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行帮习俗

2024-10-22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在东北淘金人的经历与习俗构成了一部神秘的传奇,在民间流传。
        首先,在那荒山老林,野岗江滩上淘金要有领头的,这人叫“金把头”。金把头要选那些个头高,骨子硬,眼睛毒的壮年人当,而且此人要有丰富的拿疙瘩经验,还要懂得淘金的规矩。
        淘金人供奉山神爷和老把头。山神爷,是指老虎。淘金的人也不许坐树墩儿,据说树墩儿是山神爷的板凳,也有说是山神爷的“饭桌”。老把头据说是山东金把头孙继高。
        孙继高从小到关东山淘金,后来腿疼烂死在老白山里了,死后成神,专门保护山里山外淘金的。也有的祭某某矿的开山鼻祖。如夹皮沟老矿,当年就祭奠他们的矿祖马文良。传说马文良是死在井底成神的,所有的祭奠活动都在旧历的6月24日开始,往往是到庙上去上供、插香、许愿。
        还有的就是在大雁北飞的日子里,冰河开冻了,沙土化开了,歇气猫冬的“金伙子”们都回来了,于是由金把头领着,一起到山神庙和把头庙去,杀猪上供,这叫喝“开流”酒。把头领大伙齐刷刷跪下,把头说一句,大伙跟一句。往往是:“山神爷金把头,
        我们来祭你来了,
        这一年保佑我们多拿疙瘩……”。
        主要是“太平话”。但这时候绝不允许女人跟来,据说因为山神忌讳女人不干净,所以金矿,淘金的江边,河滩往往是女人的禁地。
        淘金人还信奉“火神”,采金场地带往往修火神庙。据《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火神是神话传说中的祝融,司火之官。而《淮南子·汜论训》中则说“炎帝作火死而为灶。”“灶,灶神,亦火神。”采金人祭奠火神,大概是和最早的炼金有关,因矿金最后还要经过冶炼来提取,就像铁匠信奉老君一样,这是民间宗教的一种行帮崇拜。
        在淘金帮里,从把头到小打,都等着“分包”这一天。分包,就是一年到头“开饷”的日子,每人一份儿,这劳金就是“金沫子”。把头比别人多,就像采参的把头有“拉露水钱”一样,金把头也要多拿一份儿“冷腿子钱”,但这时把头多点少点,大伙没有怨言。
        手里有了金子,最犯愁的是如何带出去。在当年,各出金子的地方外围各种路口、山口都有土匪和“大爷”把守,专门等着“金工”出来,他们好“收拾”淘金的人。这时,金把头就要早点“下底”,摸好通往山外的主要路口是哪位“大爷”的伙子,早点打通关节,这个举动叫“上疙瘩”。往往是金把头带两个徒弟找到“大爷”的寨子里,送上礼(往往是金疙瘩和质地纯的金沙沫),还要拜这位大爷为“靠人”。只要礼上足了,他们往往也收买“金工”,而且有的“大爷”也划地为己,组织伙计开金采矿,把金工收为己有。所以淘金人靠哪位大爷一定要看准,不然弄不好一年白干不说,往往还要搭上性命。
        而大多数采金人不愿把自己辛苦淘来的金白白送给“大爷”(也有的是旧兵、胡子、地痞、无赖什么的人物),就带着金子独闯“卡子”,有的把金子藏在条猪肠子里,吞到肚里,等过了卡子再拉出来;有的藏在葫芦里,插进肛门中,企图带过卡子。但有时不成功,不少淘金人得了金子,却最后让金子“药死”,尸抛荒山。而金场出来的人,死后有被开肠破肚,从肠胃里翻扒取金。更有的闯关东的金伙计,为了带出金子回到家乡,就宁愿死去,让其他弟兄们把金子装在他的肚子里,再把他的尸首送回家乡,以此来把金子带出荒山老林。
        有一首歌谣唱道:
        出了山海关,
        两眼泪涟涟;
        今日离家去淘金,
        何日才能把家还?
        一把金砂亮闪闪,
        得拿命来换。
        淘金人万一侥幸逃过卡子,也要把自己打扮成最穷的要饭花子,乞丐,千万不能“露富”,不然定没好处。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