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绿》赏析

朱自清《绿》原文 《绿》选自朱自清先生的记游散文集《踪迹》,是《温州的踪迹》之二,写于1924年。 对这样一篇游记散文,朱自清先生在写它的时候,显然有着浓厚的导游意识,希望通过自己的引领,让读者完成一次始终保持着勃勃兴致的秋游,对景观的美既有面...

王统照《烈风雷雨》赏析

王统照《烈风雷雨》原文 有两个散文名篇人们是很熟悉的,那就是高尔基的《海燕》和茅盾的《雷雨前》,都是写的雷雨到来之前大自然的种种征候。茅盾笔下的石桥、干涸的河床、蒲扇、梢头的蝉儿是典型的中国情调,文章的语言也全是中国式的。高尔基笔下的大海、...

王统照《烈风雷雨》

突喊,哭跃,悲哀极度的舞蹈,血脉愤兴的狂歌,挥动着,旋转着那些表现热情灿烂的千万个旗帜;震吼着,嘶哑着那为苦闷窒破了的喉咙; 鼓荡起,冲发起,吹嘘起平地的狂飙横澜。呵! 呵! 这不是在那万头攒动中的精诚! 呵! 呵! 这不是在那幽暗地狱中的火光明耀! 这...

茅盾《雷雨前》赏析

茅盾《雷雨前》原文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物质世界和心灵世界之间在形式结构上有一种巧妙的对应关系,外在世界的力影响主体内在世界的力,能激起人的相应的情感反应,这就为文艺作品的象征作用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茅盾的《雷雨前》也许能为这一理论作一个极好的...

茅盾《雷雨前》

清早起来,就走到那座小石桥上。摸一摸桥石,竟像还带点热。昨天整天里没有一丝儿风。晚快边响了一阵子干雷,也没有风,这一夜就闷得比白天还厉害。天快亮的时候,这桥上还有两三个人躺着,也许就是他们把这些石头又睏得热烘烘。 满天里张着个灰色的幔。看不...

陆文夫《快乐的死亡》

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曰自然的死,二曰痛苦的死,三曰快乐的死。 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遍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略而不议。快乐的死和痛苦的死不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人还活着,作品已经、或几乎是没有了! 作家没有了作品,可以看作是个人艺...

陆文夫《快乐的死亡》赏析

《快乐的死亡》原文 快乐,人皆渴望,而死亡,无论怎样说,都是不幸的,即使是新起的安乐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现在,陆文夫却把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端扯到一起,组成题目。这位新招迭出的著名小说家,难道又有了什么新发现不吐不快呢? 确实如此。这是...

丰子恺《口中剿匪记》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为什么要这样说法呢? 因为我口中所剩十七颗牙齿,不但毫无用处,而且常常作祟,使我受苦不浅。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肃清,从此可以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这比喻非常确切,所以我要这样说。 把我的十七颗...

丰子恺《口中剿匪记》原文

《口中剿匪记》原文 《口中剿匪记》 是丰子恺先生1947年在杭州时所作。大家知道丰先生在八年抗战中以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共存亡,曾颠沛流离,吃尽苦头。但是经过这段生活的磨炼,他早已不是远离尘世的缘缘堂隐士了。1945年抗战胜利局势形成,他原可及时返...

茅盾《叩门》

答,答,答! 我从梦中跳醒来。 有谁在叩我的门? 我迷惘地这么想。我侧耳静听。声音是没有了。头上的电灯洒一些淡黄的光在我的惺忪的脸上。纸窗和幛子依然是那么沉静。 我翻了个身,朦胧地又将入梦,突然那声音又将我唤醒。在答,答的小响外,这次我又听得了...

茅盾《叩门》赏析

茅盾《叩门》原文 《叩门》为茅盾流亡日本时所作,发表于1929年1月。 全篇不满千字,但内涵深沉隐晦,需联系作者所经历的实际革命活动和当时的处境方能索解。茅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曾积极参加党的筹备工作。其后又以文化活动作掩护为党的领导...

张洁《拣麦穗》

在农村长大的姑娘,谁不熟悉拣麦穗的事呢? 我要说的,却是几十年前拣麦穗的那段往事。 月残星疏的清晨,挎着一个空荡荡的篮子,顺着田埂上的小路走去拣麦穗的时候,她想的是什么呢? 在那夜雾腾起的黄昏,蹚着沾着露水的青草,挎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走回破旧的...

张洁《拣麦穗》赏析

张洁《拣麦穗》原文 尽管流年似水,岁月的风风雨雨会抹去记忆中的许多往事,但有关儿时的回忆却往往清晰如昨夫,因为长大了的人们,总是格外怀念人生中最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拣麦穗》便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一个生长在农村的小女孩,由于生活的贫困...

韩北屏《金字塔的启示》

二月,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到开罗郊外走访金字塔,探寻远古的秘密。 我去游览金字塔,已经不止一次了。以前去的时候,都是在白天,那时,当我从热闹的市区出来,穿过长着高大的棕榈树的郊区马路,向着太阳落下的方向走去,马路尽头,一个急转弯,眼前就...

韩北屏《金字塔的启示》赏析

韩 北屏《金字塔的启示》原文 作为古代世界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以其无限的魅力,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也诱导出无数描写它的文字。但中国作家在这方面的建树并不大,因此,韩北屏的《金字塔的启示》值得重视。 尽管题目业已标明,文章的重心将落在启示...

叶灵凤《家乡食品》

尝了新自我的家乡运来的香肚。大约为了赶运来应节,风干得还不很透,但是已经够甘香了,一吃到嘴里,就获得了这种家乡食品所特有的滋味。而今年的香肚售价更特别相宜,我只能说这真是口福。 香肚不见于乡土籍载。它的滋味好,该是与猪肉本身有关的。我们家乡...

叶灵凤《家乡食品》赏析

叶灵凤《家乡食品》赏析 《家乡食品》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收在香港上海书局1971年版的《晚晴杂记》中。 叶灵凤抗战后不久即迁居香港,久别故乡,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也就倍感亲切,所以一吃到家乡运来的香肚也就忍不住涉笔成文,夸夸家乡的食品,聊寄一下对故乡...

艾芜《江底之夜》

走下十里多路的山坡,阻挡在面前的,正是一条水势汹汹的江流和排立在江边的一列街屋,都在暮色中渐渐朦胧起来。街口吐出一大群回到远山去的村人,荷着土洋炮和带着红缨子的长矛,倘不看见另一只手还提有竹筐及布口袋,那会把他们这些赶街的人疑为土匪的。 真...

艾芜《江底之夜》赏析

艾芜《江底之夜》赏析 艾芜的《江底之夜》虽然是一篇散文,却更像是一篇短篇小 说。 青年时代的艾芜,为了探求人生解放的哲学,也为了寻找生活的出路,从1925年夏到1931年夏,曾经以整整六年的时间,徒步旅行,漂泊流浪。他从四川成都出发,经过云南,出境到...

朱湘《江行的晨暮》

美在任何的地方,即使是古老的城外,一个轮船码头的上 面。 等船,在划子上,在暮秋夜里九点钟的时候,有一点冷的风。天与江,都暗了;不过,仔细的看去,江水还浮着黄色。中间所横着的一条深黑,那是江的南岸。 在众星的点缀里,长庚星闪耀得像一盏较远的电...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