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佛塔艺术

2023-02-22 可可诗词网-佛教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印度佛教文化给予中国建筑的影响,没有比佛塔更明显、更典型的事例了。佛塔是存放佛“舍利”的纪念性建筑物,印度叫作“窣堵波”,是由印度的坟丘演化而成的。现存最早的一座印度古塔是“桑奇大塔”,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阿育王时期。桑奇大塔位于印度中央邦博邦博帕尔市东北约45公里的桑奇地方——恰好建在北回归线上。它下有两层圆形台基,其上是一个状如覆钵的圆形塔身(直径36.6米,高16.5米),内藏舍利,顶上有一方形神祠及塔刹。公元前一世纪时,在塔周增设石围栏及四座石雕大门(分立于东、西、南、北四方)。随着佛教的发展并向外扩散,佛塔的形式也多样化起来了。

印度桑奇大塔


        据文献记述,东汉明帝时,洛阳白马寺已建立了佛塔。东汉献帝时,笮融在徐州也曾建寺立塔。《水经注》卷二三也记载东汉熹平(172—178)年间予州建有“襄乡浮图”(“浮图”是窣堵波的一种音译)。但是,沧海桑田,这些古塔早已无存了。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塔是在甘肃敦煌、酒泉和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十座北凉时期(397—439)的石雕供养小塔。这批塔的形制是:下有八角形基座,上有圆形塔身,最上有相轮和宝盖,总高28—66厘米不等。其中纪年最早的是酒泉高善穆石塔,造于北凉承玄元年(428)。在敦煌壁画、云冈和龙门石窟雕刻中,有各种各样的北朝佛塔形象。如敦煌301、257、254、428号窟的壁画中就绘有印度原型窣堵波、中国殿堂式的单层塔、三层楼阁式的方塔和金刚宝座式塔。中国匠师正努力使印度的窣堵波汉化,最成功的创造是把传统的“楼阁”和“窣堵波”融和,浑然而成一体,构成楼阁式的塔,赋予它多种功能。这种塔,成为中国塔的主流。
        在巍峨的中岳嵩山主峰南麓有一座嵩岳寺大塔,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砖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塔的平面呈十二边形,共有十五层,采用逐层收缩以至封顶的筒形结构。第一层高大,每面各设三个小窗。以上是十五层的密叠的塔檐。塔顶的塔刹部分,由覆莲座、束腰、仰莲和梭形相轮、宝珠组成。总高40米。黄色的塔身,流线形的轮廓,显得十分秀丽。北朝时,僧俗人士还修造许多高僧的“墓塔”和为做功德而造的“功德塔”。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有一座单层六角形塔,大约建于北魏,可能是某高僧的墓塔。在方塔之上,砌有一个小阁,再上才是石制的塔刹。塔室只在南方开一券顶门,门上有火焰状门额。此塔造型玲珑优雅,简洁古朴。北魏国都洛阳最有名的是胡太后所建的“永宁寺大塔”,建于熙平元年(516),永熙元年(534)被大火焚毁。这是一座举高四十九丈的九层木构方塔,异常雄伟壮丽,百里之内,即可遥见。每当高风永夜,宝铎和鸣声闻十余里。著名的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观看此塔时(520),歌赞咏叹,谓是“神功”。然而,今天人们只能见到一处夯土塔基了(东西101米、南北98米、残高5.7米)。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隋唐时代,佛教的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建寺造塔更加普遍,技艺也更加高超了。河南省登封县嵩山法王寺塔,是一座挺拔峻秀的十五层密檐方塔,建于隋仁寿三年(603)。山东省历城县神通寺四门塔,建于隋大业七年(61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砌佛塔。塔身全部用青石块砌成,单层方形、四面设门、高约15米。塔顶用石板叠成四角攒尖方椎形,其上为塔刹。河南省安阳市水冶镇的修定寺塔,是单层砖砌浮雕面方塔,总高20米。塔面贴浮雕砖三千七百七十五块,浮雕的有佛、弟子、天王、力士、飞天、伎乐、青龙、白虎、猛狮、大象、天马、巨龙、花卉等七十多种图像。塔门上刻有建塔功德主的官衔姓氏:“大功德主、银青光禄大夫、前相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摄相州刺史、仍充本州防御史、上柱国符。”据考证,他就是符璘(731—795)。该塔约建于782至795年间(关于此塔,另有758、762年两说)。在云南省大理,在风光秀丽的洱海北岸,矗立着挺拔的“大理三塔”。主塔叫千寻塔,方形密檐十六层,高69.13米,建于南诏国后期(九世纪三十年代或稍晚)。另两座为八角实心十层砖塔,各高42.19米,建于大理国前期(约十一世纪)。著名的西安大雁塔,虽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但经多次修葺,大失原貌。唐代的功德塔和墓塔保存较多。河南省林县阳台寺石塔,是孟崇仙于天宝九年(750)所造的功德塔。该塔为七级方形密檐式石塔,高3.04米。底层开一门,门两侧浮雕金刚力士。门上雕火焰纹和飞天,颇为精美。唐代高僧的墓塔中,以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法如禅师塔和会善寺净藏禅师塔为最完美。法如塔是一座单层方形砖塔,通高6米多。南面开一券门,嵌有石制门楣,立颊和地栿。塔室内立一石碑,刊《法如禅师行状》。此塔立于唐永昌元年(688)。值得注意的是该塔的塔刹保存完整,全部由石雕的宝珠、仰月、水烟、宝盖、三重相轮、绶花及须弥座组成。净藏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八角形砖塔,建于唐天宝五年(746)。这座塔,是仿木结构的八角阁式,总高约13米,十分精美。
        宋元时代,我国佛塔建筑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八角形平面楼阁式塔成为宋代最典型的形制。辽、金、西夏也纷纷效法。北宋首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开宝寺塔就是一座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通高54.66米,建于宋皇祐元年(1049)。因塔表镶嵌褐色琉璃砖,人们俗称为“铁塔”。河北省定州市的开元寺塔,建于宋咸平四年至至和二年(1001—1055),是八角十一层楼阁式砖塔,高84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北宋定州,北邻金国,此塔在大平原上,居高临下,可据以瞭望敌情,故俗称“料敌塔”。该塔由中央砖砌的塔心与塔墙之间,形成回廊。升登的砖砌梯道设在塔心室。这种结构比唐代的单筒结构有很大进步。塔形虽仍是仿木构楼阁,但又在门洞、檐口、塔刹等处显示了砖石结构的特点。南宋时期的杭州市六和塔,矗立于钱塘江畔,是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1156—1163年建成)。外部十三层木檐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的。塔通高59.89米,是江南第一大塔。在古代,钱塘江上航行者可以把六和塔当成航标,引导航行。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双塔,是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东塔高48.24米,重建于1238至1250年间;西塔高44.06米,重建于1228至1237年间。宋代也有六角形八层楼阁式塔,如河南荥阳千尺塔(1023—1063)。
        辽塔中最负盛名的山西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的木塔,俗称“应县木塔”。这是一座八角五层(各层间又夹有暗层,实际为九层)大塔,通高67.31米,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木塔最高的第五层,中央佛坛上供养本尊毗卢舍那佛,八个方位有八大菩萨,表示了对密教的崇奉。木塔内的塑像、壁画以及1974年维修时发现的辽代木版印刷本《契丹藏经》,都是极珍贵的文物。木塔比例适当,外形稳重庄严,内部结构合理,反映辽代优秀匠师们在继承汉唐以来民族建筑传统基础上的创造。明成祖亲题“峻极神功”(1406)、明武宗亲题“天下奇观”(1508)的匾额,正是反映了后人对应县木塔的赞叹。木塔第二层南门外有一副对联,道出了木塔的雄伟壮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辽金时代,我国北方华北、内蒙古和东北还流行一种“密檐塔”。这是一种只有一层塔身和多层塔檐的砖塔,如山西省灵丘县觉山寺塔,八角十三重檐,造于辽大安五年(1089)。北京市天宁寺塔、辽宁省辽阳白塔等均属此类。西夏时期的塔,以银川市承天寺塔为代表,也是八角十一层楼阁式砖塔,通高65.4米,建于1050至1055年间。

福建泉州开元寺塔

山西应县木塔


        宋金时期的墓塔中,出现了扣钟状石塔、卵状石塔等新形式,规模虽不大,但相当别致。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的广铸禅师塔就是一种扣钟形石塔,建于金正大元年(1224)。在古塔的塔基中,还有不少供养塔,用琉璃、金、银、水晶、金铜、香泥、木材等等制成,十分精美。河南省密县法海寺塔基(999)出土的琉璃塔、浙江省金华万佛塔塔基(1062)出土的金涂塔等,都是重要的佛教遗物。
        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从十三世纪上半叶起,西藏萨迦派“噶当觉顿式”塔(俗称“喇嘛塔”)开始流行。在敦煌285、465号窟和东千佛洞5号窟的壁画中,都出现了这种塔形,特征是圆形覆钵、宽大的伞盖和粗短的相轮。著名的宁夏青铜峡一百零八塔,布列成三角形阵式,濒临汹涌澎湃的黄河,当是西夏晚期或元初为镇压黄河水灾所作的法事。这一百零八塔,均属小型喇嘛塔。1984年在宁夏贺兰山北端大枣沟内发现浮雕的喇嘛塔七座,大约也是西夏晚期之作。元朝建国,以八思巴为国师,藏传佛教大盛。著名的元大都(今北京市)大圣寿万安寺塔(俗称北京白塔),是一座最雄伟的喇嘛塔。白塔是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主持建造,至元八年至至元十六年完工(1271—1279)。白塔由塔基、覆钵和塔刹三大部分组成,通高50.86米。散见于各地的元代喇嘛塔有河南省沁阳县的邠国公知拣塔(1325)、河北省赵县普明净慧大禅师桂岩显公塔、河南省辉县白云寺佛光普照大禅师塔、佛心妙觉大禅师塔、登封县少林寺月岩长老寿塔(1307)、还原长老之塔(1311)、古岩禅师寿塔(1318)、佛性大师寿塔(1318)等等。
        辽金时期,我国北方还造出一种“花塔”,即在塔身上半部雕饰各种繁密的装饰,有巨大的莲瓣,有多种佛龛,有各种佛像、菩萨、天王、力士以及狮子、大象、龙、鱼等等。远远望去,仿佛一个巨大的花束,绚丽多彩,人们称为花塔。现在全国保存下来的,有十多座。较完整的有河北省正定县广惠寺花塔、丰润县车轴山的药师灵塔等。
        宗喀巴(1357—1419)创立的藏密格鲁派,在青、藏、内蒙等地有广泛的影响。格鲁派寺院既造喇嘛塔,也造各式的灵塔供养。拉萨市甘丹寺内供养着宗喀巴大师的灵塔。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中造有“八大如来塔”用表释迦佛“八相成道”(1776)。山西省五台山塔院寺大塔(1582,高75.3米)北京市北海公园白塔(1651)、内蒙古鄂托克旗百眼窑石窟浮雕的九座塔等等,都是晚期喇嘛塔式样,即覆钵上开“眼光门”,相轮较细或上下收缩较小。
        在明代,出现了一种“金刚宝座塔”。它是模仿印度菩提伽耶(佛成道处)大塔而创造的特殊塔形。这是在一个长方形的高台上建立五座正方形的密檐塔。北京市五塔寺塔(1473)就是一个代表作。北京市香山碧云寺也有清代造的金刚宝座塔,但在五座密檐式塔外,又加两个小型喇嘛塔。北京市西黄寺中六世班禅罗桑贝丹意希(1738—1780)墓塔,也是一个金刚宝座塔,但中央的主塔是喇嘛塔。

北京五塔寺大正觉塔


        南传巴利语系上座部佛教很早就由缅甸传入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景洪县大勐笼的曼飞龙塔,是由九座砖构白塔组成的。平面呈八瓣莲花形,主塔居中央,高16.29米。八角上分列八小塔,高约9米,富有傣族建筑情调,十分美观。曼飞龙塔可能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前后。
        造塔之风,近代不衰。1958年在北京市西山建造了一座“佛牙舍利塔”,1964年落成。共有十三层,高58米,采用传统的密檐形式,但在结构、刹顶方面,都有创新的地方。

北京佛牙舍利塔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