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靖节“归去来辞”) 觉悟过去的不能改正,知道未来的还可以补救。陶渊明认为自己出任彭泽令乃不智之举;现在晓得重返田园,犹为未晚,仍可享受田园生活安逸的闲趣。...
(陶靖节“归去来辞”) 回去吧!故乡的田园即将荒芜,我为什么还不回去? 陶渊明因为家贫,无以为生,出任彭泽令;只做了八十多天,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屈膝于乡里小儿,于是毅然决然辞官归返田园,终生不仕,享受潇洒自如的田园生活。 归去来辞全文如下: 归去...
(韩文公“送李愿归盘谷序”) “李愿”是唐功臣李晟之子,不乐仕进,隐居盘谷。 与其享受身体的快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李愿为隐逸之士,讲求心灵的满足,对于身外物质的享受,并不重视。不愿在朝为官,虽能享一时车马轻裘,荣华富贵,但却常常担心刑罚是否...
(杜牧之“阿房宫赋”) 迅疾的灭亡,使秦朝的人来不及为自己哀伤,只有让后世人为他哀悼。如果后人哀悼它,而不引为鉴戒,重蹈覆辙,那只有让后来的人,为他哀悼了。 以阿房宫顷刻灰烬,说明世人要以前代为借镜,勿徒为后世所哀悼。要记取历史的教训,才不致...
(韩文公“送李愿归盘谷序”) 与其现在被人称赞,不如以后不被人毁谤。活着时的荣耀,只是一时的虚名。宁可享受后人称道,留名青史,若无法予后人好名声,至少不要遗臭名于后世,为后世唾弃。韩愈送李愿归隐盘谷,引用李愿的话。...
(杜牧之“阿房宫赋”) “楚人”指项羽。楚人项羽一把火,就把巍峨的阿房宫烧得干干净净,只剩一片焦土。 秦二世元年七月,戌卒陈涉等九百人起兵反抗,天下纷纷响应。三年十月刘邦入武关,至咸阳,秦王子婴降。十二月楚项羽入涵谷关,屠咸阳,焚秦宫室,火三...
(杜牧之“阿房宫赋”) “六国”指韩、赵、魏、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族”指刑及父母妻子,即全族被害。 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把秦国一族尽灭的,是秦国自己,不是天下人。国家兴亡的根本原因,都在立国者本身,若当时六国能团结一致,合...
(杜牧之“阿房宫赋”) 秦始皇横行暴政,天下人民不敢诉怨,只敢在心中充满愤恨。说明暴君的不得民心,是后来覆亡的原因。...
(杜牧之“阿房宫赋”) 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从骊山北面,一直到咸阳。长廓回旋,檐角高翘,依形势而建造,曲折迂回。天井整齐如蜂房,瓦沟回转如水涡。屋宇耸立,长桥横卧,而高低迷濛,分不出东西南北。台上歌声响亮,暖和如春天;殿上舞袖挥动,衬托...
(杜牧之“阿房宫赋”) 一个人的心理,就是千万人的心理。秦王喜欢奢华,百姓也希望自家幸福美满。为何秦王为了一己的享受,而役使天下苍生营建阿房宫,疲弊百姓? 正如俗语所说“将心比心”。...
(杜牧之“阿房宫赋”) “兀”指山秃。“阿房”是秦始皇所建宫名。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伐尽蜀山的树木,建造了宏传的阿房宫。为建此宫,蜀山树木被砍尽,变成秃山。以衬托出阿房宫工程之艰钜,可想见阿房的宏伟壮观。...
(苏东坡“后赤壁赋”) 江流激荡发出声响,峭壁直立有千尺之高。山高耸着,月亮就显得小了;江水低降,连石头都露出来了。 这是苏东坡描写秋景,有名的句子。...
(苏东坡“前赤壁赋”) 就万物变易的观点来看,天地没有一瞬间不在蜕变。就不变的观点来看,万物和我都是无穷尽的。 以变易与不变来解析人生,蕴涵哲理深远。...
(苏东坡“前赤壁赋”) 天地间的东西,都有它的主人。如果不是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敢取得。只有江上的清风,入耳便成美妙的音乐;江上的明月,入目便成引人入胜的景色。 惟有大自然的一切,可依你任意采撷,切莫辜负大自然的赐予,要尽情去享用它。它...
(苏东坡“前赤壁赋”) “蜉蝣”是小虫,朝生暮死,生命很短促。人生短暂,有如蜉蝣寄生在天地之间。人类渺小,有如茫茫沧海中的一颗小粟。 苏东坡感叹生命短促,在悠久的天地间,只不过是浮生一瞥。人的躯体更不渺小,在广漠的世界,只不过一粟之于沧海,微...
(苏东坡“前赤壁赋”) 逝去的像流水一般,旧的流水逝去,新的流水继起,江水永远在流着。光阴如同流水一般递嬗消逝,只不过每个时代的人物不同罢了。但光阴的本身始终没有变化。...
(苏东坡“前赤壁赋”) 在无垠的水流上泛舟,自己的胸怀也变得非常宽阔。小舟乘风行于虚无之间,不知将停留在那里。心飘飘然浮荡起来,能把一切尘俗事都抛诸脑后,使自己迎风卓立,栩栩然欲凌风仙去。 泛舟赤壁下,见风月江山的飘逸,忘却一切尘虑。...
(苏东坡“前赤壁赋”) 洞箫的余音,回荡悠扬,丝丝缭绕不...
(韩文公“送孟东野序”) 万物如果得不到平衡,就会发出声音来。就好像草木本无声,风摇动它,发出声音;水经过燃烧,才会沸腾;金石经过敲打才有响声。 换言之,人碰到不合理的事,才会发言;因为悲伤,才会哭泣。所以人处逆境时,每每会牢骚满腹。...
(韩文公“送孟东野序”) 上天选择最擅长发声的东西,借他来发声。就好像春天的鸟鸣,夏天的雷声,秋天的虫叫,冬天的风声。 换言之,人声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又是语言的精华,所以当不得已时,人会发出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