自守,行己有耻,不为非礼非义之事也。...
(离娄下) 守中道的人须教养不守中道的人,有才能的人须教养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人都喜欢有守中道和有才能的贤父兄。...
(离娄下) 只知道施些小惠,却不明白行政的大体。从前子产主持郑国的政事,曾用自己坐的车子,在冬天载百姓渡过溱水和洧水,免得他们涉水受冻。孟子批评他说:“这只是一种小恩惠,为政者应当顾全大局,才是正确的施政方针。”...
(离娄下) 做国君的能依仁道做事,全国就没有人不依仁道做事的;做国君的能依义理做事,全国就没有人不依义理做事了。也就是说君主的德行直接影响老百姓。...
(离娄下) 无论是在前的圣人,还是在后的人,他们度量天下事物的标准,总是一样的。 “揆”度也,言圣人之度量同也。...
(离娄上) 不孝的罪有三项,没有后嗣是最重的。 至于其他的两项到底指什么,不得而知,但根据先人的说法,乃是指过于奉承父亲而使其陷于不义,和图贫困拒绝仕禄以后,无以侍养父母的两种不孝。 “不孝有三”赵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离娄上) 一个人有遏制不住的快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脚合着节拍踏着,手合着节拍舞着了。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快乐之至的意思。...
(离娄上) 一个人随便乱说话,只因为没有责任心的缘故。...
(离娄上) 一个人的大患,在于自鸣得意,喜欢当人家的老师。朱注:“王勉曰:学问有余,人资于己,不得已而应之可也;若好为人师,则自足而不复有进矣,此人之大患也。”...
(离娄上) 有本不该得,却意外得到的虚誉;有原想保全名节,反而招致的毁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