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二十年) 想坚守道德就必须保重官位,没有比固守官位更能保有道德了,因为居官始可以化民。...
(昭公二十年) 政治过于宽柔,老百姓就会轻慢居上位者。...
(昭公十八年) 天道和天理对我们来说是很远的,相较之下,人和事仿佛就在身边,非常贴切。意思就是说,知人道易,窥天道难。必须先知人道,从易而推知天道。...
(昭公十八年) 学问好象种植草木,使草木生长更为繁殖茂盛。又比喻学之进德,如农之殖苗,日增而月益也。 学问使人的内涵慢慢丰富,让人生变得多彩多姿。“学”、“殖”韵相通。...
(昭公十九年) 不要走近混乱的家庭,否则一定有灾害降临身上。...
(昭公十三年) 牛不管怎么瘦,要是倒在猪身上,猪总是会害怕的,有的还会被牛压死。 大的东西要倒下时,其发出的威力是相当的大。...
(昭公十五年) 因为用不上就把旧的东西任意抛弃,这是不妥当。 同理,对于故旧或骨肉至亲,没理由的疏远,也是不可以的。...
(昭公十三年) 幸运是不会来第二次的,若一味的守株待兔,奢望幸运之再来,难免自取其辱。...
(昭公十一年) 儿子的好坏,最清楚的莫过于父亲,臣子的忠、奸,最了解的莫过于国君。...
(昭公十一年) 若树木的枝叶繁茂,而树干细弱,一定会折断。若野兽的身体小,尾巴大,那么尾巴就不能摇摆自如。 臣下的势力太强大,国家一定会败亡。 “尾大不掉”这句话导源于此。...
(昭公七年) 父亲能砍柴,孩子不一定能背负得起。 父亲所创下的事业基础,儿子不一定能保守得...
(昭公十一年) 带了很多礼物并且以甜言蜜语来拜访的人,必定是来引诱我的,须特别注意他。...
(昭公十一年) 对不思念父母亲的儿子,他们的祖宗也不会接受所供奉的祭品。...
(昭公六年) 趋于败亡的国家,经常是朝令夕改,迁变无常。 “老子”说:“天下多忌讳,民弥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滋昏。” “制”是法令、制度、繁文。有时被认为是亡国的前兆。...
(昭公七年) 天所覆盖的都是王者的土地,不管住在怎样偏僻地方的人,无不是王者的百姓。...
(昭公四年) 仅依赖地形的险要和兵员的充足,这个国家是不会巩固的。 国家安定强因的基础在于道义。...
(昭公五年) 为政的人,对替自己办理私事的人予以嘉奖,或为自己的私怨而惩罚人,都是有违治道的。赏罚要站在公正的立...
(昭公三年) 有恭敬的心是避免一切灾害的良方。...
(昭公三年) 年纪越大头发就越容易脱落,但他的阅历识见却更为深邃。...
(昭公二年) 凶残暴戾的人,很少有善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