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顺序和记叙方法

2019-05-27 可可诗词网-作文写作辞典 https://www.kekeshici.com

        记事要素中,时间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的,事情的发生、发展,人物的活动等都与时间关系密切,因此,时间顺序是记叙中最常用的。
        运用时间顺序,常见记叙方法是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
        顺叙法,是依循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等过程的“自然时序”而进行叙述的方法。
        顺叙是记事的基本类型,古代名篇《曹刿论战》、《桃花源记》,现代名篇《藤野先生》等,都是按“自然时序”来写的。
        何之干的《西华厅的一天》,完全是按照时间先后铺开来写的。从“早上”“新的紧张的一天开始了”写起,接着叙述周总理在卫生间批阅急电、急件、看报;“九点钟开国务会议”到“中午十二点半”;同两位部长研究工作到下午两点钟;又同几位秘书研究工作到三点开始会见外宾,直到傍晚六点半才回到西华厅;刚刚端起饭碗,贺龙副总理请示工作,接着同陈毅副总理研究外事工作,直至深夜一点多夜餐以后;两点到毛主席住处请示工作,直到“清晨五点多钟,我陪总理走出主席住处”才又回到西华厅;而总理又开始批阅“放满了宽阔的办公桌”的各种文件,直到上午十点,总理才躺下休息。这样顺时序用笔,井然有序,没有时间上的倒置或穿插,是典型的顺叙。
        吴晗的《爱国学者顾炎武》是按照人物的年岁顺序记载人物的经历的:六岁时母亲教他《大学》……十四岁进了县学以后……炎武从三十岁以后,读的经书、史书,都写有笔记……一六五七年炎武四十五岁,决定到北方游历……一六七七年,炎武已经六十五岁了……炎武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一六八二)正月,因上马失足坠地,病死于山西曲沃,年七十岁。这样,顺年岁而叙,自然成章,脉络清晰。
        顺叙的好处是:由头至尾,次第井然,便于组织材料,容易文理贯通,并和读者的“接受心理”更为合拍。但是顺叙容易罗列现象,平铺直叙。
        清人李绂在《秋山论文》中指出:“顺叙最易拖沓,必言间而意尽乃佳。”可见顺叙应着力于剪裁之意。事情本身自有是非曲折,只要善于发掘,叙述得法,同样可以跌宕生姿。例如宋智敏的《大咸面包》(《新民晚报》1990年3月5日),写的是一件平常的小事,老师病了,同学们去看望她。作者却在短短的篇幅中安排了一系列真实可信的情节,设置了层层波澜。
          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们的班主任丁老师病了……我们五名同学决定去看望她。
          刚出发,大个子英英突然说:“我们去看望病人应该买些东西呀,大人们都是那样的。”……
          但钱呢? ……“要不,咱们走着去,这车钱省下来买礼物吧。”我(这个当大队长的)不得不在关键时刻作出这样的决定。大伙儿乐了,跳着蹦着向前跑去。
          那时丁老师家在市中心成都路,而我们这些孩子住在杨浦区“下只角”……那是个盛夏季节,火辣辣的毒日简直要把人烤焦,我们的嗓子快冒烟了。一路上,棒冰的叫卖声诱惑着我们,但谁也不敢动用将要买礼物的钱。
          一个弄堂口摆着个茶摊……我犹豫了一下,轻轻地说了一声:“要不,一分钱买两杯白开水,大家轮流着喝一点吧。”……
          我们足足走了两个小时,丁老师家终于在望了。在一家食品店里,我们踌躇着,买什么呢? 大家在兜里翻呀,挖呀,凑起来一数,一共九角九分钱。……终于,我们看中了一只大大的咸面包,可一问,要一元钱。哎呀,就差一分! 大家想起刚才喝水花去的一分钱,后悔得要哭……“快看,地上有一分钱,咱们能买面包!”……我捡了起来……喃喃地说:“这钱……这钱不是我们的……不能用……丁老师知道了要难过的……”“我去交给警察叔叔!”……大约我们的举动引起了营业员阿姨的注意,……“一分钱阿姨给你们出,拿去吧”。我们如获至宝,七嘴八舌地感谢这位救星。
          当我们一跛一跛地捧着大面包来到丁老师面前时,她紧紧地搂住我们……我看到她的眼睛红了,又湿了,不知怎么的,我的鼻子也酸酸的……。

        叙述的框架是那么平常:决定去看望老师,出发,路上,见到了老师。但是记叙的重点却引人入胜,应该像大人那样带点礼物,钱呢? 省下车钱。路远天热,花一分钱买两杯白开水轮流喝。买一只大咸面包,缺了一分钱。地上拾到一分钱,应该交给警察叔叔。一分钱售货员阿姨出,终于买成了面包。可见,用顺叙,同样可以叙述得饶有趣味。
        倒叙
        倒叙法,是把后面发生的情节、事件的“结局”或“高潮”提前,然后再依“自然时序”进行的叙述方法。这是作者故意不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把先发生的事放在后边说,后发生的事反而提到前边说。倒叙,又叫倒插笔;倒叙一般指中心事件,也就是整体结构不按照时间顺序写。
        倒叙大体上可分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把事件的结局提到前面来叙述,再回头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有人称为“大倒叙”。例如鲁迅的《祝福》,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先写“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时遇见已经潦倒成为乞丐的祥林嫂的情景。第二天傍晚就听说祥林嫂死了。交代了人物的结局——祥林嫂的死讯之后,回过头来再叙述她的生平。
        二是把事件的高潮或关键性的转折性的情节提到前面来叙述,然后转入“顺叙”,叙述到高潮或关键性转折性情节衔接后,继续叙述事件的进展。有人叫做“小倒叙”。例如通讯《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是一篇把“高潮”提前的倒叙。文章开头写一辆疾驰的救护车载着病危的李月华向县医院开去,许多人跟着车追了好远,念叨着她的平安归来,然后回头叙说李月华的种种动人事迹,最后还写了她病逝后的情况,她的精神对人们的“激励”。
        三是把结局和中间惊人部分分别提到前面来写,这是前两种倒叙的结合,也就是大小倒叙结合,是倒叙中的特殊例子。苏联作家斐定的长篇小说《城与年》,写主人公安得列从1914年到1922年的故事。作者把“小说收场的那一年”放在开头,写安得列被他的朋友古尔特枪杀了。接着并没有从1914年去写,而是把故事中间的“1919年的第一章”放在全书的第二部分,展现了活着的安得列。然后再按自然时序,从“1914年”写起,开始叙述整个故事。这种倒叙,是把结局和中间两个部分提前,因而出现了一连串使人不明白的事件,读者如入朦胧云雾之中,造成了强烈的悬念。而这正是作者所期望的艺术效果。
        四是动态新闻中的所谓“倒金字塔手法”。新闻应该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前面,因而形成了以最重要的事实开头、以最不重要的事实结尾的那种“头重脚轻”式的动态新闻写作技巧。这就是“倒金字塔手法”。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往往不是事件的开头,而是结局、高潮。因而在叙述顺序上往往是倒叙。
        运用倒叙,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某个环节,具有突出的意义,先提出来写,这样能增强表达的效果。有的事件的结局,有特殊意义,先写出来可以加以强调;有的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先写出来引人入胜;有的是为了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寻根刨底的欲望。例如《祝福》,采用倒叙的写法,不仅自然地把“我”穿插到故事里去了,而且通过祥林嫂和“我”的对话,让一个受尽折磨和蹂躏、对现实世界完全绝望的妇女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然后回头叙述她一生的遭遇。这样写,给人的印象强烈而鲜明。
        第二,倒叙的“倒”,是指把结局,或者是后面发生的事提到前面来写。写完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由“倒”回到“顺”,接下去仍旧要按自然时序来写。
        第三,运用倒叙手法,要交代清楚倒叙部分的起讫点。从倒叙转入顺叙时,衔接处既要有明确的界线,又要过渡自然。比如《祝福》就有一段话作为倒叙部分的讫点,用一段话引出“顺叙”。作者交代了祥林嫂的死讯之后,“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一段,写“我”因祥林嫂的遭遇而引起的感触,这一段的作用在于结束上文的倒叙部分;下面一段:“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作用在于引起下文,引出顺叙部分。有了这两段文字交代起讫点作为过渡,由“倒”转“顺”,写祥林嫂的生平,就不显得突兀了。
        插叙
        插叙,是指在某一事件的叙述过程中,插入与这事件相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然后再承接原先的叙述。
        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说:“叙到吃紧处,非插笔则眉目不清,故必补其所以致此之由;叙到纷烦处,非插笔则纲要不得,故必揭其所以必然之故。总之,须近自然,无嵌附填塞之弊,方为佳笔。”插叙是插笔的重要手法之一。
        “补其所以致此之由”的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叙荆轲刺秦王中的一段插叙。在叙述到“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时,在这“吃紧处”,作者插入如下文字:“而秦法:群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插叙后,继续承接原先的头绪往下叙述:“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读者读到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走,满朝文武尽失其态的时候,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侍卫何在?有了“秦法”这笔插叙,读者疑窦尽释。
        现代作品中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在叙述三轮车工人王英浦把药品从广安门外,往八面糟特种药品门市部运送的过程中,作者插进了以下一段文字:
          干吗要从三十里外运药来? 这其中还有段小故事:
          这“二巯基丙醇”,原本是由国外进口的,算是一种稀有药品。可是去年大跃进中,我们的国营上海第一制药厂的工人,创造性地揭开了它的秘密。现在已能大量生产供应了。它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玩艺,它的身价,已经从特种药品降为普通药品,所以特药商店刚刚把它送到库房去,准备发往各地普通医药公司经售。谁知现在又突然需要它,因此又拉了它回来。

        这段插叙不仅解释了缘由,而且还有力地反映了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情形。
        插叙还可以使文势有急有缓,有起有伏,形成波澜,避免呆板拘谨。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铺叙在百草园玩耍的种种乐处后,写道:“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接着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映衬上了神话般的色彩。
        插叙,有人又称“横断云峰”,原为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指画家在作画时,以云雾横抹绵亘的山峦,从而于尽素之间,显示出峰岭的远近,给人一种于有限中表现无限的美感。后来小说家借用这一技法,其特点在于:在情节发展进程中,作家插入表面似乎是阻止情节发展的某些事件,形式上故事好像中断了,然而笔意不断,插入的事件与原来正在进行的事件,暗中呼应,环环紧扣,从而使作品气度恢宏,波澜迭起。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曾多次使用“横断云峰”的技法。如李自成突围到鄂西,这一章结束,似乎应写农民起义军驰骋中原的情况,但作者却故意将笔锋一转,写“紫禁城内外”交困的情景,使情节发展另起波澜。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