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中空间的联想和想象

2019-05-27 可可诗词网-作文写作辞典 https://www.kekeshici.com

        比如作文题《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这个题目隐含着因果关系,正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所以“……”。下面介绍由“因”联想“果”的两种思路。
        第一,比较联想“果”。“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是“因”,由此“因”导致的“果”,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相同的可以类比,不同的可以对比。同中有异,异中趋同,这就是比较构思法。
        有一篇优秀作文,从题目中的“同一”出发“逆向”思维,看到了千差万别。把“同一块土地”,分解为“这一半土地”(城市)和“那一半土地”(乡村),从“这一半土地”和“那一半土地”的不同进而追溯之所以不同的原由;由“异”归“同”,虽然有“这一半土地”和“那一半土地”,虽然城乡有千差万别,但是我们都是“同一块土地”的“建设者”。作者写“差别”,是为了消除“差别”,强调“你”和“我”共同用劳动来开辟新天地,描绘了一幅共同富裕的“理想之图”。作者在“同——异——同”的构思中,隐含了对改变“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城乡差别的现状的强烈愿望。
        第二,由一“因”联想多“果”。“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可以作为中心句,反复出现,作为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联系的纽带。“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作为“因”,可以结出累累硕“果”。所以这种构思法可叫做“一因多果”构思法。
        另一篇优秀作文,“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反复诵咏四五次,以此发散,以此聚合,以此串联。思路是从“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土地”的勃勃生机,向“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人民的创造精神深化,升华。
        开头总起,我们生活的同一块土地是“那么年轻,那么鲜艳,那么生机勃勃”。第一部分,承接“年轻”写城市“长高”,继而写“明艳”;第二部分着重写“生机勃勃”,上海浦西浦东一桥飞架;从第二部分的景观大变到“浦东的、浦西的居民都拉起双手”,自然地过渡到第三部分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创造精神,“在这拥有的土地上开创自己的事业”,抓住了上海的特征;最后一小节归总,从“同一”到“一同”,强调“一同开创美好的明天”。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