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

(前集百七十八) 标榜节义的人,常因其所持之节义而受到毁谤。...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

(前集百七十) 施恩惠给他人,应当先由淡薄而渐趋浓厚。若先浓厚而后淡薄,容易使人忘却恩惠。...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

(前集百七十六) 无论评论任何事情,都应当把自己置身于事外,以旁观者的态度,平心静气的观察,才可辨别出一件事情的是非与利害所在。...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

(前集百六十八) 他人有了过失,可以加以宽恕;自己有了过失,则不可原谅,应当自责,勉励,以后不再发生。...

能脱俗便是奇,作意尚奇,不为奇而为异。

(前集百六十九) 人能够超脱一般的好恶之念,便是奇人。如果故作好奇,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样子,这就不是奇而是标新立异了。...

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

(前集百六十二) 心胸宽大温厚的人,好像春风一样,禽兽草木都受他和暖之气的吹育,显得欣欣向荣。 “煦”,吹暖和之气,使其温暖。...

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

(前集百六十五) 遇到旧朋友,除重温旧情外,进一步要以更亲密的态度去款待他。...

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

(前集百六十二) 喜欢猜疑的人,他人未必全是诈欺之徒,徒然告诉别人自己多诈,反而使别人对自己不信任。...

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

(前集百五十六) 施恩惠于人,不应该期望人家报答,最好能施给那些无法报恩的人。...

德者事业之基。

(前集百五十八) 道德是建立事业的基础,基础不固则事业不会持久。...

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

(前集百五十一) 水没有波浪则自然归于静止平稳:镜子无尘,则自然澄澈明亮。 人心也是如此,感情没有激动,没有烦恼,心境自然清明。...

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前集百五十一) 快乐不必向外界寻求,若能除去痛苦,快乐自然存在。...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

(前集百四十八) 事业与文章无论做得如何伟大巧妙,都要随着身体的死亡而消失。可是圣人君子的精神,虽历经万代也不会磨灭,而且越发光辉。...

一灯荧然,万籁无声。此吾人初入宴寂时也。

(前集百四十六) 夜阑人静,万籁俱寂之时,灯火像是一点萤光,这才是人们精神进入安静的时刻。 “宴寂”,佛家语,本意是安逸的进入寂静状态.在此当作精神得到安静的时刻。...

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

(前集百四十七) 人能时时反省自己所作所为,则他所做过的任何一件事,皆可成为他修养身心的灵丹。 “药石”,治病的药和银针,在此作“警戒”解释。...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

道德是才能的主人,才能是道德的奴仆。一个人光有才能而无道德,往往会出差错。...

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

做事只可与人共同担负过失,而不可与人共同接受功勋,共同受功则彼此容易产生忌妒之心。...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

官爵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就易遭致他人妒妒,而陷入危险的境地。...

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

所做的坏事表现于外,人人皆知,这种祸患为害较小,若是隐藏而不让人知的坏事,其害反而较大。...

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

妒忌猜疑之心,在兄弟间反要比一般人都显得强烈。...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