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性三字格叠字

2024-01-26 可可诗词网-修辞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有两种形 式: 第一,由单音节名词带上名词性或 者量词性叠字构成; 第二,将双音节名 词后面的字重叠而成。如“草窝”—— “草窝窝”,“圆桌”—— “圆桌桌”。名 词性三字格叠字,主要用于指称事物, 调整音节,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和地方 色彩。
        61.前天路过黄泥坡,
        黄泥坡上草成窝。
        草窝窝里跑野兔,
        黄泥坡上多寂寞。
        

(《红旗歌谣·三过黄泥坡》)


        评析 不说草窝而说成“草窝窝”,是为 了符合民歌形式的需要。这样,既调整 了音节,又具有口语特色。
        62.少先队来赤卫军,
        净是些十八九的年轻人。
        女人们走路一阵风,
        长头发剪成短缨缨。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评析 “短缨缨”即短头发,是地方方 言,用在这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63.有个人打起呼哨,自己跟自己撒 野了:“灯瓜瓜点灯照尕妹,枕着你胳膊 我闷头睡。”另外一个答了腔: “尕妹睁 眼一瞅,原来是锉粗矮胖的家伙。谁跟 姓猪的相好……”绷着脸吆喝牲口赶路 的也给逗乐了。(骆文《古道雕像》)
        评析 “灯瓜瓜”就是灯,是地方方言。 民歌中常见这样的叠字形式。
        64. 天气暖和起来,开春了,杨花飘落 着,枣树冒出了细嫩嫩的小绿叶,也开 了水绿水绿的小花朵朵,村里人们送粪 下地的都动起来了。(康濯《我的两家邻 居》)
        评析 “花朵”本是双音节名词,“朵” 字重叠后与 “花” 构成三字格叠字,具 有不可分割性。
        65.双剪燕儿吱吱叫,
        山庄春天已来到。
        花苞穿上红褂褂,
        柳条披上绿袍袍。
        

(《红旗歌谣·双剪燕儿吱吱叫》)


        评析 “红褂褂”、“绿袍袍”带有农村 俗语的风味,用来形容农村春景中的花 苞和柳条,形象而生动。表面看,“红” “绿”均非主体词,但是,“红褂”和 “绿袍”原来就是双音节名词,它们后面 带上的 “褂”与 “袍”字只是起到一个 垫音作用。
        66.放羊儿,过山坡,
        青草儿,多又多。
        掌柜的吃烙饼,
        给我啃糠窝窝。
        

(阮章竞 《牧羊儿》)


        67.冬里雪大来年麦好,
        王贵就像麦苗苗。
        十冬腊月雪乱下,
        王贵想起他亲大。
        老牛死了换上牛不老,
        杀父深仇要子报。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68.灿灿今年六岁。在音乐学院幼儿 园那一大群可爱的孩子中,他特别显 眼: 脸蛋儿红红的,鼻梁高高的,眼睛 大大的,老像闪着露珠珠。眼睫毛又密 又长,忽闪忽闪的。…… (贺晓彤《灿 灿的担忧》)
        评析 三字格叠字有时还带有亲昵的 感情色彩。比较一下“露珠”和 “露珠 珠”语气,就可知晓。
        69.青线线,蓝线线,
        蓝格英英的采;
        生下一个蓝花花,
        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的田苗子,
        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哟,
        就数那个蓝花花好。
        

(陕北民歌《信天游·蓝花花》)


        70.老同学慷慨解囊,把陈崇新已经 掏出来的三张“大团结”,替他塞进了荷 包。陈崇新见老同学这么大方,更觉得 自己来自山㮟㮟里, 寒伧已极。 (王庆 《山风》)
        评析 “山㮟㮟”即“山坳坳”。“㮟”是 方言词,带有地方色彩,与人物的身份 协调一致。
        71.说着说着又上前,
        香香把唾沫吐了他一脸。
        双脚乱踢手乱抓,
        崔二爷脸上叫抓了两个血疤疤。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烟锅锅点灯半炕炕明,
        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
        妹妹生来就爱庄稼汉,
        实心实意赛过银线。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评析 “烟锅锅”就是烟锅,“酒盅盅” 就是酒盅。民歌中运用三字格叠字形式 指称事物,除音律的要求外,还具有特 殊的情味。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