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嫁
婚嫁形式之一种。旧时在中国哈尼、傣、土、柯尔克孜、土家等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曾流行,主要以鄂西土家族为典型。通常在新娘出嫁前半月乃至一月哭嫁便已开始。将要出嫁的新娘一边准备嫁妆,一边唱哭嫁歌。土家族以是否会哭嫁来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因而一般女子从小便随母和亲眷学习哭嫁。哭嫁歌的歌辞主要是辞别祖宗、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骂媒人,也有伴随婚礼而唱的哭梳妆、哭穿衣、哭百客、哭吃爷娘饭、哭上轿等,借以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表达对养育自己的亲人和娘家的留恋。起初为隔夜哭,后来为连夜哭,或整天掩面而泣,或夜晚围火痛哭;初为轻歌微吟,继为哀哭嚎啕。有独自一人哭的,也有姐妹、兄嫂、父母陪其同哭的。直到如痴如疯方被认为是贤德的女子。傣族人也以它来评价新嫁娘对自己的亲人长辈是否尊重热爱。哭嫁习俗现今仍保留在一些民族的婚俗习惯中。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