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证明

子曰:“夏礼 ① ,吾能言之,杞 ② 不足征 ③ 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 【注释】 ①礼:礼乐制度。②杞:杞国,是存在于商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小国。③征:证明。 【译文】 孔子说:“夏代的礼,我能说明...

敬为“孝”

子游 ① 问孝 ②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注释】 ①子游:孔子的学生。②孝:孝顺。 【译文】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游,向老师请教什么是“孝顺”。孔子说:“现在把对父母的‘孝顺’,说成是‘能够养活...

名正言顺

子路 ① 曰:“卫君 ② 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 ③ 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 ④ 也。名不正,则言不顺 ⑤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

举一反三

不愤 ① 不启,不悱 ② 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③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注释】 ①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②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③隅(yú)反:“隅”指角落、角。“隅反”指类推。 【译文】 (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反复思考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

温故知新

温 ① 故 ② 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注释】 ①温:即温习。②故:已有的,缘故、缘由。 【译文】 温习已知之事,探寻事情发生的根源,并且由此获得新的体会和领悟,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 【评说】 这里说的是学习知识的问题,其中所隐含的逻辑意义是...

由己推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 ① 取譬 ② ,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注释】 ①近:自身。②譬:打比方。 【译文】 所谓仁,就是自己想要有所成立,也使别人有所成立;自己想要发达,也使别人能够发达。凡事能就自身打比方,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

告往知来

告 ① 诸 ② 往 ③ 而知来 ④ 者。(《论语·学而》) 【注释】 ①告:告诉,告知。②诸:相当于“之于”(“之”是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③往:过去的事情。④来:未来的事情。 【译文】 告诉他过去的事情,他就能推知将来的事情。 【评说】 “告往...

缘木求鱼

曰:“抑 ① 王兴甲兵,危士臣 ② ,构怨 ③ 于诸侯,然后快于心 ④ 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 ⑤ 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 ⑥ 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 ⑦ 不...

见秋毫不见舆薪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 ① ,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② ,而不见舆薪 ③ ’,则王许 ④ 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

色与礼孰重

任 ① 人有问屋庐子 ② 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 ③ ,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 ④ 其本,而...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 ① 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 ② 其反 ③ 也,则冻馁 ④ 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 ⑤ 之。”曰:“士师 ⑥ 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 ⑦ 之。”曰:“四境之内不治 ⑧ ,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

己欲达人

老 ① 吾老 ② 以及人之老 ③ ,幼 ④ 吾幼 ⑤ 以及人之幼 ⑥ 。(《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①②③老:第一个“老”指“孝敬”,第二个“老”和第三个“老”指的是“老人”。④⑤⑥幼:第一个“幼”指“疼爱”,第二个“幼”和第三个“幼”指的是“小孩”。 【...

不知轻重

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 ① ,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 ② ,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 ③ 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 ④ 也。《孟子·告子上》 【注释】 ①信:即“伸”。②秦楚之路:秦在西方,楚在南方,居中原地区的诸国以秦...

同类相似

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 ① 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 ② 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 ③ 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 ④ ,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

两可之说

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 ① 者。人得其死者,富人请 ② 赎之。其人求 ③ 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吕氏春秋·离谓》) 【注释】 ①溺:淹没。②请:请求、要求。③求:索求...

不可“以人为据”

古人有言,众口铄 ① 金,三人成虎,不可不察也。(《邓析子·转辞》) 【注释】 ①铄(shuò):熔化;销毁。 【译文】 古人曾经说过:众口一词,足以使金属熔化;三个人谎报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评说】 这是比喻人多嘴杂,容易混淆是非,同时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

区别事物的同异

谈辩者别殊类 ① 使不相害,序异端 ② 使不相乱。(《邓析子·无厚篇》) 【注释】 ①别殊类:区别事物的不同种类。②序异端:从事物的不同中理出秩序。 【译文】 辩论者要区别事物的类同和类异,类别分明则不会互相干扰;道理清楚,则不会互相混乱。 【评说】 强调辩...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