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泽霖
中国当代社会学家、民俗学家。生于江苏常熟。1913年考入清华学堂,1922年赴美留学。先后在威斯康星等几所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27年赴欧洲数国考察。1928年回国。先后在上海大夏大学、暨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以后,先后在西南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南开大学、中南民族学院任教。吴泽霖是社会学、民俗学者和学术研究的组织者。早在30年代初,他就与孙本文等社会学者先后发起组织多种社会学研究组织,出版定期刊物。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吴泽霖随同大夏大学至贵州,负责主持该校“社会研究部”的工作。该部以研究西南问题为宗旨,几年内,在吴泽霖主持下,在贵州进行了广泛的民族、社会、民俗调查,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曾指导学生在贵州30多个县内进行民俗调查。同时,设立了苗族等民族的历史和民俗文物陈列室,出版了有关贵州苗族等民族的研究丛刊,例如《贵州苗夷歌谣》、《贵州苗夷社会研究》、《民族学论文集》以及有关的专题或社会调查报告。吴泽霖、陈国钧等还先后在贵州有关报纸副刊主编《社会旬刊》、《社会研究》等专刊,刊载调查研究著述。在上述出版物中,有关民俗研究的内容占主要成分。吴泽霖本人曾深入到苗族地区,进行社会和民俗调查。对苗族的社会组织、婚姻状况、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和神话故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述。吴泽霖在研究方法上主张把美国博瓦士提倡的历史学派与英国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学派的方法结合起来,更全面地考察各种社会文化和民俗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吴泽霖继续致力于民族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博物馆事业的研究和教学。主要著作有: 《社会学及社会问题》、《现代种族》、《社会制约》、《世界人口问题》 (与叶绍纯合编)、《贵州苗夷社会研究》 (与陈国钧合著)、《贵州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贵州清水江流域部分地区苗族的婚姻》等。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