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武断应对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何以利吾国乎?”孟子曰:“仁义而已,何必曰利。”夫利有二,有货财之利,有安吉之利。惠王曰:“何以利吾国”,何以知不欲安吉之利,而孟子径 ① 难 ② 以货财之利也?《易》曰:“利见大人”、“利涉大川”、“乾 ③ ,元亨利...

归谬反驳

传书言:“杞梁氏之妻向城而哭 ① ,城为之崩 ② 。”此言杞梁从军不还,其妻痛之,向城而哭,至诚悲痛,精气动城,故城为之崩也。夫言向城而哭者,实也;城为之崩者,虚也。夫人哭悲莫过雍门子 ③ 。雍门子哭对孟尝君,孟尝君 ④ 为之於邑 ⑤ 。盖哭之精诚,故对向之者凄...

不得二全必有一非

凡天下之事,不可增损 ① ,考察前后,效验自列 ② ,自列,则是非之实有所定矣。世称纣力能索铁伸钩;又称武王伐之,兵不血刃 ③ 。夫以索铁伸钩之力当人,则是孟贲 ④ 、夏育 ⑤ 之匹也;以不血刃之德取人,是则三皇、五帝之属也。以索铁之力,不宜 ⑥ 受服;以不血刃之...

五法验雷

何以验 ① 之,雷者火也?以人中 ② 雷而死,即询 ③ 其身,中头则须发烧焦,中身则皮肤灼燌 ④ ,临其尸上闻 ⑤ 火气,一验也。道术之家 ⑥ ,以为 ⑦ 雷,烧石,色赤,投于井中,石燋 ⑧ 井寒,激 ⑨ 声大鸣,若雷之状,二验也。人伤于寒,寒气入腹,腹中素温,温寒纷争,激气...

雷公之怒

说雷之家,谓 ① 雷,天怒吁也;图雷之家,谓之雷公怒引连鼓也。审 ② 如说雷之家,则图雷之家非;审如图雷之家,则说雷之家误。二家相违也,并而是之,无是非之分。(《论衡·雷虚篇》) 【注释】 ①谓:说,用于评论人或物。②审:确实。 【译文】 解说雷的人,说打雷是天...

桓公负妇

传书言:“齐桓公负 ① 妇人而朝诸侯。”此言桓公之淫乱无礼甚也……云负妇人于背,虚 ② 矣!桓公朝诸侯之时,或 ③ 南面坐,妇人立于后也。世俗传云,则曰“负妇人于背”矣。此则“夔一足”、“宋丁公凿井得一人”之语也。(《论衡·书虚篇》) 【注释】 ①负:通“...

比必应事

比 ① 不应 ② 事 ③ ,未可谓喻 ④ 。(《论衡·物势篇》) 【注释】 ①比:比附、类比。②应:合适。③事:事实。④喻:使人明白。 【译文】 如果比附或类比与事实不相应,不能算讲清楚了。 【评说】 这是对滥用类比的批评。两件事的类比,不能随便,不能牵强附会,妄...

针锋相对

两刃 ① 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 ② ,是非乃见。(《论衡·案书》) 【注释】 ①刃:刀。②订:争辩,评议、修正。 【译文】 两把刀互相砍杀才能够知道其刀刃的锋利如何,两种论点互相争辩才能够知道其思想的是非如何。 【评说】 这里的“相割”指的是针锋相对地破...

表达要清晰

夫文由 ① 语也,或浅露分别,或深迂 ② 优雅,孰为辩者?故口言以明志,言恐灭遗,故著之文字。文字与言同趋 ③ ,何为犹当隐闭指意?(《论衡·自纪篇》) 【注释】 ①由:通“犹”,如同。②深迂:深奥曲折。③趋:一致。 【译文】 写文章如同说话一样,有的通俗易懂条理...

观点要明确

言无不可晓 ① ,指 ② 无不可睹 ③ 。(《论衡·自纪篇》) 【注释】 ①晓:理解、懂得。②指:意图、意思。③睹:看见。 【译文】 说的话不能是不可理解的,表达的意思不能是看不明白的。 【评说】 这里涉及论证中关于论题的规则——论题必须明确,即观点显而易见,...

辩名知理

夫不能辩 ① 名,则不可与言理 ② ;不能定名,则不可与论实也。(《老子指略》) 【注释】 ①辩:通“辨”,即辨析。②理:指道理。③实:指实质。 【译文】 如果不能辨析事物的概念,就不可以与他谈论道理;如果不能厘定事物的概念,就不可以与他探讨事物本身。 【评说...

名各有其实

仁不得谓之圣,智不得谓之仁,则各有其实矣。(《老子指略》) 【译文】 “仁”不能称之为“圣”,“智”不能称之为“仁”,就是因为各个名词是有其各自反映的对象的。 【评说】 这里认为名实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而且明确指出各个名词的确定性是由其所反映的对象决...

名出于形

凡名生于 ① 形 ② ,未有形生于名者也。故有此名必有此形,有此形必有其分 ③ 。(《老子指略》) 【注释】 ①生于:产生于、包含于。②形:形体、实体。③分:界限。 【译文】 凡是概念都是产生于事物的实体,而没有实体产生于事物的概念的。因此有这样的概念就一定...

“名”“称”之分

名 ① 也者,定彼 ② 者也;称 ③ 也者,从谓 ④ 者也。名生乎彼,称出乎我。(《老子指略》) 【注释】 ①名:概念。②彼:被命名的对象。③称:称呼或称谓。④从谓,顺从人所命名的称谓。 【译文】 概念,是关于事物对象的界定,名称则是顺从人的命名而给予的称谓,概念...

逻辑为求真

同异生是非,是非生吉凶。(《墨辩注叙》) 【译文】 对同异的断定会产生是非,而认识上的是非之分,会在行动上带来利害、祸福之别。 【评说】 这里把逻辑学的社会功能明确地提出来了。逻辑为求真之学,是认识真理的工具,所以逻辑学注重是非之辩,而是非之辩的意义并...

同而有异

同而有异,异而有同,是之谓辩同异。(《墨辩注叙》) 【译文】 “同”中有“不同”,“不同”中也有“同”,这就叫做“辩同异”。 【评说】 同异之辩是中国逻辑思想的重要内容,这里明确地指出了“同”和“异”的相对性。在同一个属概念之下,有不同的种概念,如“笔...

名必分明

名必有 ① 分明,分明莫如有无 ② ,故有无厚 ③ 之辩。(《墨辩注叙》) 【注释】 ①有:即存在。②无:即不存在。③无厚之辩:在这个辩论中,惠施认为几何学上讲的面积,只有长度和宽度,没有高度即“无厚”,这就从概念上严格区分了有和无(即有厚和无厚)的界限;而后期...

名必有形

名必有形,察形莫 ① 如别色,故有坚白之辩 ② 。(《墨辩注叙》) 【注释】 ①莫:莫过于。②坚白之辩:在这个辩论中,公孙龙认为坚白石的“坚固”和“白色”两种属性是相互分离、各自独立存在的;而后期墨家则认为这两种属性是相互渗透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分割的,只...

何为名学

名 ① 者所以别同异,明 ② 是非。(《墨辩注叙》) 【注释】 ①名:指名学,即逻辑学。②明:辨明、认识。 【译文】 名学就是区别事物的异同、认识事理的对错的学问。 【评说】 这里对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名学”(即辩学)给出了定义,认为名学是人们区别事物类的...

勿简而不明

蘧伯玉 ① 使人于孔子。孔子曰:“夫子 ② 何为乎?”对曰:“夫子欲寡 ③ 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孔子曰:“使乎 ④ !使乎!”非 ⑤ 之也。说《论语》者曰:“非之者,非其代人谦也。”夫孔子之问使者曰“夫人何为”,问所治为,非问操行也。如孔子之问也,使者宜对曰...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