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集。廖公弦著。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5月初版。这本诗集收有作者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表的抒情短诗65首。全书分为“山情”、“山趣”、“山恋”3辑。书末附有作者《谈我写诗》一文作为“代后记”,略谓:“我的诗里,有山歌的遗传基因”,“带有田园牧...
现代短篇小说。疑迟作。初载1937年第3期《明明》杂志,初收1938年满洲社版《花月集》。这是作者的第1篇小说。作品在寒冷的东北荒原的背景上,描写一群挣扎在饥饿线上的伐木工人的苦难生活。他们在风雪中干了一冬苦力,结账时却分文未得,连一张火车票也买不...
近代杂剧剧本。 1出。宛君著。载1918年2月《小说月报》第9卷第2号。卷首有作者《前记》,卷末有《后记》。该剧取材于明末董天士轶事。主要剧情叙明末山人董天士坚贞自持,老依山泽,售画为生。狐女温玉慕之,求侍巾栉,山人坚拒。狐女又求山人为其画一扇,山...
当代文学潮流。从1984年开始,张辛欣、桑晔标名为“口述实录文学”的系列作品《北京人》在多家刊物刊出,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口述实录文学”这一形式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按照张辛欣、桑晔在《北京人》前言中所说,这部作品基本上是作者在对被...
即“民间文学”。是“五四”以来对民间文学的习惯称呼,它是日语“口承文芸”的借词。它突出了民间文艺在创作流传上最外现的特征——口头性与传承性,即这种文学是使用口头语言构思与创作、表演,并在口头上记忆、传播与传承,与以书面语言为创作手段的作家...
民间文学理论研究论文集。刘守华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出版。本书收入著者从事民间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30多年来发表的论文27篇,它们以评论民间故事传说为主,兼及神话、歌谣、叙事诗、谜语等民间文学体裁,既论析了它们的文学与美学价值,更进而扩及到...
回族叙事长诗。流传于青海、甘肃一带回族民间。长诗叙述了一对回族青年男女在互相交谈、互相了解后由相互同情到萌生爱情,最后双双出走新疆寻找幸福生活的故事。长诗里的姑娘17岁上便由父母包办嫁到一富户人家做儿媳妇。嫁到婆家后,“大姑儿小姑的整天价骂...
民间文学理论研究专著。钟敬文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部1951年出版。本书所收论文原为1950年《民间文艺集刊》创刊号所写,成书出版时又附录了《民间文艺论断片》一文。作者针对长期以来部分人对民间文学的错误认识,指出劳动人民创造了无量数的物质财富与精神...
唐代传奇小说。柳珵撰。原载于其小说集《常侍言旨》。陈翰《异闻集》收入。《太平广记》卷275又据《异闻集》录入。《绀珠集》卷5、《唐语林》卷6、《资治通鉴考异》卷19、《唐宋传奇集》、《唐人小说》都收有本篇。故事叙述唐贞元时,在相国窦参与陆贽的政争...
当代中、短篇小说集。潘荣才(壮族)著。漓江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内收《上梁大吉》、《半边渡》、《花山,有个撩人的谜》、《哑胡》、《分家》、《抢彩》、《心愿》、《乡风》、《追求》、《出世》、《爆竹声声》、《板雅坡上》等中、短篇小说共20篇。这些...
当代儿童电影文学剧本。艾扬著。中国少儿出版社1957年10月第1版。《前哨》1957年5—7月号连载。放牛娃常玉柱从小丧父,跟妈妈在汉奸县长家里干活。有一次伪军队长半边脸欺侮玉柱妈,长工何长白挺身而出,教训了这个坏蛋。半边脸竟然叫人把何长白抓了起来。何...
乐府诗题。属鼓吹曲辞中的《汉铙歌十八首》(之八)。据《古今乐录》,西汉章帝时,“有宗庙举食六曲,加《重来》、《上陵》二曲,为《上陵》食举。”可知本诗为汉代郊祠食举乐奏时的曲辞。《乐府诗集》卷16录有《上陵》的古辞,开篇说:“《上陵》何美美,下...
敦煌遗书。武涉撰,作者生平未详。见敦煌写本p3328,原卷首题“上焉祗王诗 武涉撰”。这是1首七言诗,共32句。本诗以简洁凝炼的诗句,生动描述焉祗王豪侠使气、品格高洁及其威名远振的英勇形象,是敦煌诗歌中少见的佳作。如云:“天生殊异焉祗王,壮志年过四...
当代长篇小说。沙陆墟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4月初版。共31回,卷末有作者《后记》。作品主要写女武师罗尘侠、舞女方珍及京剧艺人小红玉的故事。1919年左右,军阀不断混战,小红玉自南京脱险后,深恐再入骆鹏手中,不敢越出租界半步、虽红遍上海滩,仍忧心...
近代文艺小报。 日报。1918年10月5日创刊于上海。其前身为《笑舞台日报》。历任总编为王雪庵、吴叔儒。 上海新报社发行。停刊时间不详。对开半张2版。初设画春园(滑稽小说、弹词、剧本类)、百宝箱(打油诗、竹枝词类)、金鸡岭(社会新闻类)、十美图(娼优轶事)...
近代文学杂志。旬刊。1914年11月创刊于上海。夏星社编辑兼发行。同年12月停刊。共出5期。该刊先后分设图画、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剧谈、笑林、上海闲话等栏目,内容以小说与上海轶事掌故为主,语言则文言多于白话。所刊主要长篇小说有毕倚虹的言情小说《笳声...
现代文学社团。1938年7月17日成立于上海法租界,是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一个话剧团体。 于伶是组织者和负责人。主要成员有李健吾、顾仲彝、吴仞之、李伯龙、陈西禾、许幸之、朱端钧、佐临等 。上海剧艺社初成立时,利用中法联谊会堂上演了法国名剧《人之初》(...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10回。我佛山人(吴趼人)著。初载光绪三十三年二月望日至四月望日(1907年3月28日至5月26日)《月月小说》(上海)第1年第6号至8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群学社(上海)铅印单行本,1册,列入“说部丛书”。宣统元年(1909)该社再版。书后附作者...
当代话剧。杜宣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11月初版(《文艺月报》1959年5月号初载)。这部4幕话剧以上海的解放为题材。作者当年曾随解放军进入上海,为创作此剧又访问了许多参加解放上海的各级指挥员,收集大量素材后将“这个剧本的最高任务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
现代3幕话剧。夏衍著。写于1937年初春至初夏。同年11月上海戏剧时代出版社初版。内收《自序》1篇,叙述该剧写作和演出的经过。后易名《重逢》,收入桂林新知书店1940年7月初版的剧作集《小市民》。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5月重新排版,由作者对某些文字加以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