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者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 ① :友直,友信 ② ,友多闻。”(《论语·季氏》四) 注释 ①友:动词,交朋友。信:原文为“谅”。 【译文】 孔子说:“交这样的三种朋友有益处: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 感悟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看一个人都...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① 。”(《论语·卫灵公》四十) 注释 ①为谋:商量,共事。 【译文】 孔子说:“善恶邪正、所走的道路不同,不可能同谋共事。”或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 感悟 路有千条,人各有道,只是不可入了邪门歪道。...

当仁不让

孔子曰:“当 ① 仁,不让于师 ② 。”(《论语·卫灵公》三十六) 注释 ①当:应当。②师:老师。 【译文】 孔子说:“该表现仁德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谦让。” 感悟 成语“当仁不让”即原于此,意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地去做而不推诿。...

进以礼,退以义

孟子曰:“孔子进 ① 以礼,退 ② 以义,得与不得 ③ 曰‘有命’”。(《孟子·万章上》八) 注释 ①进:入世,步入仕途。②退:出世,退出仕途。③得与不得:得到得不到重用或官职。 【译文】 孟子说:“圣人孔子一生中在仕途上做到了依礼而进、依义而退,把得到得不到重...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曰:“人有不为 ① 也,而后可以有为 ② 。”(《孟子·离娄下》八) 注释 ①不为:有所不为,对有些事放弃不做。②有为:有所为,把一些事做好。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只有放弃某些事不做,而后才能把那未放弃的事做好。” 感悟 这句话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孟子曰:“有不虞 ① 之誉,有求全之毁 ② 。”(《孟子·离娄上》二十一) 注释 ①虞(yú):预料、忧虑。②毁:诋毁,批评。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赞誉,也会受到因苛求完美而来的诋毁或批评。” 感悟 有些指责、批评是有理有据的,有些是无...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曰:“人必自侮 ① ,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八) 注释 ①自侮:自我侮辱,自作自受。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一定是先有了自作的招人侮辱的言行,而后别人才侮辱他。” 感悟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侮辱吧。...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 ① ,贫贱不能移 ② ,威武不能屈 ③ ,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二) 注释 ①淫:浸淫,动荡人心。②移:移志,变节。③屈:弯曲,屈服。 【译文】 孟子说:“富贵逸乐不能诱他动心,贫贱困顿不会使他变节,威武逼迫不能让他屈服,这就是男...

居天下之广居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① 。得志,与民由之 ② ;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二) 注释 ①广居、正位、大道:据朱熹注,分别指仁、礼、义。②由之:沿着正义大道走。 【译文】 孟子说:“住在‘仁’这所天下最宏大的屋子里,...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孟子曰:“夫 ① 物之不齐 ② ,物之情 ③ 也。”(《孟子·滕文公上》四) 注释 ①夫:语气词。②齐:齐一,一样。③情:性情,状况。 【译文】 孟子说:“万物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这是物质的实际情况。” 感悟 物质的这种性质就构成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丰富性。...

彼此一丈夫

成覸 ① 谓齐景公曰:“彼 ② ,丈夫 ③ 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孟子·滕文公上》一) 注释 ①成覸(gàn):齐国勇士。②彼:他,指齐景公。③丈夫:男子汉,大丈夫。 【译文】 成覸在谈到齐景公时说:“他齐景公是一个男子汉,我也是一个男子汉,我怕他什么呢?”...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曰:“彼一时,此一时 ① 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 ② 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十三) 注释 ①一时:一个时候。②舍:舍弃。 【译文】 孟子说:“那时候是那时候,现在是现在。如果要把天下治理好、实现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除了我还会有谁能...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① 。”(《孟子·公孙丑下》一) 注释 ①天时、地利、人和:天、地、人是影响我国古代军事、政治、经济生活的三个决定性的因素。 【译文】 天时、地利、人和,天象时机是否成熟、地理环境是否便利、人际关系是否和睦,一个条...

慈者,所以使众也

慈 ① 者,所以使众 ② 也。(《大学》十) 注释 ①慈:仁慈,怜爱,指君对臣、父对子、上对下的一种爱。②使众:役使大众。 【译文】 仁慈,是役使众人的法宝。 感悟 爱有时比权力、武力更有效。...

修身、齐家、治国

古之欲明明德 ① 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②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③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④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⑤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⑥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⑦ 。致知在格物 ⑧ 。(《大学》一) 注释 ①明明德:前一个“明”,动词,彰显、弘扬;后一...

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曰:“杨子 ① 取 ② 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 ③ 也;墨子 ④ 兼爱 ⑤ ,摩顶放踵 ⑥ 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二十六) 注释 ①杨子:杨朱,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人物之一,主张贵己、为我。②取:主张。③不为(wéi):不干,不做。④墨子:墨翟(dí),...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

孟子曰:“无为 ① 其所不为,无欲 ② 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上》十七) 注释 ①为:做。②欲:要。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如果能不做他不应该做的事、不要他不应该要的东西,能做到那样就行了。” 感悟 在道义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曰:“穷 ① 则独善 ② 其身,达 ③ 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九) 注释 ①穷:穷困,不得志。②善:完善。达:发达,得志。 【译文】 孟子说:“穷困时就独自修养、自我完善,得志时就率领天下百姓共同完善。” 感悟 宠辱不惊,穷达不变。豁达、坚贞,难得难...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曰:“士 ① ,穷 ② 不失义,达 ③ 不离道。”(《孟子·尽心上》九) 注释 ①士:读书人。②穷:穷困。达:发达,得志。 【译文】 孟子说:“读书人,穷困的时候不会失去道义,发达的时候不会背离原则。” 感悟 由穷变富,艰难;由富变穷,悲惨。...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曰:“生于忧患 ① 而死于安乐 ② 也。”(《孟子·告子下》十五) 注释 ①忧患:忧虑,患难。②安乐:安逸,淫乐。 【译文】 孟子说:“能生存,在于有忧患意识;会死亡,在于贪图安逸淫乐。” 感悟 人生苦多,因此及时行乐、乐以忘忧无可厚非;只是别忘了乐极生悲。...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