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泽
英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民俗学家。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卒于英国剑桥。1879年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1907年任利物浦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他还是不列颠科学院研究员、爱丁堡皇家学会名誉会员、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通讯院士。1914年被封为爵士。弗雷泽一生写作了大量的著作,有关民俗学、民族学方面的重要著作有: 《金枝》(两卷集,1890)、《文字优美而有趣的圣经选集》 (1895、1909)、《阿多尼斯、阿迪斯、奥西利斯——关于东方宗教史的研究》 (1906;1907; 1914)、《关于习惯、信仰和野蛮民族语言的问题》 (1907)、《社会人类学的范围》(1908)、《普赛克的事业——关于迷信在制度成长中的影响的讨论》 (1909;1913)、《图腾崇拜和族外婚制》(1910)、《永生信仰和死人崇拜》(三卷集,1913—1924)、《<旧约>中的民俗》(三卷集,1918—1919)、《自然崇拜》(两卷集, 1926)、《人类、上帝和不朽》(1927)、《火的起源神话》 (1930)、《原始宗教中对死者的恐惧》(两卷集,1933—1934)、《金枝补编》(1936)、《论图腾——图腾崇拜和族外婚制补编》 (1937)等。弗雷泽由于其民族学著作而成为现代社会人类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始终坚持扩大民族学研究的经验基础,利用同时代的民族志、以往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古代的知识,完成了堪称当时最全面的民族学、民俗学资料搜集工作。并坚持运用“对比法”,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阶段的资料加以系统的整理和解释。弗雷泽全部著作的主要思想决定于他关于人类智力发展阶段的连贯性的一般理论。他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经历了三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阶段:①巫术阶段。人类没有考虑灵魂,相信自己的巫术力量;②宗教阶段。人类不再相信自己的想象的威力,把超自然的能力归于精灵和神,并崇拜它们。③科学阶段。人类相信世界上主宰事物进程的不是事物本身,也不是神,而是自然规律。弗雷泽的著作,对于研究古代祭礼和民俗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他对现代民族学和民俗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他的研究启迪了柏格森、汤因比等哲学家,也启迪了杜尔凯姆、图恩瓦尔德等民族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弗雷泽推动了后半个世纪民族学的实地研究”, “弗雷泽是一位民族学的代表,这个时代以他的没世而告结束。”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