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圈
由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的文化传播学派提出并使用的概念。德国学者F·格雷布尔内首先使用的“文化圈”概念,其内涵与“文化丛”相近,仅具有地理空间的意义。以后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奥地利的W·施米特扩展了“文化圈”概念的内容。他认为,文化圈是指一种文化的复合,包括人类文化、物质文化、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习俗、宗教等所有基本的和必要的方面。在施米特的观点中,文化圈概念不仅有地理空间的意义,也有文化的时间性意义,而且是指功能上相互关联的各种文化特质构成的有机体。由于文化传播学派在文化进化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反历史性及极端主观随意性,所以他们的文化圈概念受到过严厉的批评。但是,施米特的“文化圈”公式内部是矛盾的,它最初是建立在有关“文化圈”及其地理移动的纯粹传播主义观念的基础之上的,后来脱离了这个基础,变成了文化演变阶段的世界历史性公式。这就为后人扬弃“文化圈”理论提供了条件。后世的文化学者把“文化圈”看作为人类在一定范围、场合的文化创造及其在时间、空间系统上相互关联的迁徙、扩散、集结。显示了人类依据一定生态环境所进行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创造法则与秩序。因而,通过它,既可以研究人类各种文化形态的发展变化,又可发现各人类群体对文化创造的共同参予过程,以及各种文化特质在功能上的更为广泛的整合现象。此外,它还有助于复原各民族文化相互联系的历史进程。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