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一章) 圣贤君子研求学问的目的,第一就是琢磨上天赐与人的德行(即良心)。第二就是不但自己须努力实践,更要推广到一般人,使他们都能明了道德的本务。第三就是把前面两个目的,达到至善至美的地步。这就是“大学”的真正目的。 大学之三纲领,为在明明德...
人的吉凶祸福,无一不是天命。只要能顺受其正命就行了。 朱注:“人物之生,吉凶祸福,皆天所命。” (参考)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这一节的意思是说,人所遭际的吉凶祸福,都是出诸天命...
(尽心下) 我最厌恶似是而非的东西。...
(尽心下) 君子只要回复到经常的大道上去就对了。况且经常的大道能够端正起来,百姓自然就会奋发兴起。百姓能够奋发兴起,自然就没有乡原之类的邪恶行为了。 “反经”:朱注“反,复也。经,常也。万世不易之常道也。”...
(尽心下) 生在这世上,就依照这世上的流俗来做人。只要大家说我好就行了。这样遮遮掩掩地来讨好世人,就是乡原了。 “阉然媚于世”朱注:“音,如奄人之奄,闭藏之意也。媚,求悦于人也。孟子言此深自闭藏,以求亲媚于世,是乡原之行也。”...
(尽心下) 从我的门口经过,而不进我的屋子,我不感到遗憾的,恐怕只有那些乡愿吧! 乡原:原同“愿”。谓乡人之同流合污,以博谨愿之称者。...
(尽心下) 乡原是戕害道德的蟊贼。...
(尽心下) 孔子得不到持中道而行的人来传授,必然只有就一些志气高和守本份的人来施以教化了。狂者好高骛远,都有进取心。狷者知耻自好,有所不为。孔子自然企盼有持中道而行的人,但因为不一定能够得到,所以就想到退而求其次。...
(尽心下) 养心之道,最好的方法就是清心寡欲。 朱注:“欲,如口鼻耳目四肢之欲。”...
(尽心下) 君子的操守,只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能治国平天下。...
(尽心下) 游说达官贵人,先要不为他的达贵所眩惑,不要把他富贵高显放在眼里。...
(尽心下) 遵守简约的原则,而应用却处处可通,这是最好最有用的道理。...
(尽心下) 君子的言语,都是很浅显的,而道理却存在其间。 带,腰带也。朱注:“带之上乃目前常见至近之处也。举目前之近事,而至理存焉,所以为言近而指远也。”...
(尽心下) 在浅显的言语里面,却含有深远的道理的,是最好的言语。 “指”同“旨”。...
(尽心下) 每个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把这不忍人之心,推广到所能忍心当做的事上,这就是仁。 “达”谓推此心以通之彼也。...
(尽心下) 孟子说:“我的设立教化,在收受弟子,教以道德,对他们以往的过失,不予追究。只要是以求道之心来学,我便能收容他,教化他。”...
(尽心下) 诸侯的珍宝有三样:土地、人民、政事。若只重宝贵珠玉的,祸患一定会降临到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