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式拈连

2023-12-02 可可诗词网-修辞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是一种形态完备的典型拈连。连述 的甲乙两事物同时在句中出现,拈连使 用的描述性词语,贯穿于两事物的叙述 中。
        1. 一位渔家姑娘,
        补着一张洞穿的渔网——
        鲨鱼撞破的,
        曾漏走了春光。
        补哟,补哟,
        快补起渔网。
        捧出来一轮鲜红的太阳,
        引出缕缕金色的光芒,
        补进光明,补进解放。
        好捕捉那无限的温暖,
        补哟,补哟,
        真理的太阳落在心坎上。
        端来一盘洁白的月亮,
        牵出线线银色的光芒,
        补进信仰,补进希望,
        好网住那生活的美满。
        

(冯麟星 《渔歌·补网》)


        评析 网破漏鱼,需要补网。这是尽人 皆知的道理。作者以此为引导,引出网 破“漏走了春光”。补网“补进了”光明、 解放、信仰、希望、青春和勇敢等等,这 些充分体现了词语的超常搭配,有诗 意,令人神往。充分体现了拈连修辞的 艺术表达特点。
        2.“你是个司机?不简单嘛!”梁霄突 然对她感兴趣了。
        “什么不简单! 能把握方向盘,却 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到处求爷爷 告奶奶!”姑娘嘟起了小嘴,抱怨起来。
        

(吕雷《火红的云霞》)


        评析 “方向盘”和“命运”本来是无 关的两类事物,在特定的语境下,放在 一起叙述。由把握方向盘联系到把握自 己的命运,使“命运”这一抽象事物变 得具体形象,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感 染力。
        3. 他们听了卖萝卜老人的这一席恳 切的话,都自动地闪出一块空地来,让 这位苏联同志能很好地拍下这张照片, 拍下老人跟大家所抱的同样的一个心 愿。(乌兰汉《卖萝卜老人的心愿》)
        评析 “拍下……照片”是甲事物,“拍 下……心愿”是乙事物,拈连使用的描 述性词语“拍下”贯穿于两事物的叙述 中,使二者产生联系,从而表现出由苏 联同志拍下这张照片的不同寻常的意 义来。
        4.大礼拜的,漪澜堂的茶座上却只有 寥寥的几个人……这些原是中等经济 的人物常到的地方,他们少来,大概是 手头不宽,心头也不宽了吧。(朱自清 《回来杂记》)
        评析 通过“手头不宽”引导出 “心头 不宽”,妙语独用。透过现象揭示出经济 衰退之际,社会贫困给人们造成的窘迫 和压抑。
        5. 春天里花开处处香,
        声声布谷催人忙。
        播下了种籽,
        播下了希望,
        一籽下地万籽归仓。
        

(故事片 《丰收》插曲)


        评析 “希望”本是无法播种的,但作 者从“播下了种籽”而顺势将“播”拈 连在“希望”上,语言表达力陡增。表 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深情。
        6. 雾从低凹处升起,泛着紫色的光, 一丝丝,一缕缕,缠住了我沉沉的腿,缠 住了我沉沉的心。(冉丹《草原上的雾》)
        评析 “缠住……腿”属于语言的常规 搭配,而“缠住了……心”是非常规的 语言搭配。拈连正是通过这种变异的、 非常规的语言配搭与组合,使表达重点 由人物的形体转移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突出了 “我”此时此刻的抑郁心绪。
        7. 武则天并不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淡 如水,轻如风。
        武则天很想名垂千古,
        不然,她立这通碑干什么? ……
        此碑无字胜有字。……
        她让千千万万的人从这通碑上读 着她的名字,读着她的存在,读着她的 心机。
        

(廖代谦《乾陵短章》)


        评析 在拈连的两事物中,甲事物在 前,比较具体,即 “读着她的名字,读 着她的存在”,乙事物比较抽象,如“读 着她的心机”。这种临时的语言形式,使 得抽象事物变得具体形象,并揭示出它 的深刻内涵。
        8. 小冬子偎近爸爸:“爸爸,这些年, 你给我的红星,我一直放在身上。”
        潘行义:“后来,你吴大叔又帮你把 红星戴到了军帽上,是不是?”
        吴修竹:“不,是他自己把这颗红星 戴到了心头上! 这些年里,闪闪的红星 照耀着他,孩子可从来没有后退过一步 啊!”
        

(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评析 拈连词语大多是动词,本例中的 拈连词语是“戴”。把红星 “戴到军帽 上”用的是它的本义; 把红星“戴到了 心头上”用的是它的比喻义。这种语言 的变异运用,使得普通事物蕴含着特殊 意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9. 曹豹无奈,只得告求曰:“翼德公, 看我女婿之面,且恕我罢。”飞曰: “你 女婿是谁?”豹曰:“吕布是也。”飞大怒 曰: “我本不欲打你,你把吕布来说我, 我偏要打你! 我打你,便是打吕布!” ( 《三国演义》)
        评析 曹豹和吕布在文中没有直接联 系,但张飞一个 “打”字,便把他们 “打”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一 “打”,终 于酿成了醉夜失荆州的结局。
        10. 不寻思巧青还有这么大的野性,一 个不顺心,拔腿跑了,寻死去?觅活去? 那纺绳的后生真就比媒人说下的女婿 强?野小子,偏会纺哩,才来过两三回, 倒把个十七八的姑娘“纺”走了——便 宜死你! (李锐 《晨雾》)
        评析 把适用于“纺绳”的“纺”字,用 在“纺走了”十七八的姑娘的句中,使 本来不可搭配的词语,自然顺畅地搭配 起来。后一个 “纺” 字,临时变易为 “拐骗”的含义,而且从意义上把那个 “野小子”来“纺绳”和拐走姑娘这两件 事紧密地联系起来,生动而富有情趣。
        11. 十年动乱中,我在一处偏僻的乡 下度过了好几个 “革命化”的春节。那 时有句口号:“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 子就动手。” 除夕夜里听不到欢乐的鞭 炮声,大年初一人们就得下田去挖沟, 然而还是年年吃救济粮。我那时也曾在 深夜里独坐,只觉得寂寞,多么渴望能 听到爆竹的响声。每年也都习惯地去买 几个爆竹,然而却没有放,一直积在箱 底,到一九七六年的十月,才翻出来,同 孩子们一起,放了好几天。随着昼夜不 息的鞭炮声,把十年的积郁一下子都放 了出来。(江波《爆竹声声》)
        评析 作者把积压下来的爆竹“放了好 几天”,还“把十年的积郁一下子都放了 出来”。前一个“放”是写实,后一个 “放”是抒情,抒发了作者欢庆解放的情 怀,从放“爆竹”,跳跃到放“积郁”,令 人产生喷涌倾泻,痛快淋漓之感。
        12. 谢谢你,亲爱的,
        谢谢你把我轻轻摇醒。
        你的手指拂过我的眼帘,
        拂去了一个缠人的梦。
        

(胡昭 《梦》)


        评析 “梦”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 可能“拂去”,之所以可以这样说,是因 为上文有引导语“拂过……眼帘”。可 见,拈连是以特定的语言环境为其存在 条件的。
        13. 不多一会儿,马达声响动了,机 器上的钢带挽着火柴杆儿,一小束一小 束的密密地排得很整齐,就像子弹带似 的,辘辘地滚着,滚着。周仲伟的感想 也是滚得远远的。他那过去生活的全 部,一一从他眼前滚了过去…… (茅盾 《子夜》)
        评析 说“火柴杆儿一小束一小束的” “像子弹带似的辘辘地滚着”。这是对工 厂生产的实况描写,由 “火柴杆”的滚 动,联想到过去的全部生活,则是人物 此时此地的心理感受。一个“滚”字,联 系起 “感想”、“过去” 两个词,入神地 揭示出人物的心态。把心理描写和环境 描写有机地结合一起,拓展了语言表达 的广度和深度。
        14.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 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 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苏 轼《南乡子·送述古》)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下阕 “归路 晚风清”五句,从正面抒发对友人的思 念之情。“梦不成”与“泪不晴”都是实 写词人对陈述古的思念,中间都有一个 递进、深化的过程。“梦不成”衬以初秋 的寒意,愈显出环境气氛之凄清;“泪不 晴”,置于微弱的残灯斜照之下,更透出 人物内心的凄苦与孤寂。末句“秋雨晴 时泪不晴”,运用了拈连修辞,写得极有 情致,“雨晴”反衬 “泪不晴”,词人对 友人的深情厚谊被表现得感人至深。
        15. 自从你走后,我打发了两位老人, 看住了两块门扇,但遗憾的是没有看住 自己。我变了,我变得连自己都认不得 自己了。(杨茂林 《人间烟火》)
        评析 拈连修辞用于描述,可以突出人 物的个性特征,可以将难以用正常的语 言形式表达的心理,用变异的语言巧妙 地表达出来,例中的“没有看住自己”在 揭示人物性格及其心理变化上就具有 深沉、含蓄的表现力。
        16. 辛亥革命时,我满身“土气”,第 一次从万山丛中出来,到一百里远的县 城考高小。有位年纪比我约大两倍的同 乡说:“进城考洋学堂,也应该换一身像 样的衣服,怎么就穿这一身就来了。”
        我毫不知天高地厚,一片憨直野 气,土铳一样,这么铳了一句:“考学问, 又不是考衣服!”
        这一铳非同小可,把对方的眼睛铳 得又大又圆。他连声说:“了不起! 了不 起,言之有理! 有理!”
        

(曹靖华《忆当年,穿着小事且莫等 闲看》)


        评析 “考学问,又不是考衣服!”语言 新颖别致,倾吐了 “我”对辛亥革命后 科场仍然存在着以貌取人的陋习的鄙 弃。拈连修辞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语言 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7. ……我在公社墙蒙有苔藓的左下 角找到雨果的两句诗: “我们向未来索 取的,不是复仇,是正义。”墙角前一丛 丛鲜红的花,像是墙垣上流下来的鲜 血。我感到这是一垛活着的墙,保尔· 莫罗——伏第埃的刀子不是刻在石头 上,而是刻在人的心上。(刘白羽《两访 巴黎公社墙》)
        评析 运用拈连,常是出于观念联想的 作用。作者先说雕刻家的刀子不是把诗 句“刻”在石头上,随后再说是“刻”在 人的心上。后一个“刻”字,是表意的 重点。说明雕刻家刻下雨果的诗句,其 深刻含义在于: 用雨果的诗句鼓舞人们 要继承巴黎公社牺牲者未完成的革命 事业,为正义,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斗 争。
        18. 这种凝结过久的浓雾,像灰蓝色 的粉末,沉重地笼罩着山峰,笼罩着树 林,笼罩着每一幢木楼,到处都是湿漉 漉的,好像敷着一层苔藓。这雾仿佛笼 罩在梨香的心上。她的心也是那么灰暗 阴冷。( 《叶蔚林 《菇母山风情》)
        评析 浓雾“笼罩着山峰,笼罩树林,笼 罩着每一幢木楼”,是语言的常规搭配; “笼罩在梨香的心上”属语言的超常搭 配。前者写景,后者写人。动词 “笼 罩”巧妙拈连,将景物描写与人物心理 描写融为一体。不仅充分发挥了景物描 写的烘托作用,而且突出了人物灰暗阴 冷的精神面貌,使读者品味到作品所具 有的独特风格。
        19.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 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 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 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宗璞《紫 藤萝瀑布》)
        评析 先用 “瀑布”作比,描述紫藤萝 开得茂盛繁密,再把瀑布奔流的动态, 顺势拈用到 “人的心底”上。一句 “流 向人的心底”,写活了静态的紫藤萝,也 写活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20. 清晨,枯草上凝着霜花,一位老 大娘肩着竹耙,从古道上走来了。她搂 起茅草,搂起豆茬,搂起少吃缺烧的日 子。(王兆军《沙静天》)
        评析 拈连词贯穿于叙述的始终,前实 后虚,表意重点落于虚处。此例以深沉 的抒情笔触,刻画出生活的重压在劳动 人民心头留下的印痕。
        21. 讲古人拿出一只八角大碗,满斟 了一碗酒,一任众人议论这则新闻,他 只顾眯着眼睛,咕噜咕噜地畅饮起来。 俄倾酒尽,嘴唇还久久地翕动着。他品 味着香醇的酒味,品味着众人甜蜜的笑 声,品味着新的生活。(杨羽仪《沸腾的 墟日》)
        评析 拈连修辞是一种语言形象化、诗 意化的艺术手段。为了描述市集的沸腾 生活,将 “品味……酒味” 中的 “品 味”,顺势拈来用到 “品味……笑声”, “品味……生活”,真是妙语联珠,十分 精美。这些语言用在歌颂新的生活上, 愈加显出作者所抒发的情意绵邈的诗 意美。
        22. 等到明日早晨,山头上的云雾果 然消散,只是天空阴沉沉的,谁知道会 不会忽然晴朗起来呢? 不管怎样,我们 还是冒着早凉,一直爬到玉皇顶。
        一位须髯飘飘的老道人陪我们立 在泰山极顶上,指点着远近风景给我们 看,最后带着惋惜的口气说:“可惜天气 不佳,恐怕你们看不见日出了。”
        我的心却变得异常晴朗,一点都没 有惋惜的情绪。我沉思地望着极远极远 的地方,我望见一幅无比壮丽的奇景。 瞧那莽莽苍苍的齐鲁大原野,多有气 魄。
        

(杨朔 《泰山极顶》)


        评析 开头说的是关于天气的情况,自 然可以用“晴朗”一词,转而述说心理, 顺势也拈用了“晴朗”一词,貌似悖理, 实则是构思上的精巧。登泰山本是为了 看日出,天气不佳,看不到日出,会令 人感到惋惜,可是作者却调转笔锋,写 “我心情的异常晴朗”,造成读者的惊异 和行文上的波澜,然后展示祖国壮丽的 河山,作者赞美和热爱之情跃然纸上。
        23. 读者来信揭发凭祥市商业局等单 位的不正之风:
        20台 “飞人”缝纫机
        台台 “飞”进领导家
        

(1980年10月24日 《工人日报》标题)


        评析 由 “飞人”牌缝纫机,顺手拈来 “飞”字,写出“台台飞进领导家”一句, 用语巧妙,立意深刻。不仅说明走后门 者的方便灵巧之态,而且对不正之风的 揭露也入木三分。用以制作文章标题, 新颖别致,鲜明醒目,其中蕴含的幽默 情味,更能激起读者的兴趣。
        24. “陈占鳌勾结了 ‘黑风’ 海匪,把 刘大哥和李大哥都打死了!”
        “呵!”阿妈呆了好一会,方才明白 出了什么事,一下子昏倒在床下,我吓 得连哭也忘了,碗从我手里掉下来,摔 了个粉碎,我的心也和这碗儿一齐碎 了。
        

(黎汝青《海岛女民兵》)


        评析 拈连的变异搭配是多种多样的。 但主要是述宾式的和主谓式的。此例属 主谓式。拈连的动词在前后句分别充当 谓语。作者由“碗碎”、说到“心碎”,在 前后呼应中,生动地刻画出 “我”因失 去亲人而惊震,悲伤的神态和心理,给 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25.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 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闻一多 《红烛》)


        评析 烧“红烛”是具体的,“烧破世人 的梦”,则比较抽象。运用拈连手法,便 赋予了抽象事物以具体形象,增强了语 言的艺术美。
        26. 你默默地吐着丝,吐着温暖,吐 着爱。在用生命织出的丝绸上,人们认 识了你的价值。(马继红《蚕》)
        评析 因为运用了拈连修辞手法,“吐 丝” 的 “吐” 字,才得以和 “温暖” “爱”临时组合成动宾关系,产生出一种 哲理关系,说明了蚕对人类的贡献。实 际上是把“蚕”当做象征客体,在赞美 一种无私、崇高的献身精神。
        27.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睡醒来愁未 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 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天仙子》)


        评析 上片主要写愁。诗中的主人公持 酒听歌,欲借酒浇愁,反而愁上添愁。 “午睡醒来愁未醒” 一句,将动词“醒” 拈用,以 “午睡醒来”反衬“愁未醒”, 写尽无限的愁思,发出伤春感叹,叹息 青春年华的一去不复返。突出了梦魂萦 绕、挥之不去的愁之深切执著。
        28. 我从没见过那么大的扇子。
        在我童年的夏夜里,奶奶总爱把那 面扇子摇呵摇。
        我疑心那满天的星星,白胡子老 头,还有那么多的故事,都是奶奶的扇 子摇出来的。
        我呢,也不知不觉地被扇进梦乡 ……
        奶奶终于把夏天扇得远远的了,把 童年扇得远远的了,也把她自己扇得远 远的了。
        

(王士学 《童年·小世界》)


        评析 从 “摇”扇子,顺势导引出摇故 事。从扇子的扇(动词)拈连到扇夏天, 扇童年,扇自己,自然流畅地造成一种 幽默诙谐的情调,使叙述中充满抒情意 味,引人联想到许多童年的回忆,增加 了作品的容量,引出了读者无限遐思。
        29. 老亮心里好难受。罢,罢,罢!领 下吧,一头牛是牵,两头牛也是牵。丫 她妈活着的时候,就巴望着有个儿,好 接他的木匠家什,可老天爷不睁眼,四 十岁才开怀,还是个丫头。这就顶了吧! 于是在黄光亮的后车座上,又多了个五 岁的男孩子。两个拨浪鼓一齐摇。摇过 山、摇过水、摇过春、摇过秋。摇得老 亮心里悲一程、喜一程,坎坎坷坷总算 走过来了。(《小说月报》1983年11期 26页)
        评析 一个拈连词“摇”,和山、水、春、 秋、悲、苦等词非常规搭配,使语言生 动活泼,简练别致。浓缩了时空距离,开 拓了新的意境,表达了老亮坎坎坷坷的 人生旅程和悲喜渗透的心境。
        30. 十五岁的我,没有太多悲伤,总 觉得这次出门只是短暂的,只是去济南 读书而已。回家时,已整整三十六年,天 涯作客,走遍了大半个地球。记忆中的 房子、大门、二门和车门全不见了,宅 前的小溪也干了。母亲已去世十六年。 在茫茫的田野里,只见一抔黄土。…… 黄土掩埋了母亲的身体,却怎样也掩埋 不了我的记忆。生我育我,当我在济南 战役中失踪后,我带给她的竟是无尽的 忧伤。(庄稼《背负百年的忧伤》)
        评析 这里写的是一位台湾同胞回乡 探亲后的感受。战乱使相依为命的母子 分离,但却割不断母子的情丝。“我”三 十六年后返乡,只见了一抔掩埋母亲的 黄土,作者运用反义拈连,表达了游子 思念亲人、热爱故土的深沉感情。拈用 的“掩埋”一词,将无形的记忆,化为 可感的形象,激起了读者的联想,也激 起了读者感情的涟漪。
        31. 二月里来好春光,
        家家户户种田忙,
        种瓜的得瓜,
        种豆的收豆,
        谁种下仇恨,
        他自己遭殃!
        

(塞克词 冼星海曲 《二月里来》)


        评析 “种瓜、种豆”与 “种仇恨”在 语言表达上本不能相提并论,但是通过 拈连手法,把“种”(动词)移用于“仇 恨”上,即可暂时求得一个统一的表意 形式。不但符合诗歌对语句排列的要 求,而且以类比的形式,有力地强调了 写作的主旨所在,语义深刻而富于哲 理。
        32. 秋雨淅沥,
        啊! 可是天上的织女,
        织出这江南秋意?
        你织彩布千万匹,
        任我装点大地。
        秋雨,秋雨,
        五彩的雨,
        叫我怎不喜爱你。
        

(李幼容 《秋雨江南》)


        评析 秋雨如丝是比喻,由如丝秋雨联 想到天上的织女,再由织女织布拈连到 “织出这江南秋意”,诗人运用多种修辞 手段,把天上与人间,外界与自我融为 一体,为我们编织出一幅五彩缤纷的画 图,而拈连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构思和点 化作用。
        33. (陈)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 曰:“善!陈孺子之为宰也。”平曰:“嗟 呼! 使平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史 记·陈丞相世家》)
        评析 “宰”,先指宰肉。后由宰肉顺势 连到 “宰天下”。“肉”和 “天下”本无 内在联系,但运用拈连手法就把二者连 为一体。这样,一句通俗的话,一个平 常的比喻,就表现出陈平“方其剖肉俎 之时,其志固已远矣”的宏伟大志和公 正无私的品质。
        34. 吴黎教授抹上了用开水浸泡的紫 药水,这牢骚就开了头:“房子本来是住 人的,现在却成了住物的,物和人在争 夺生存的空间,物把人挤到了一个角落 里; 物本来是为人所用的,人却成了物 的奴隶!” (陆文夫《毕业了》)
        评析 拈连是锤炼动词的手段之一。 “住人”是常规搭配,“住物”则超出常 规。但是,联系起来思索,就会感到别 开生面,妙趣横生。拈连了一个动词,带 活了全篇文章,幽默的话语中透露出吴 教授对追求时尚的不满和简朴、求实的 生活观。
        35. 可是,叫她怎么表现好呢?她没 法装出一副潇洒自在的样子来面对这 突然降临的故人。在这个胖女人的背 后,站着她自己的倩影,站着泪水浸泡 的历史; 更主要的是,那无法隔绝的记 忆又要连结起来了。(张廷竹《苍茫》)
        评析 “站着历史”似乎搭配不协调,但 从特定语境看,不仅不会使人误解,反 而会使人感到语言的形象生动,语意的 深刻丰满。“她”的失落和孤寂感,在往 事的回忆中显得更加浓郁。
        36. 街市渐渐平静了,珠江水啊,载 着一船船商品,载着一船船欢笑,载着 一船船酒一般香醇的生活味儿,离开了 小墟…… (杨羽仪《沸腾的墟日》)
        评析 “载着商品”属正常搭配,“载着 欢笑”,“载着生活味”属超常搭配。抽 象的“欢笑”和 “生活”有了具体的质 感,使人感到生活如流水般的欢畅和美 好。拈连手法给语言增添了明快、欢悦 的色彩。
        37. 总有一天,我要走出原野,走出 迷茫,总有一天我会知道:
        落叶为什么生长,为什么消亡,为 什么不声不响。
        

(刘良初 《落叶》)


        评析 因为前面有了“走出原野”,后面 才趁势拈连出 “走出迷茫”一句,这种 临时的超常搭配,增强了表达的深度和 广度,将抽象的感受转化为具体的形 象,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感情色彩。并启 发读者,不只是从自然规律,而是从人 生的哲理高度去思索,落叶 “生长”、 “消亡”、“不声不响”的原因。
        38. 我造门,我造窗,
        我造温暖,我造阳光!
        只要刨子在木料上不停地滑动,
        刨花儿,就旋转出欢乐的歌唱
        ……
        刨哟,刨哟,
        刨直我弯曲的思想。
        我的喜悦流动在木板上,
        我的思维翱翔在蓝图上……

(雷恩奇《山乡的歌·我,一个农 村小木匠》)


        评析 “门”、“窗”可以透过光线,抵 御寒冷,所以诗人通过联想运用拈连手 法写出了 “我造温暖”、“我造阳光”的 美妙诗句。不仅说明木工工作的内容, 而且揭示出“造福于人类”的工作意义。 “刨”是木工工艺之一,拈用于“人的思 想”,制作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即用 艰苦的劳动,来冶炼不健康的思想。全 诗洋溢着一个普通劳动者为人民服务 的热情和自豪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9. 这块烤白薯足有一斤重,焦黄炙 口,蜜一样甜。玉柱出了镇子,踅进麦 地,边走边吃。麦苗小腿高了,水绿水 绿,他觉得仿佛在湖水里走: 田埂湿软 软的,脚丫踩上去怪舒服的。玉柱嘴里 滋润,心里也滋润 (刘厚明 《黑箭》)
        评析 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 来用到乙事物上,乙事物往往因此具有 甲事物的某些性质特征。“嘴里滋润”是 味觉所引起的美感;“心里也滋润”则是 将味觉转化为心里感受。用 “滋润”来 描写内心的舒适感,切境、切题,切合 人物的个性。人物的欢快情绪洋溢在字 里行间。
        40. 电车开动了!
        这一把城市的梭子
        在渐渐透亮的街上,
        织起黎明的诗句,
        而在我身边,
        一位上早班的少女,
        也开始织哟,
        织一件米黄色男式上衣,
        我敢说,她是在编织着年轻的爱 情。
        

(王家新《北京速写·织》)


        评析 这首诗,先将“电车开动”比作 织布梭子。接着以 “织”为契机,联系 到少女织上衣,进而运用拈连修辞说她 在“编织爱情”,这样,就使诗意得到升 华,开拓出新的意境。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