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贤论材,待之以法

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而官诸生之职者也。选贤论材,而待之以法。举而得其人,坐而收,其福不可胜收也。官不胜任,奔走而奉,其败事不可胜救也。而国未尝乏于胜任之士,上之明适不足以知之。是以明君审知胜任之臣者也。(《管子·君臣上》) 【注释】 坐万物之原:据守...

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管子·牧民》) 【注释】 政:通“正”,官长。 【译文】 天下不怕没有良臣,只怕没有君王能够任用他们;天下不怕没有充...

米贵伤民,谷贱伤农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又曰: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

杀人者诛

《正律》略曰:“杀人者诛,籍其家及其妻室;杀二人及其母氏。大盗,戍为守卒,重则诛。窥宫者膑,拾遗者刖,曰为盗心焉。”(《七国考·魏刑法》) 【注释】 籍:没收罪犯的财产入官。膑(bìn):古代一种剔掉膝盖骨的酷刑。刖(yuè):古代一种把脚砍掉的酷刑。 【译文】...

为政莫如猛

郑子产有疾,谓子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入于萑苻之泽。太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左传·昭...

与人同欲,尽济

子产曰:“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左传·昭公四年》) 【注释】 逞:显示,施展,炫耀。 【译文】 子产说:“只想在别人那里求取快意,是不行的;只有和大家的想法一致、目标相同,才能一起取得成功。” 【评说】 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论尹何为邑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

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 “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

朝夕而行,行无越思

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注释】 农功:农事。畔:田...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子产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左传·襄公十年》) 【注释】 专欲:指独断专行。 【译文】 子产说:“众怒难犯,独断专行难于成功。采取这两种难以行得通的办法来治理国家,是危险的举措。” 【评说】 治理国家不能只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

文德与武功

子产曰:“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祸莫大焉。”(《左传·襄公八年》) 【注释】 文德:指礼乐教也。武功:指军事方面的成就。 【译文】 子产说:“一个小的国家不致力于文治而一味地迷信武功,没有比这所带来的祸患更大的了。” 【评说】 文德武功,一张一弛,相辅相成,...

青茅之谋

桓公曰:“天子之养不足,号令赋于天下则不信诸侯,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江淮之间有一茅而三脊贯至其本,名之曰青茅。请使天子之吏环封而守之。夫天子则封于太山,禅于梁父。号令天下诸侯曰:‘诸从天子封于太山,禅于梁父者,必抱青茅一束以为禅藉。不如令者不得...

任法去私,国无隙蠹

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商君书·...

明主爱权重信,不以私害法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君臣释法任私必乱,故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则治。权制独断于君,则威。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端。惟明主爱权重信,而不以私害法。...

公私之交,存亡之本

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也,明于治乱之道也。故三王以义亲,五霸以法正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治天下。是故擅其名而有其功,天下乐其政,而莫之能伤也。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

凡人臣之事君,多以主所好事君

凡人臣之事君也,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君好言,则臣以言事君。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商君书·修权》) 【注释】 端:正直。 【译文】 凡是臣下侍奉君主,大多是以君主所喜好的东西来讨他的欢心。君主喜好法度,臣下就会...

官爵可得而有常

境内之民及处官爵者,见朝廷之可以巧言辩说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是故进则曲主,退则虑私,所以实其私,然则下卖权矣。……下官之冀迁者皆曰:“多货,则上官可得而欲也。”曰:“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若以情事上而求迁者,则如引...

穷巷多怪,曲学多辨

穷巷多怪,曲学多辨。愚者笑之,智者哀焉;狂夫乐之,贤者丧焉。(《商君书·更法》) 【注释】 穷巷:偏僻的胡同。曲学:指学识浅陋的人。辨:通“辩”。 【译文】 从偏僻的胡同里走出来的人总是少见多怪,学识浅陋的人总是喜欢诡辩。愚昧的人感到高兴的事,正是有智慧...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

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