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题

2024-01-26 可可诗词网-作文写作辞典 https://www.kekeshici.com

        作文可分自由作文和命题作文两大类。自由作文是作者自由选材、立意、定体、拟题而作的文章。总之,是作者按自己的意愿而作文;命题作文是作者根据别人提出的要求而作文,是根据命题者提出的命题而作文,是承题作文。命题者对作文作出限定,对作者来说,是限制性作文,只能在限定中发挥。
        同学们的作文练习,一般都属于命题作文。命题作文,首先要审题。
        审题,要排除影响准确全面审察题目的心理和思想因素。同学们也知道要审题,但在拿到作文题时往往怕时间来不及,就粗枝大叶地看看题目,急于成篇了。其实仔细审题,准确全面地把握题目,才能抓住中心,把作文一气呵成。有的同学看到一个比较陌生的题目,或者觉得这个题目没有现成材料,往往急躁,不认真去探究解答,而想取“巧”套题,结果偏了题,甚至文不对题。反之,有时又把题目简单化了,看到题目,似曾相识,认为这个题目很简单,忽视了题目中蕴藏的“奥妙”,以致作文不合要求。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审题的不利因素,需要排除。
        审题的关键是要准确、全面地把握题目所作的“限定”。题目,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标题。标题,是标举全篇文章的名称的,目的是为了把这篇文章和另外的文章区别开来。怎样来区别呢?主要是靠“限定”,限制决定这篇文章的个性。所以可以说题目的本质是“限定”。尤其考试作文的命题,就是在一个或者几个方面限定,以明确要求,让考生根据统一的要求做作文,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所以,审题就是准确地把握题目作出的“限定”。
        记叙文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发展经过、结果)等要素。记叙文的题目,大多就是从这些要素方面作出“限定”的。比如《毕业前夕》、《放学以后》、《星期天》,主要是从时间方面加以限定的;《可爱的家乡》、《上学路上》、《我最喜欢的地方》、《我家门前一条路》等,主要是从地点方面加以限定的;《我的同桌》、《我》、《母亲》、《我们的好班长》、《我的老师》等,主要是从人的方面作限定的;《记一件有趣的事》、《我做对了的事》、《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我告诉老师一件事》等,主要是从事的方面作限定的。还有些题目是从几个要素作限定的。如《家乡新貌》,是地点和人或事的并列;《故乡今昔》,是地点和时间的并列;《见到了儿时的朋友》,是从人(朋友)和事(“见到了”)、时(“儿时”)来作限定的;《他在课堂上受表扬以后》,是时(以后)和人、地、事的限定。此外,也有用物作题目加以限定的,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红军鞋》、《小橘灯》、《一张照片》等。有的题目,含有寓意,如《温暖》之类。
        总之,审题就是准确地把握题目所作的“限定”。怎么“把握”,下面试做些说明。
        首先,要搞清楚题目是从哪个方面作基本限定的,这是选材立意、行文首先不能跨越的。题目对记叙的各个要素,往往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时间,有过去式、现在进行式、将来式的差别,还有跨度长短的差别。《回忆我进职高(中专)的第一天》,只能写一天;《回忆我的童年时代》,时间可以长得多。地点,要注意空间大小。《故乡》,《家乡》,空间地域较大;《我家门前的一条路》,就被限定在一个空间较小的范围内;《我最喜欢的地方》,空间可大可小。人,要注意:①数量。《我们的好班长》,单数;《我班的班干部》,复数。②人称,“我”、“他”。③人物关系。《我的同桌》,“我”和特定的一个同学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可以自由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学之间的关系。事情,也要注意数量,一件事,二三事。《发生在我身边的事》,可以单数,也可以复数,但一定要着重记事。
        其次,要把几个要素联系起来审察,准确全面地把握题目除基本要素限定外,对其他要素还作了哪些限定。比如以“事”作基本限定的题目,附加语往往是对时、地、人的限定。《回忆……事》、《假日记事》,“忆”、“假日”限定了时间;《发生在身边(校外、家里)的一件事》,限定了地点;《语文老师二三事》、《他做了件好事》,“语文老师”、“他”限定了人。《告诉你一件新鲜事》、《我想和老师谈一件事》,对“一件事”中的人虽然没有限定,但这件事是“我告诉你”的,是“我想和老师谈”的,也是一种限定。
        再次,把握了题目对要素的限定后,要仔细审察题目对中心思想有无暗示,作了哪些限定。比如“有趣”、“令人高兴”、“印象最深刻”、“新鲜”、“新”、“好”、“可爱”、“值得回忆”、“乐趣”、“有意义”、“激动人心”、“难忘”、“快乐”、“幸福”、“喜欢”、“尊敬”、“钦佩”、“有礼貌(毅力……)”等等,往往是对中心思想或作文重点的提示,需要认真对待。
        第四,审察题目对表达方式的限定。记叙文有的以记事为主,有的以写人为主,有的以写景状物为主;有的着重叙述,有的着重描绘,有的还要结合抒情、议论,这也是必须要审察清楚的。这方面,有些题目比较明确,有些题目要审清楚写作的侧重点,可得动一番脑筋。《语文老师二三事》和《五讲四美活动中二三事》,都是“二三事”,后者以记事为主,前者是通过二三事来写人。《见到了儿时的朋友》,以记人为主,比较明确,但具体的侧重点在哪儿,是写“我”为主,还是写“朋友”为主? 是写朋友“儿时”为主,还是写“见到”他时为主? 仔细考察一下题目,应以写“朋友”为主,以“我”为次;以写“我”见到朋友时为主,同时应插叙“儿时”。“儿时”是题目明确限定的,“我”是题目间接限定的,因为既然是“朋友”,应该有“我”和“他”,或者“我”和“他”的关系。写成“他见到了儿时的朋友”,也可以;但比写“我”,难度更大。“我”与“朋友”“儿时”的交往,在文章中必须有所反映和交代,但是重点应该写“见到时”的“朋友”。至于有的同学写成“我儿时的朋友”,是忽视了题目对“事”(“见到了”)的限定;有的同学写成了“我见到了一个朋友”,忽视了题目对“时”(“儿时”)的限定;有的同学写成“见到了过去的朋友”,是对题目“时”的限定把握不准确,因为“过去”的时间跨度可以很长,而题目只限定在“儿时”。在审察题目对表达方式的限定时,要注意题目的“大”、“小”。“大”题,也就是限定的范围很大,比如一个圆,半径很大。那么,应该大题小作。对大题目,自己可以再作限定,缩小口子。比如《我爱杭州》,“杭州”的范围大;“我爱杭州的西湖”,范围就缩小了。具体写西湖的可爱,概述其他,来反映杭州的可爱,就比较容易写。又如《回忆我的童年时代》,这个题目,“童年时代”,时间跨度大,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从时间、地点作了限定,选定了童年时代有代表性的两个活动场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段时间;玩乐和读书两个侧面。另一类题目口子比较小,比如《我家门前的一条路》比《我爱杭州》范围小得多。对这类题目宜“小题大做”,也可以作补充限定,把题目加以扩大,如“我家门前一条路上的新人新事”,“我家门前一条路的今昔”。大题补充限定,是加以缩小,如“杭州”缩小到“西湖”,以便大题小做;小题补充限定,是加以扩大,如门前一条小路上,新人新事层出不穷,或者从今昔变化着笔,路变、路两旁的居民变,风气变,路上发生的事变,这样就容易“小题大做”了。
        以上谈了把握题目所作的限定。需要强调的是,把握“限定”的目的,是为了把握不曾限定的方面。题目的本质可以说是“限定”,但是也可以反过来说,除了“限定”之外都是不“限定”,“限定”本身就是有限的。因此,把握了“限定”,也就是把握了“不限定”的方面,就可以敞开思想,活跃思路,千万不要被“限定”束缚住了。
        此外,谈谈“供材料作文”的审题问题。近几年来,常常用下列形式的作文题:提供文字材料或图画,作出“限定”,统一要求,进行作文。例如下面这道试题:
          一次游园你饱览了× ×公园的景色,来到湖滨轩茶室稍事休息。一不小心碰倒了茶杯,把邻座一位小伙子的新衣服溅得湿淋淋的,那位小伙子不但没生气,反而关心地问你有没有烫坏手。这时服务员也主动地上来擦桌子、换茶水。你目睹这种情景,联想在开展文明礼貌活动以前× ×公园的不良风气,不禁感慨万端。感到不仅自然界的春天来到了× ×公园,而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春天也来到了××公园。
          阅读上面一段文字,根据以上材料,以《春到× ×公园》为题,用第一人称,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明确。②把景、情、事、理结合起来,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③层次清楚,语言通顺。④不写错别字,字迹工整。⑤字数不少于800字。

        这类题目,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作文的直接要求(题眼),一部分是提示性的,或附文。如上题,前面部分提供了材料,限定了情景;后面部分(第二段和五项要求),是对作文的直接要求。审题时,要认真阅读分析:题目包括几层意思,题眼何在,作了哪些限制,有什么提示,提供了哪些材料,等等。
        这个题目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明确地直接作限定的有:题目《春到× ×公园》,“× ×”需要自己写出实体,作为具体记叙的地点;文体,记叙文;人称,第一人称;还有①②③④⑤项要求。特别需要分析审察的是间接暗示的内容。“春”的含义是什么?中心思想应该是什么? 仔细分析第一段,末句暗示,“春”既包含自然界的春天,又包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春天,中心思想应表达“不仅……而且……”。要求②中的“景、情、事、理”各指什么?“理”,就是中心思想,也是在末句暗示的。“事”,主要是指游园、喝茶这件事,还要“联想”到过去游园中发生的事;“情”,“我”的“感慨”之情,游客间的礼让之情,服务员的盛情,“联想”到以前嫌恶之情等;“景”,当前公园的景色,茶室的景色,“联想”到以前的“煞风景”等等,这都是在提供的材料中暗示的。还需要注意的是供材料作文,往往对所写的内容作了限制,不能自由选材。这个题目也是这样,限定了“根据以上材料”,因此,这题目应扩写;但是,提供的材料,用的是第二人称,扩写时应用第一人称,扩写中又须改写。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