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極(四)”·通假字

    通“誋”。按:《说文》:“誋,诫也。” 《诗经·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極反侧。”...

    “極(三)”·通假字

    1.通“脊”,屋脊;脊檩(屋脊之栋)。 《庄子·则阳》:“孔子之楚,舍於蚁丘之浆,其邻有夫妻臣妾登極者。”《文...

    “極(二)”·通假字

    通“竭”,竭尽;竭力。 《周易·繫辞(上)》:“極数知来之谓占。”唐孔颖达疏:“谓穷極蓍策之数,豫知来事,占问吉凶,故云谓之占也。”《史记·李斯列传论》:“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汉书·鲍宜传》:“愿赐数刻之间,極竭毣毣之思,退入...

    “極(一)”·通假字

    1.通“亟”、“急”,迅速;急切。按:清朱珔《说文叚(假)借义证》:“極,为‘亟’之叚(假)借。” 《尚书·大诰》:“予不敢不極卒宁王图事。”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極’当读为‘亟’。《尔雅》曰:‘亟,疾也。’‘亟,速也。’亟卒宁王图事者,速终文王所谋...

    “椄”·通假字

    通“接”,接续。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夜以椄日。”李学勤等注“椄”作“接”。...

    “椊”·通假字

    通“脆”,脆弱。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乙本《老子·德经》:“万物草本之生也柔椊。”按:今本《老子》作“脆”。...

    “棣(二)”·通假字

    通“弟”,兄弟。按:1948年版《辞海》(合订本第704页):“棣,借作‘弟’,《诗·常棣》为周公燕兄弟之乐歌,後人因借‘棣’作‘弟’。” 《诗经·小雅·常棣序》:“常棣,燕兄弟也。”故借为“弟”字。唐邹敦願《董惟靖墓志》:“萼萼正华,霜凋其棣。”(《八琼室金...

    “棣(一)”·通假字

    通“逮”,通达。按:棣,《集韵》他计切,去声,霄韵。 《汉书·律曆志(上)》:“万物棣通。”注:“棣,音替。”...

    “椓”·通假字

    通“诼”,谣诼,谗毁,攻讦。 《左传》哀公十七年:“卫侯辞以难,大(太)子又使椓之。”晋杜预注:“椓,诉也。”按:清王念孙据此谓“椓”与“诼”通(《广雅疏证》卷二下)。杨伯峻《春秋左传注》:“顾炎武《补正》、沈钦韩《补注》、洪亮吉《诂》俱谓‘椓’、‘诼’...

    “植(三)”·通假字

    通“特”。 《礼记·檀弓》:“行并植于晋国。”注:“植,或为‘特’。”...

    “植(二)”·通假字

    1.通“置”,置立,设置;安置;置放,搁置。按:《说文·木部》:“植……,或从置。”清惠栋注:“郑氏《尚书》(逸篇《尚书》)‘置璧秉圭。’蔡邕石经《论语》:‘置其杖而芸(耘)。’今皆作‘植’,知‘置’与‘植’古字通。郑又云:‘植,古置字。’” 《尚书·金滕》:...

    “植(一)”·通假字

    1.通“直”。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植,假借,又为‘直’。” 《吕氏春秋·必己》:“中河,孟贲嗔目而视船人,髪植,目裂,鬓指,舟中之人尽扬播入於河。”《淮南子·人间训》:“使狐嗔目植睹,见必杀之势,矩亦知惊惮远飞,以辟(避)其怒矣。”《诗经·周颂·...

    “棷(二)”·通假字

    通“薮”,大泽(训见《说文》),生长着许多水草的湖泽。按:棷,《集韵》苏后切,上声,厚韵;今音“sou”。 《礼记·礼运》:“凤凰麒麟,皆在郊棷。”注:“棷,聚草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泽也,本或作‘薮’。”...

    “棷(一)”·通假字

    通“菆(zou)”,麻杆。按:《说文》:“棷,木薪也。”又:“菆,麻蒸也。”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棷,叚(假)借为‘菆’。”按:“棷”“菆”音同义通。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民惊走持稿或棷一枚,传相付与曰行诏等。”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棷,...

    “棋(二)”·通假字

    通“琪”,玉名。 《山海经·中山经》:“(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清俞樾平议:“棋,当为‘琪’。……作‘棋’者叚(假)借字。”...

    “棋(一)”·通假字

    通“基”,根基。按:棋,《集韵》居之切,平声,之韵;今音“ji”。 《史记·律书》:“万物根棋。”...

    “椑”·通假字

    通“陴”,城上女墙。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楼椑矢阅。”李学勤等注:“椑,读为‘陴’,城上的女墙。”...

    “楮”·通假字

    通“奢”,奢侈。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楮。”按:今本《老子》作“奢”。...

    “棱(二)”·通假字

    [棱层] lengceng 同“崚嶒”,山势高峻貌。 唐岑参《出关经华嶽寺访法华雲公》诗:“开门对面嶽,石壁青棱层。”...

    “棱(一)”·通假字

    通“愣”,发愣(发呆),失神。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只见继之拿着一张报纸,在那裏发棱。”...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