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神合后貌离

2024-03-13 可可诗词网-修辞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先亮出一个总的语境或前提,然后 再用几个疑问选择句进行分述的疑离 形式。
        1.对于你们,
        我们也终是胜利者!
        难道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吗?
        冰似的寒冷吗?
        泥样的疲劳吗?
        万般的饥饿吗?
        不,
        不会!
        我们终究是胜利者!
        因为在我们的心里,
        没有和自己敌对的东西。
        

(林采《队伍向前去》)


        评析 “寒冷”、“疲劳”、“饥饿”是横 在革命者面前的三重困难,作者有意采 用 “选择问”的形式分而述之,并没有 “选择其一,排除其他”的意思。其作用 是通过强调语气,渲染气氛,达到加深、 强化读者印象的目的,并突出描写了革 命者无坚不摧、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 神。作者先用反问句总说“什么困难都 能克服”,这是神合;然后用选择疑问句 分述,这是貌离; 最后,又以连续否定 词概括、总结。诗人勇敢、坚定、无畏 的激情跌宕起伏,热情洋溢于字里行 间。
        2.我想,我一手握着缰绳,侧身骑在 马上,一脸的心事重重,一脸的感慨和 严峻,已经够像一个辽西汉子了。我忽 然设想,如果不是去学习,如果不是还 要回到窑谷,一抖缰绳,从此浪迹远方, 会怎么样呢?北上内蒙?东去沈阳?西 出义县、锦州?都会觉得空落、渺茫。 (谢友鄞 《窑谷》)
        评析 “北上内蒙”、“东去沈阳”、“西 出义县、锦州”都是 “我”“浪迹远方” 的各种设想。用疑问、选择的句式表达, 更能展现“我”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那 种对故乡、亲人、表嫂的依恋与责任感。
        3.刘维祠说要靠窗口,便到侧面位子 上去坐了,两个生意人隔一条过道。两 包鼓鼓囊囊的东西就堆在他头顶上的 行李架上。那里面塞的究竟是什么?服 装?香烟?或者是别的紧俏货?或者是 违禁品,易燃易爆品?或者是……碎尸? 那自己岂不成了同谋犯…… (张勤《旅 途匆匆》)
        评析 一连串的问号,活灵活现地揭示 了刘维祠心理活动的轨迹,对行李架上 包中之物的猜测,正是他“前途未卜,忐 忑不安”的情绪的反映,从而描绘出他 流浪于社会,冒险于社会的特殊心态。
        4.我坐了下来,一眼又看见那半条薄 薄的军毯。我走过去,不由拿起来捧在 手上,久久难舍。这半条军毯,记载着 我和她的悲欢离合,伴随着她度过了几 十年的风雨生涯。在那一个个夜晚,当 她披盖上这半条军毯,感到的是温暖? 还是寂寞?生活对她多么残忍。她付出 了她所有的一切,她得到的又是什么 呢? (谌容《永远是春天》)
        评析 半条军毯,是男女主人公幸福结 合的纪念,也是战争年代一对恩爱夫妻 不幸失散的历史见证。当 “她”在几十 年中无数个夜晚披盖在身上的时候,既 感受到了丈夫的温暖,又有失去丈夫的 寂寞,两种本来矛盾的情感集于一身, 虽貌离而神合,细腻入微地展示了女主 人公内心的隐秘,也不难看出男主人公 “我”的缕缕情思。
        5.赵小强越看越糊涂,究竟是批判唯 洋是瞻呢?还是提倡?究竟是要别人仿 效洋人,还是反对人们跟着洋人的口味 亦步亦趋呢? (王蒙 《冬天的话题》)
        评析 令赵小强糊涂的地方,正是某些 人名、实不符,形“左”而实右的行径。 疑离修辞手法,揭露了某些人的两面作 风,尖锐地提出了现实中某些问题,令 人深思,给人以启发。
        6. 外面,一切就像白昼一样清楚,对 面山坡上,那一片婆娑的竹林枝叶分 明。连林子浅处那块黑色岩石下面的一 蓬兰草也不难辨出。没有风。却不知怎 样飘来了桂花的香气。桂园原是在竹园 远远的那边。那末,那香气是月色送来 的了?是竹林后面隐约可闻的冷冷溪流 送来的了? (陈世旭 《马车》)
        评析 “月色”和 “溪流” 显然不会送 来香气。作者明知故问,心领神会,揣 测、想象,巧妙地将 “桂园”、“月色”、 “溪流”款款引入读者的视野,融于宁静 的夜色,将月夜描绘得有声、有色、有 味,读来如历其境。疑离修辞手法开辟 了文章的深远意境,幽美隽永,引人入 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
        7.……似乎整个宇宙都是呼唤 “抬 佬”的声音。我从冥冥之中慢慢苏醒,微 微睁开眼睛,真不敢相信: 天还在! 太 阳还在! ……啊,那是桅杆——船还在 呀! ……唔,这是谁呀? 黑黑的脸,短 短的鼻子,厚厚的嘴辱,一双失神的眼 睛那么直楞楞地盯着我,一串串水珠子 “叭嗒、叭嗒”地往我脸上掉!那是从她 湿漉漉的头发上掉下来的呢,还是从她 深凹的眼窝里滚出来的?…… (刘舰平 《船过青浪滩》)
        评析 纵览全段,得知 “她”头发上的 水和泪水,一齐“往我脸上掉”。但作者 避开平叙的写法,运用疑离表现形式, 既烘托了 “我”苏醒后见到 “她”的激 动心情,又渲染了 “她”在经过一场生 与死的考验后,对“我”赤诚的爱。言 简意赅,一箭双雕,收到了良好的表达 效果。
        8.看见禾禾那么黑瘦苍老的脸,那么 一身满是灰土的臃臃肿肿的衣服: 咦, 他就是县委书记过问的、支持的禾禾 吗? 接着心里就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 他和县委书记是什么关系?亲戚?老相 识?或者“文化革命”中这小子曾保护 过书记?或者是书记的儿子也当过兵, 和他是战友?不知道根底的打听着他的 根底,知道根底的说他碰了好运……众 说不一,议论纷纷。(贾平凹《鸡窝洼的 人家》)
        评析 一连串的貌似选择的猜想和疑 问,将读者引入一个特定的氛围。县委 书记过问、支持禾禾的事,如一石击起 千重浪,在人们心底掀起了巨大的波 澜。人们七嘴八舌,众说纷纭,各执一 词,褒贬不一。其密切关注的情状、心 态、世相被描写得栩栩如生。
        9.我们欢唱,
        我们翱翔。
        我们翱翔,
        我们欢唱。
        一切的一切,
        一切的一切,
        常在欢唱。
        是你在欢唱?
        是我在欢唱?
        是他在欢唱?
        是火在欢唱?
        欢唱在欢唱!
        

(郭沫若《凤凰涅槃》)


        评析 诗歌先点出“我们欢唱”,然后分 说“是你”、“是我”、“是他”、“是火”在 欢唱。四者浑然一体,凝聚成歌声的洪 流。又以 “欢唱在欢唱”神合前面的分 说,这种先神合后貌离再神合的艺术手 法,渲染了热烈欢快的气氛,烘托出诗 人火一般的拥抱新生活、投身于革命洪 炉的热情,深化了诗的意境。
        10.看着这一张朴实的脸,我的心里 充满了复杂的感情,连我自己也分不 清: 是惋惜?是同情?还是担忧?从马 太简单的叙述中,我本能地感到: 事情 绝不会像他所想的那么单纯,布莱恩也 绝不会像他所描述的那么善良,这里面 有问题,甚至有阴谋。(童恩正《珊瑚岛 上的死光》)
        评析 听了马太的叙述,“我”的感情复 杂而强烈。“惋惜”、“同情”、“担忧”的 成分兼而有之,不可分割。若直叙出来, 就显得语势平淡、情感黯然。作者故意 设问,三者似貌离而神合,共同表达了 人物的内心活动。语势激越,感情色彩 浓郁,为刻画充实的人物形象增色不 少。
        11.她的眼睛里有一种深沉的、变幻 的光彩,使我第一次感到自己还没有完 全了解她。在她那快乐开朗的外表后 面,隐匿了多少常人无法体味的痛苦 呢?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还是个性与 理智碰撞下的闪电雷鸣、冲击波?(张抗 抗《去远方》)
        评析 作者运用疑离修辞手法,不仅描 写出 “她”复杂、矛盾、丰富的内心世 界,而且剖析了她产生矛盾心态的客观 和主观原因。启发读者对她的思想、个 性、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作理性的认 识。
        12.耿志一家子在离人群稍远一点的 地方坐着。我望着正在沉思的耿志,猛 然意识到,我就要和他分手了。凝视着 这位老上级,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揪得 阵阵作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 头。是同情?是惋惜?还是惜别之情呢? 我说不上来。(方南江 李荃《最后一个 军礼》)
        评析 “我”与耿志即将分别,战友之 间、上下级之间情同手足的友谊,同甘 共苦的往事交于胸臆,在“我” 内心深 处掀起了感情的波澜。作者借助疑离手 法,细致入微地展示了 “我”的心理活 动,渲染了离愁的气氛,将难于言表,只 可意会的情感留给读者去想象、体会, 并由此而激起情感的共鸣,收到了良好 的艺术表达效果。
        13.我和巴斯克伦始终没能成为真正 的朋友。这件事我后来反复琢磨过,但 终于不明真义。是我当时过于稚嫩,还 是他为人城府太深?抑或命运注定非如 此不可?我们就像两艘朝相同方向行驶 的帆船,虽然看到了对方甲板上的灯 光,却逐渐在茫茫夜海上消失了对方的 踪迹。(查建英《丛林下的冰河》)
        评析 作者没有直叙“我”和巴斯克伦 始终没有成为“真正的朋友”原因,几 个分说的选择设问句,使读者咀嚼出其 中的隐情。疑离手法的运用,抒发了 “我”对往事的缅怀和惋惜之情,巧妙地 引导读者思索、回味,使作者、读者共 同叹息那逝去年华的悔恨与怅惘。
        14.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 的悄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 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然焕发了。在那 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 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 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 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 着芳春的销歇吗?是感着芳春的困倦 么? (朱自清 《踪迹·歌声》)
        评析 “芳春的销歇”,群花自然颜色黯 淡。作者似乎不忍道出这一自然规律。 他巧妙地将疑离和拟人修辞手法熔于 一炉,生动地展现了暮春时节,群艳的 倦态柔姿,描绘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 又教人怜惜的暮春图。无疑自问的表现 形式,使这段文字跌宕有致,引人入胜, 兴味盎然。
        15. 最难忘记的,
        是微风十月的秋山里,
        飘荡着的
        标致的蓝布小围裙;
        那正是洁白的山茶花,
        杂着红叶,
        斑斓的
        掩映在青松里的时节,
        金色朝阳,已经布满了林间,
        花片上的露珠还滴。
        谁最美丽?
        是含露的山茶花
        是花下的人的微笑
        还是人的情意?
        

(周立波《饮马长城窟》)


        评析 谁最美丽?作者以问作答,是 “山茶花”、“人的微笑”、“人的情意”。三 者兼而有之,貌离神合,渲染了 “花美 人美情更美”的诗情画意,深化了诗歌 “美”的意境。因为使用了疑离手法,诗 文波澜顿生,优美和谐的音韵,读来令 人心旷神怡。
        16.窗外一株文静、端庄的梧桐,忽然 变成了骆雪;在枝摇叶摆、红花朵朵的 夹竹桃中,出现了光彩照人的匡筐; 而 大礼堂前那像锥子一样挺立着的有些 做作的柏树,和宋歌重叠在一起; 似乎 有些胆怯的躲在花坛中的一株半大的 银杏,我觉得它像自己。我忍不住笑了, 真有意思啊,我们这间陋室中,人物竟 是这样丰富多采。还有辛甘呢,她像什 么树呢?是娇嫩、怕痒的紫葳?还是亭 亭玉立的广玉兰? (喻杉《女大学生宿 舍》)
        评析 作者借用比喻修辞,将女大学生 们喻为梧桐、夹竹桃、银杏。在描写辛 甘时,打破直叙的笔法,运用疑离技巧, 加以铺张、渲染,既避免了句式的重复, 又使文章掀起了波澜,塑造了一个外貌 亭亭玉立,而性格娇嫩的女大学生的形 象。
        17.它应声站起身,走到我旁边,紧贴 着我的身体卧下,一声不出,只是肚子 里发出亲热的呼噜声。它的手刚接触我 的皮肤时还带着夜凉,很快就把身体的 温度传给了我。
        我闭上眼,尽情享受这人世间最温 暖、最纯净、最难得的东西。我感觉心 里有种热烘烘的东西在流,是流血?还 是流泪? 心也会流泪的……
        

(冯骥才《感谢生活》)


        评析 从语法关系来看,“是流血?还是 流泪”?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从前后 文内容看,两者兼而有之,不可分割,貌 离神合。“流血”和 “流泪”,都表现了 主人公心灵创伤的巨大痛楚。疑离修辞 手法的运用,将读者步步深入地引向主 人公的内心世界,从更深的层次窥视人 物感情的起伏变化,从这种人与动物的 情感交流与共鸣中,人们反思着那业已 逝去的往昔。
        18.三十三号有点站不稳,但是唱得 很起劲,脸上红光光,是羞怯,还是幸 福?你站稳点不行吗。(朱苏进《凝眸》)
        评析 “羞怯”和“幸福”两种情感相 交融,恰如其分地展示了“三十三号”此 刻复杂而不平静的心情。用疑离手法比 直叙更能够准确、全面地表情达意,因 而也更加引人注意。
        19.吴大路翻看着那日记本,心里翻 腾着说不出的味道,也不知出于什么心 情,是厌恶、反感?还是那该诅咒的怜 悯,他竟不假思索地把这个笔记本递给 了李红,事后马上又后悔了。(晓剑 严 亭亭 《世界》)
        评析 对于 “厌恶”、“反感”的人或事 物不会产生“怜悯”之情,但在例句中, 二者貌离神合,有机地融于一体。细腻 地刻画了吴大路的双重性格和翻看日 记时的矛盾心理。其中既有男子汉的自 尊和骄傲,又有软弱和善良的心肠; 理 智的思考和真情实感结合一起,展现了 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20.尽管这儿看不见那只白色鸥鸟的 身影了,可是耳朵里响起了另一种声 音:那是银钟河上的小轮船“呜呜呜”有 节奏的鸣笛声,这声音沉重、缓慢而悠 长。索泓一听见这种声音,敏感地想起 大西北喇嘛寺庙中吹响的喇叭声,单调 而缺少变化的旋律,使人感到镂骨的悲 凉……
        这沉闷的声音,顿时又使他想起了 他的那只眼睛。到底它给他带来什么 吗?是幸运?是痛苦?是……
        

(从维熙《风泪眼》)


        评析 “幸运”和 “痛苦”犹如冰之于 火,毫不相容。而在索泓一的心灵深处, 却貌离神合,交替出现。既展示了他历 尽坎坷、感情脆弱的人生,又刻画出他 对生活充满希望,企盼命运出现转机的 侥幸心理。
        21.她悄悄地在他背后站定,直到他 搁下笔,舒出一口气,两行龙飞凤舞的 大字已经落在纸上:
        愿听逆耳之言
        不作违心之论
        他回过头去,轻轻地问了一句:“写 得好吗?”“好。”一个“好”字出口,泪 水就涌上了眼眶。她说不清是感动,是 委屈,还是伤心。
        

(谌容 《真真假假》)


        评析 例句中的“她”此刻百感交加,难 以言表。“感动”、“委屈”、“伤心”兼而 有之。“感动”的是他刚直不阿、光明磊 落的高尚情操;“委屈”的是,这样的好 人却蒙受了不白之冤;“伤心”的是大难 临头、吉凶未 卜。疑离的妙用,将 “她”矛盾、复杂、激动的内心世界剖露 给读者,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22.上游哥不会叫她的,不会。自从提 亲碰壁以后,他躲着她,碰上面了也不 望她一眼。出工不跟梨妹在一起,走路 避开梨妹绕小道。上游哥心里不知想些 啥,是恨,是怨,还是怕呢?他是一个 没有锯开蒂子的葫芦瓜,里面的瓜瓤瓜 子看不见;他又是一个没有晾干水分的 葫芦瓜,摇也摇不响,实肉实心,任敲 任打,就是不出声。(莫应丰《半月塘传 奇》)
        评析 “是恨,是怨,还是怕”,三种情 感皆有。它既是上游哥提亲碰壁后爱的 变奏,也是处于热恋中的梨妹对上游哥 真挚的眷恋、一往情深的心理写照。不 难看出,一对恋人的爱情,虽遭家庭反 对,暂时出现挫折,他们却依然心心相 印,情深意长。上游哥的朴实、木讷、倔 犟的个性跃然纸上。
        23.眼前就是一个谜。平静的海面怎 地涌起一片黑色的水滔?足有三个运动 场那么大。海底轰鸣之声可闻,上空终 日罩着浑浊的雾气。是地壳的裂变?是 海底人在战争? ……大小船都绕道而 过,谁也不敢驶进这险区。(王润滋《三 个渔人·海祭》)
        评析 作者描写海面上的惊涛骇浪,不 拘泥于一般的铺陈、渲染,而是运用揣 测、想象、设疑的疑离手法,形象、生 动地描绘了惊心动魄的险恶情景,其间 交织着作者的深切感受。读来如身历其 境。
        24.天,浸在水里,
        天空,才这样一碧如洗;
        河水,浮在天上,
        小河,才这般清澈见底。
        那蓝色锦缎上的白花,
        是芦花?
        是流云?
        是柳絮?
        那映在水中的浓绿,
        是秧田?
        是林丛?
        是军衣?
        

(《碧澄澄的河水》,摘自吴士文 《修辞讲话》)


        评析 将天比喻成“蓝色锦缎”,那倒映 在水中的白花,既是“芦花”、“流云”, 也是“柳絮”,三者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编织成一幅水天一色、意境旷远的春光 图; 同样,“映在水中的浓绿”,既是 “秧田”、也是“林丛”、“军衣”,三项有 机地溶于一“水”。六个疑离项描写了水 中倒映的 “白”、“绿”双色,掀起了诗 文的波澜,创造了优美、清丽、高远的 诗的意境。
        25.李红怔怔地远远向台上望去,她 信赖和尊敬的头头们统统被坐了“喷气 式”,她无声地问他们: “错了吗? 真的 错了吗?是你们蒙蔽我?还是别人蒙蔽 了你们?”就在这时,吴大路猛然昂起了 头,高喊着:“我们没错、没错!我们热 爱……”他的头被猛地按了下去,按了 下去,狠狠地撞在地板上…… (晓剑 严亭亭 《世界》)
        评析 两句设疑,貌离神合,相辅相成。 准确、完整地反映了 “文革”期间,青 少年的单纯、幼稚和无知。他们的灵魂 被扭曲,热情被利用,思想、行为被 “四人帮”之流所蒙蔽、愚弄;然而在他 们自己受蒙蔽的同时,也蒙蔽了别人, 这正是历史造成的悲剧。“她”的疑问, 即疑离手法的运用,深刻地反映了丑陋 的现实,表现了 “她”的觉醒和愤懑之 情。
        26.我那可怜的妈妈和大哥大嫂,虽 然没有摊上倒霉事,可在那种“念念不 忘阶段斗争”的战斗气氛中,整日里战 战兢兢,魂不守舍。他们老实,正直;不 肯对人落井下石,以换取当时当权者们 的青睐,却也不敢跟他们对峙,只有用 早上班晚下班的殷勤,求得自身的安 全。当妈妈和大嫂拖着疲惫的身子准备 晚餐的时候,不知爸爸是怎样想的,愤 懑?颓丧?痛惜?(母国政《我们家的炊 事员》)
        评析 疑离手法描写了 “爸爸”内心复 杂、矛盾、痛苦之状。有对文革“当权 者们”行径的愤懑,有遭冷遇的颓丧;更 有年华易逝、时不再来的痛惜。三者交 织于一身,感情激荡地控诉了人间的诸 多不平! 三个疑离项像多棱镜一样,全 面、入微地折射出 “爸爸”的良知、灵 魂、人格,也曲折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 荒诞。
        27.现在,我走在大街上和晚风交流 感情,让它温柔地抚摸我,我就在晚风 的温柔里边走边品味圆圆的香甜,西红 柿? 咖啡?糖?这味道在我的意识里变 得神秘而模糊,我感到浑身燥热,两腿 有力无比。我情不自禁地滑起太空步, 整个身子飘飘欲仙。(刘毅然《摇滚青 年》)
        评析 例句先神合后貌离,尽情地让 “我”陶醉在“圆圆的香甜之中”,“我” 的亢奋、激越、幸福、羽化而登仙的感 觉,通过疑离手法,形象、传神地展示 出来,读来令人愉悦、舒畅。
        28.谁这么喜欢仙球花? 是对面坐着 的女医生?厂里的那朵早已谢了。这朵 花真绝,嫩黄中还夹着一丝红色。这是 血浆的反光?还是夕阳的投影?这真怪! 它象征着什么?(陈国安《恍惚的人们》)
        评析 这“一丝红色”既是血浆的反光, 也是“夕阳的投影”,二者相映生辉,既 渲染了 “残阳如血”的病房,也衬托了 病人的恍惚神志。疑离修辞的语句也还 暗喻着女医生正处在“夕阳无限好,只 是近黄昏”的生命旅途。这段文字优美、 含蓄,意境深邃,耐人咀嚼。
        29.仿佛是星儿在太空中闪烁,仿佛 是船儿在水面上游荡。眼科大夫陆文婷 仰卧在病床上,不知自己是在什么地 方。她想喊,喊不出声来。她想看,什 么也看不见。只觉得眼前有无数的光 环,忽暗忽明,变幻无常。只觉得身子 被一片浮云托起,时沉时浮,飘游不定。 这是迷惘的梦中,还是死亡的门前?
        

(谌容 《人到中年》)


        评析 眼科大夫陆文婷人到中年,工 作、家务一肩挑,超负荷运转,导致心 力交瘁。在生命垂危之际,她犹如“在 迷惘的梦中”,实则已临近 “死亡的门 前”。二者看似貌离而神合,不可分割地 集于一身,恰是陆文婷病情和心态的真 实写照。形式上的疑离,掀起了文辞上 的微澜,扣人心扉。
        30. 又如:不但对于阿Q,连我自己将 来的 “大团圆”,我就料不到究竟是怎 样。终于是“学者”或 “教授” 乎?还 是“学匪”或“学棍”呢,“官僚”乎还 是 “刀笔吏”呢?“思想界之权威”乎, 抑 “思想之先驱”乎,抑又 “世故老 人”乎?“艺术家”?“战士”?抑又是见 客不怕麻烦的特别“亚拉籍夫”乎?乎? 乎?乎?乎?(鲁迅《阿Q正传之成因》)
        评析 作者故意采用选择问的形式,将 人们对自己形形色色的评价一一列出, 唤起人们深刻的思考。幽默而诙谐的语 言对于那些恶意中伤和无聊的诽谤嗤 之以鼻,反唇相讥,展示了鲁迅博大的 胸怀和坚定无畏的革命精神。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