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祖”,祖先。按:“且”、“祖”为古今字。清阮元《释且》:“且,古‘祖’字也。古文‘祖’皆‘且’也。……小篆始左示作‘祖’。……不知古音古谊(义)正相同也。”按:古今字是文字学概念,通假字是训诂学概念。“祖”是後起本字、“且”为古“祖”字,后世...
通“...
通“趄”。按:且,《广韵》子鱼切,平声,鱼韵;今音“ju”。次且,即“趑趄”,且前且却,犹豫不进。 《周易·夬》:“其行次且。”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本又作‘趄’,或作‘跙’,同。”...
通“沮”。且泄,即“沮泄”,泄漏。 《吕氏春秋·音律》:“黄钟之月,土事无作,慎无发盖,以固天闭地,阳气且泄。”又《仲冬》:“地气且泄,是谓发天地之房。”按:《礼记·月令》作“沮泄”。...
通“徂”,往。按:且,清母;徂,后母。二母为旁纽。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且,叚(假)借为徂。” 《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蔄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且,音徂,往也。”三国魏曹操《薤...
通“炳”,光明,明亮。 汉扬雄《太玄·玄测序》:“盛哉日乎,丙明离章,五色淳光。”范望注:“丙,炳也;离,散也。……言日炳然明朗,光耀离散於天下。”唐无名氏《灌畦暇语》:“卒其所以师焉,丙丙如丹夫,是之谓善学。”清黄之鸿《福惠全书·升迁·迎东兖李道台》:...
通“生”。张湛谓“世”音“生”。按:生,当就古音而言,现代则迥异了。 《列子·天瑞》:“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肤爪髪,随世随落。”(张湛注:“谓世音生。”)又:“损益成亏,随世随死。”张湛注:“此‘世’亦宜言‘生’。”...
通“時”。 《尚书·吕刑》:“刑罚世轻世重。”(按:《後汉书·应劭传》引作“刑罚时轻时重”。)《史记·礼书》:“御史大夫晁错明於世务刑名。”晋傅玄《晋郊祀夕牲歌》:“常于时假。”按:《明堂乡祀歌》作“常于世假”。大曲《满歌行》:“为乐未几时,遭时险...
通“嗣”,继承。 《周礼·秋官·大行人》:“世相朝也。”注:“父死子之立世。”《国语·晋语》:“非德不及世。”《汉书·贾谊传》:“贾嘉最好学,世其家。”唐颜师古注:“言继其家业。”...
1.通“勢”。 《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忽有双雕,争食飞来。禽(擒)虎亦(一)见,喜不自胜,只揖蕃王,当时来射。……箭既离弦,世同僻(劈)竹,不东不西,况前雕咽喉中箭。”(况,向。)《生金阁》剧一折〔赚煞〕曲:“世做的冯河暴虎,赤紧的先要了我这希奇的无价宝...
通“泄”。 《管子·中匡》:“往行不来而民游世矣。”郭沫若等集校引俞樾云:“世,读为‘泄’。‘游’、‘泄’皆和乐之意。”...
通“溉”,沾,浸润。“沾溉”一词古籍中屡见不鲜,喻指哺育。 《新唐书·杜甫传赞》:“他人不足,甫乃厌馀,残膏賸馥,沾丐後人多矣。”金元好问《中州集·施内翰宜生》:“(宜生初在颖州,日从赵德麟游,颇得苏门沾丐。”按:沾丐,即“沾溉”,同义复词,比喻给人以实惠...
通“柎”(fu)“跗”,花蒂,萼足。按:《说文·不部》“不”下清段玉裁注:“古声‘不’、‘柎’同。”不,《集韵》风无切,平声,虞韵;今音fu。《集韵》:“柎,艸木房为柎。一曰华下萼。或作‘不’。”《通志·六书略(一)》:“不,音跗,象华萼蒂之形。” 《诗经·小雅...
通“罘(fu)”,捕兽的工具。 《荀子·儒效》:“阙党之子弟,‘罔不分’。”王先谦集解引清刘台拱曰:“‘罔分’当作‘罔罘分’。罘兔罟也,一曰麋鹿罟。”...
通“否”,“臧否”之“否”,邪僻。 《商君书·壹言》:“秉权而立,垂法而治,以得奸於上而官,无不赏罚断而器用有。”高亨注:“‘不’与‘否’古音同。《诗·大雅·抑》:‘未知臧否,’释文:‘否,恶也。’”...
1.通“否”,句末疑问语气词。按:不,《广韵》甫鸠切,平声,尤韵,今音fou。按:《正字通·一部》:“不与‘可否’之‘否’通。” 《战国策·秦策(一)》:“陈轸去楚之秦,对秦王问曰:‘臣出,必故之楚,以顺王与仪之策,而明臣之楚与不也?”《汉书·于定国传》:“公卿有...
通“否”,“是否”之“否”。按:不,《广韵》方久切,上声,有韵;今音fou。参看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按:“不”、“否”均为古韵帮母、之部字。 《墨子·小...
通“未”。按:清吴昌莹《经词衍释》卷十:“‘不’,‘否’,犹未也。” 《论语·八佾》:“吾不与祭,如不祭。”《左传》哀公十七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又文公十八年:“以至於尧,尧不能举。……以至於尧,尧不能去。”按:《史记·五帝本纪》“不”皆作“...
1.通“無”,没有。按:清王引之《经传释词》第十:“‘不’,‘否’,無也。”清吴昌莹《经词衍释》卷十续补书证。按:清刘淇《助字辨略》:“不字,犹云無也。”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不’、‘無’一声之转。”按:“不”“無”均为帮母,然一在之部,一在...
通“非”。按:清王引之《经传释词》第十:“‘不’,‘否’,非也。”清吴昌莹《经词衍释》卷十:“不,非也。”按:“不”、“非”均为帮母,然一在之部,一在微部,音近通假。 《左传》成公十一年:“声伯之母不聘,君子谓宋姬女而不妇。”《庄子·让王》:“今有饥色,...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