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纪生
中国现代民俗学家。笔名“方佳”、“且住”、“月华生”。生于广东普宁县。祖父在清代做过官,父亲留学日本, 曾任北平中国大学教务长等职。自幼丧母,继母为日籍妇女,在北平几个大学教日语。方纪生1931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经济系。1934年于日本明治大学高等研究科毕业后,开始研究民俗学。归国后,在华北大学任讲师,讲授民俗学和近代经济史。1935年钱玄同、顾颉刚、胡适等教授发起组织研究民间文艺和民俗学团体——风谣学会,方纪生应邀参加编辑《民俗周刊》。1936—1937年编辑《民风周刊》。1940年受周作人委派任伪教育总署驻日本留学事务专员。在东京五年,曾任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讲师,并翻译《日本文学·古代编》、《茶之书》等。1949—1950年期间,在华北大学及其政治研究院学习。此后,在北京的中学任语文教师。1954年在河北师范学院任教。1979年后和夫人去日本,住东京,与日本学术界人士多有交往。1983年6月于东京逝世。方纪生学识广博,对中国的历史与民俗也深有了解。他的民俗学思想,受过西方的影响,在编《民风周刊》时,对于所发的民俗学文章,重要者常常加以按语,颇有见地。40年代所著的《民俗学概论》是我国民俗学界较早的论著,提出了系统的理论框架,介绍了西方民俗学成果,对学科建设有积极意义。另外还有著作《儿童文学试论》 (1957);译著《妇女与家族制度》(1932)、《文学家的故事》(1936)、《性风俗杂话》(1936)、《中日文化交流史话》(1939)、《玻璃门里》(1940)、《天上人间》(1943)、《周作人先生之事》等。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