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仁 ① 远乎哉?我欲仁,斯 ② 仁至矣。”(《论语·述而》三十) 注释 ①仁:仁爱,仁德。②斯:这个,或那个。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远吗?(很难达到、很难实现吗?)只要我想行仁,仁就会到来的。” 感悟 只要我们想行善积德、行仁仗义,我们就能够做得...
(孔子)曰:“饭 ① 疏食 ② ,饮水,曲肱 ③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④ 如浮云。”(《论语·述而》十六) 注释 ①饭:动词,以什么为饭。②疏食:粗粮。③曲肱(gōng):弯曲着胳膊。④于我:对于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曲肱而枕,这其...
(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 ①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三) 注释 ①徙(xǐ):变迁,迁移。 【译文】 孔子说:“我所忧虑的是一个人不修养道德、不讲习学问、听到合乎义理的事不能投身去做、不好的言行不能改正。” 感悟 孔子要是...
(孟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 ① 则速,孔子也。……乃 ② 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二) 注释 ①速:迅速自觉地辞职。②乃:我。 【译文】 孟子说:“(无论治世乱世、世道如何)该做官就做官,该隐退就隐退;(能够胜任、心情愉...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①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 ② 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③ 。”(《孟子·公孙丑上》二) 注释 ①浩然:浩浩荡荡、盛大的样子。气:气质,即正义、正直、刚强的形象。②直养:沿着正直方向修养。...
孟子曰:“我四十不动心 ① 。”(《孟子·公孙丑上》二) 注释 ①不动心:心不为所动。 【译文】 孟子说:“我四十岁以后,心就不为什么所动了。” 感悟 “不动心”是一种较高的人格、道德境界。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的心应该有所动、有所不动。...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①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②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③ 。”(《孟子·梁惠王上》七) 注释 ①这是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讨论固定产业与永久信念即经济与道德的关系。②放:放...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①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七) 注释 ①老吾老、幼吾幼:前面一个“老”、“幼”是动词,意为以某人为老者长者从而孝敬他,以某人为幼儿孩童从而疼爱他。 【译文】 孟子说:“孝敬自家的老人,推己及...
(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① ,有杀身 ② 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九) 注释 ①害仁:败坏名誉、损害仁德。②杀身:牺牲生命。 【译文】 孔子说:“对于仁人志士,仁德重于生命,没有为了活命而损害仁德的,关键时刻,他们却可以‘杀身成仁’。” 感悟 “...
(孔)子曰:“君子上达 ① ,小人下达。”(《论语·宪问》二十三) 注释 ①上达:达上。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向上追求仁义、道等,小人向下追求财利、器物等。” 感悟 我们可能一时做不了君子,但绝不可以时时事事做小人。...
公明贾 ① 对曰:“义 ② ,然后取,人不厌其...
(孔)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 ① 命,久约 ② 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成人矣 ③ 。”(《论语·宪问》十二) 注释 ①授:给出。②约:贫穷、困顿。③成人:成为一个人物。 【译文】 孔子说:“倘若见到利时还能想到义,遇到危难还肯于舍命,长期穷困却还不忘平生的诺言,(那...
(孔)子曰:“有德者 ① 必有言 ② ,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 ③ 有仁。”(《论语·宪问》四) 注释 ①有德者:有道德的人。②有言:有道理的话。③不必:未必,不一定。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能说出有道理的话,能说出有道理的话的人不一定...
孟子曰:“诚者 ① ,天 ② 之道 ③ 也;思诚 ④ 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十二) 注释 ①诚:真诚,诚信,无妄。②天:天地万物,自然界。③道:法则,规律,根本。④思诚:追求诚信。 【译文】 孟子说:“诚是自然的本性,追求诚是人的本性。” 感悟 人们都知道诚...
孟子曰:“仁 ① ,人之安宅 ② 也;义 ③ ,人之正道 ④ 也。”(《孟子·离娄上》十) 注释 ①仁:仁德。②安宅:安定的住所。③义:道义。④正道:正确的道路。 【译文】 孟子说:“仁,是一个人立身的处所;义,是一个人行事的原则。” 感悟 有谁愿意跟不仁不义的人相处...
孟子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 ①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②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九) 注释 ①杨氏:即杨朱,春秋战国时期人,道家主要人物之一;主张为我、贵己、重生、自治,认为人人自治、天下同样会太平。韩非子说杨朱“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
孟子曰:“父母之心 ① ,人皆有之。”(《孟子·滕文公下》三) 注释 ①父母之心:父母无条件爱子女的心。 【译文】 孟子说:“做父母的为子女着想、让子女过好日子,这是天下父母都有的心情。” 感悟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天然的情感,也是一种能力。只是现在我们...
夷子 ① 曰:“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② 。”(《孟子·滕文公上》五) 注释 ①夷子:墨家学者。墨家提倡“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②亲:父母。 【译文】 夷子说:“爱是没有差别和等级的,实施这种爱应该从父母开始。” 感悟 儒家的仁者爱人,并不是爱一切人。因为...
阳虎 ① 曰:“为富 ② 不仁 ③ 矣,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三) 注释 ①阳虎:也称阳货,春秋时鲁国国卿季氏的家臣。②为富:靠滥征税而发财致富。③仁:仁政,仁爱之心。朱熹把为富注作“人欲”、把为仁注作“天理”,两者互不相容。成语“为富不仁”即源...
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 ① 者有恒心 ① ,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滕文公上》三) 注释 ①恒产:恒久的产业。②恒心:永久的信念。 【译文】 孟子说:“老百姓的生活规律是,有固定的产业、稳定的收入就有坚定的信念、稳定的思想,否则,就不可能有坚定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