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派

2020-03-29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中国民间文学神话研究的一个重要派别。盛行于本世纪20—30年代,以顾颉刚、杨宽、罗根泽、童书业等为代表人物。他们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神指导下,并集中国历史各代疑古史学观之大成,致力于扫荡封建史学家在古史中设置的各种神话偶象的工作。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史中,尤其是殷商以前的历史均非信史,自盘古、伏羲、神农等到尧、舜、鲧、禹等,均是神话与传说中的人物,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这些人物的出现以及事迹,除在原始先民中流传的以外,更多的是由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代的政治家思想家们为自己的理论论争造伪得来的, 至两汉,始被奉为信史中的古代圣贤。古史辨派的主要结论是:黄帝与大禹都是神,或是半神性的(即为传说中的)人,并无考古的证据证明他们的历史真实性与可靠性;其他许多“圣贤先哲”们也大都是文化进化的标志或符号,黄帝与大禹则成为民族的偶象与地理的偶象,被封建正统思想发扬光大。除基本结论外,古史辨派还创立了他们的研究方法——历史法。即:把有关神话或传说的记录按出现的年代依次排列,寻找比较其中有差异或背谬的地方,从而探知这些神话传说演变的过程,并进而分析造成这种演变的原因。这种方法顾颉刚首先使用在孟姜女传说的研究中,得出了至今仍为学术界称赞的结论,并由此推广到大禹神话、三皇神话、商纣传说以及他种传说的研究中去。古史辨派在现代史学史上被称为“新疑古派”,受胡适实证主义影响较大,有较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在30年代即受到唯物主义历史学家的批评,但作为神话、传说的研究却具有相当的学术意义。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