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不(二)”·通假字

    通“比”。按:参看清高翔麟《说文字通》卷十二。 《文...

    “不(一)”·通假字

    通“丕”,大;或作助词,无义,或用以表示强调语气。按:汉许慎《说文解字》:“丕,大也。”清段玉裁注:“‘丕’与‘不’音同。故古多用‘不’为‘丕’。”按:《六书故》:“不,通为‘丕’字。”按:“不”“丕”古韵均在之部,然一为帮母,一为滂母,帮滂旁纽双声,音近...

    “丈”·通假字

    1.通“長”。 《穀梁传》隐公元年注:“隐,长。”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长本作丈。” 2.通“杖”,扶;倚。按:《玉篇》:“丈,扶也。”《六书正 ·养韵》:“丈借为扶行之丈。 老人持丈,故谓之丈人。别用‘杖’通。” 《战国策·齐策(六)》:“坐而织蒉,立则丈插...

    “下(二)”·通假字

    通“舍(捨)”,忍心。 元白仁甫(白朴)《梧桐雨》第三折:“怎下的教横拖在马嵬坡下。”...

    “下(一)”·通假字

    通“假”。按:“下”“假”均为鱼部,然一为匣母,一为见母,音近通假。按:下,《集韻》居迓切,去禡,见。 《後汉书·独行传·李充》:“充任侍中,大将军邓骘贵戚倾时,无所下借,以充高节,每卑敬之。”唐李贤注:“下音假。”下借,假借。...

    “上(三)”·通假字

    通“常”、“裳”(下衣)。 《吕氏春秋·淫辞》:“(荆柱国庄伯)令涓人取冠,进上。”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此‘上’字当读为‘常’,下裙也。取冠,进常,亦言其错迕也。”...

    “上(二)”·通假字

    通“傷”。 《左传》桓公五年:“聃射(周)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纵)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

    “上(一)”·通假字

    通“尚”。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上,高也……叚(假)借为‘尚’”。 ①表示劝勉、命令等语气;崇尚,尊崇,提倡;尊重。 《诗经·魏风·陟岵》:“上慎旃哉! 犹来无止。”宋朱熹注:“上,犹尚也。”《周易·小过》:“已上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上,...

    “三”·通假字

    通“山”。三门,即“山门”,寺庙大门。 《罗李郎》四[胡十八]曲:“恰过了六市,来到三门。”《女尼姑》三正旦白:“行童,三门前看着,若有宾客至,着我知道。”...

    “丁(四)”·通假字

    通“徵”,徵信;证明。按:丁,《广韵》中茎切,今音zheng。 宋罗泌《路史·循蜚记》:“予观於经而信二书之足丁也。”...

    “丁(三)”·通假字

    通“當”。按:“...

    “丁(二)”·通假字

    通“颠”。丁倒,即“颠倒”。“...

    “丁(一)”·通假字

    1.通“仃”。伶丁,即“伶仃”,孤独的样子。 汉李陵《赠苏武》诗:“远处天一隅,苦困独伶...

    “一”·通假字

    1.通“亦”,用以加重语气。按: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一,语助也。”又云:“一,犹甚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一遇多矣,何信於谗!”《诗经·邶风·北门》:“政事一埤(俾)益我!”《管子·霸形》:“今楚王之善寡人一甚矣!”《庄子·大宗师》:“固有无...

    “龜”·通假字

    爬行动物,背有硬甲,头、尾和四肢能缩入甲内。《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通“皸” jun 〔例一〕 《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龟通“皲”,皮肤因天冷而冻裂。 〔例二〕 范成大《次韵李子永雪中长句》:...

    “龕”·通假字

    《说文》:“龛,龙貌。”《通训定声》:“《六书故》引唐本《说文》从今声是也,今从之。”龛亦作“龛”。 通“戡” kan 〔例〕扬雄《法言·重黎》:“或问义帝初矫,刘龛南阳,项救河北,二方分崩,一离一合,设秦得人如何?”龕通“戡”,平定。 龕,溪母、侵部;戡,溪母...

    “龔”·通假字

    《说文》:“龚,给也。”龚,供给。柳宗元《柳河东集·武冈铭》:“奉职输赋,进比华人,无敢不龚。” 通“恭” gong 〔例一〕 《汉书·王尊传》引《尚书》:“靖言庸违,象龚滔天。”象龚,《尚书·尧典》作“象恭”:“静言庸违,象恭滔天。”龚通“恭”,恭敬。 〔例...

    “龍”·通假字

    《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作雨的动物。《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1.通“隴” long 〔例一〕 《后汉书·班超传赞》:“坦步葱、雪,咫尺龙沙。”注:“葱岭、雪山,...

    “齰”·通假字

    《说文》:“齰,齧也。”齰,咬。《汉书·邓通传》:“上使太子齰痈,太子齰痈而色难之。”注:“齰,齧也,齧出其脓血。” 通“措” cuo 〔例〕 《墨子·公孟》:“贫富寿夭,齰然在天,不可损益。”注:“齰同错。”错又通“措”,《易·系辞》上:“苟错诸地而可矣。”...

    “齦”·通假字

    《说文》:“龈,齧也。”段注:“此与豕部‘豤’音义同。疑古祇作豤。龈者后出,分别之字也。”《说文》豕部:“豤,豕齧也。”段注:“人之齧曰龈。”豕齧曰豤,人齧亦曰龈。 通“龂” yi 〔例一〕 扬雄《太玄经·密》:“琢齿依龈,君自拔也。”龈通“龂”。《说文》...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