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宜城

2019-05-27 可可诗词网-山水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东北关外是清王朝的兴起之地,清太祖努尔哈赤出于军事战略的需要,在东北三建都城,三都分别为赫图阿拉兴京城,辽阳东京城和沈阳的盛京城,史称“关外三京”。
        后金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夺取沈阳和辽阳,决定在辽阳建都,辽阳是当时辽东的首府,外有群山环抱,中有太子河穿过,依山带水,是天然要塞。不料在辛苦经营几年之后,努尔哈赤突然又决定迁都沈阳。沈阳的物产、经济、人口等各方面情况都不如辽阳,但沈阳地势开阔,进可攻,退可守,又有铁岭、抚顺等女真故地可作巩固的大后方。史实证明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乃明智之举。
        沈阳城最早建廓是在战国时代,辽、金、元诸朝建有版筑土城,明朝在元城基础上改建砖城,称沈阳中卫城。后金定都沈阳后,开始大规模的增拓。因事关守御,城的建筑工程浩大,耗资巨万,历时七年之久。至今沈阳流传一首民谣道:“有身多作城下土,筑城还家十无五。”当时城围九里三十二步,城墙高达3.5丈,阔3.8丈,上筑女墙7.5尺,四面共有垛口六百五十一个,敌楼八座、角楼四座。东西南北四方,各有大小二城门,名字均来源于辽阳东京城八门。分别是抚近、内治、德胜、天祐、怀远、外攘、福胜、地载,东西和南北两两对举,取意吉祥。现在的沈阳故宫保存有乾隆二十七年依原样重题砖刻的几块门额。门额字体端正,间隙还雕有卷轴,花觚等纹饰,象征“福寿绵长,文化鼎盛”。
        明人茅元仪《督师纪略》载,努尔哈赤在沈阳城外另筑小城,草创“汗宫”。关于“汗宫”的旧址,曾一直是个谜,直到在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发现了满文标注的《盛京城阙图》,才得以了解旧城风貌。旧城的汗宫紧靠北面的皇城根,配置和谐,庄重典雅,已经使用象征皇权尊贵的黄琉璃瓦。汗宫周围是十一座王府,其中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的睿亲王府和十五子多铎的豫亲王府尤为可观。
        旧城除“汗宫”以外,还同时修筑了办事衙署——“大衙门”和“八旗亭”,即现在的故宫大政殿与十王亭。历经皇太极等几世君王的拓建直到十八世纪晚期,沈阳故宫才基本定型,成为宏观大制,雄伟豪华的建筑群。
        故宫可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是八角重檐的大政殿和两旁翼然排列的十座王亭。中路为五龙照壁、东西朝房,文德坊武功坊和东西音乐亭,中间大清门及崇政殿以北,则是凤凰楼,再北是中宫清宁宫以及东西配宫。东中两路都属早期建筑,西路则是乾隆皇帝东巡时增建,有嘉荫堂戏台、回廊和文溯阁、仰熙斋等等。同时还在中路增建日华、霞绮二楼,师善、协中二斋、飞龙、翔凤二阁,以及专供帝后下榻的颐和殿、介祉宫、迪光殿、保极宫等。至此,整体建筑规整雄伟,显示了皇家的豪华气派。


        辽宁沈阳故宫


        故宫崇政殿是清代第一个皇帝皇太极的金銮宝殿,是当时关外至高无上的建筑,东西两侧宫门曾有联:“海甸绘珍函沿坡从朔;春阳迎绮陌倬汉成文。”“珠笑护丰京,观化天阊登笈富;铜铺开兑位,同文月献琛多。”
        1636年,皇太极改后金国号为大清,自称“宽温仁圣皇帝”,改国号、上尊号、改元的隆重大典就是在崇政殿举行的。沈阳也同时称奉天。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