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徒 ① 善不足以为政,徒法 ② 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一) 注释 ①徒:只,仅。②法:先王之法。 【译文】 孟子说:“只有善良的心,(若没有好制度)还不能治理好国家;有了先王的好制度,(若不去实施)它也不会自动实行。” 感悟 好的政策只有完全、...
孟子曰:“有大人 ① 之事,有小人 ② 之事。……或 ③ 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 ④ 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 ⑤ 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 ⑥ 也。”(《孟子·滕文公上》四) 注释 ①大人:君子,统治者。②小人:百姓,被统治者。③或:有的,④治:管理,统治。⑤...
孟子曰:“贤君必恭、俭、礼下 ① ,取于民有制 ② 。”(《孟子·滕文公上》三) 注释 ①礼下:以礼待下。②制:规章,制度。 【译文】 孟子说:“贤德的君主一定会庄重、节俭、礼待群臣,并按照制度向老百姓征收赋税。” 感悟 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对于公民,应该是法...
致知在格 ① 物。(《大学》) 注释 ①格:穷,究。 【译文】 知识、道理的获得在于对事物的认识、研究。 感悟 认识、知识来自实践。...
大学之道 ① ,在明明德 ② ,在新民 ③ ,在止于至善 ④ 。(《大学》一) 注释 ①道:根本或目的。②前一个“明”是动词,意为彰明、显扬;后一个“明”是形容词,意为光明的、美好的。③在新民:新,动词,原文为“亲”。④在止于至善: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译文】...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 ① :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尽心下》二十八) 注释 ①之宝三:有三件宝贝。 【译文】 孟子说:“诸侯有三件宝:土地,人民,政事。诸侯如果不以土地、人民、政事这三样为宝,而以珍珠美玉为宝,那么灾祸早晚必定会降临到...
孟子曰:“民为贵 ① ,社稷 ② 次之,君为轻 ③ 。”(《孟子·尽心下》四) 注释 ①贵:重要。②社稷:指国土。③轻:没有别的重要。 【译文】 孟子说:“老百姓最重要,其次是国土,再次是国君。” 感悟 “民为贵”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面光辉的旗子。...
孟子曰:“不仁 ① 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孟子·尽心下》十三) 注释 ①不仁:没有仁爱之心,不行仁政。 【译文】 孟子说:“不仁而取得一个诸侯国的,或许有;不仁而取得天下的,从未有过。”...
孟子曰:“春秋无义 ① 战。”(《孟子·尽心下》二) 注释 ①义:正义。 【译文】 孟子说:“春秋时期没有什么正义的战争。” 感悟 孟子的这句话有些偏颇。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战争兼并土地,战争频繁,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还是存在的。...
孟子曰:“(君子)亲亲 ① 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四十五) 注释 ①亲亲:前一个亲,动词,意为亲爱;后一个亲,名词,指父母。 【译文】 孟子说:“君子亲爱他的父母,推己及人,就仁爱天下的百姓;仁爱天下的百姓,又推己及物,就爱惜天下万物。” 感悟 宋...
孟子曰:“易 ① 其田畴 ② ,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尽心上》二十三) 注释 ①易:治理。②畴(chóu):已耕种的田。 【译文】 孟子说:“耕种好田地,又被减轻了赋税,老百姓就可以变富了。” 感悟 对于困难群众、弱势群体、落后地区,应该多予少取,这是脱...
孟子曰:“善 ① 政 ② ,民畏之;善教 ③ ,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四) 注释 ①善:好的。②政:法度,禁令。③教:道德,礼仪。 【译文】 孟子说:“好的法度、禁令,老百姓内心里有些畏惧它;好的道德、礼仪,老百姓由衷地喜欢它。好的法度...
孟子曰:“君有过 ① 则谏 ② ,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③ 。”(《孟子·万章下》九) 注释 ①过:过错。②谏:规劝使之改正。③易位:变更皇位、易立君主。 【译文】 孟子说:“(对于与国君异性的大臣)如果发现国君有过错,就应该劝谏;...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① (《论语·为政》十七) 注释 ①这是孔子训导他的学生子路的话。 【译文】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不懂的就是不知道、不懂,这才是真聪明...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① ,思而不学则殆 ② 。”(《论语·为政》十五) 注释 ①罔:同“惘”,迷惑、惘然无知。②殆(dài):疲惫,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认真思考,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就会惘然无知。学习是思考的前提,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竭。...
(孔)子曰:“温故 ① 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十一) 注释 ①温故:温习、复习旧的知识。 【译文】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在复习旧知识时能获得新体会、新知识,那他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 感悟 古代的“为人师”,是指一时一事可以对别人有所指导。因...
(孔)子曰:“《诗》三百 ① ,一言以蔽之 ② ,曰:‘思无邪’ ③ 。”(《论语·为政》二) 注释 ①《诗》即“五经”之一的《诗经》,存诗305篇,通常取其整数称“诗三百”,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第一部古代诗歌总集和古代文学经典之一。②蔽:概括。一言以蔽之...
(孔)子曰:“学而时 ① 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一) 注释 ①时:时常。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感悟 由于应试教育,学业繁重,我国广大中小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学有所乐,已经成为一件奢侈的事。快乐学习,以赏识教育...
温 ① 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二十七) 注释 ①温:温习。 【译文】 温习已经学习过的东西、从而有新的体会、认识。忠厚、朴实、崇尚礼节是君子学士的德性和品质。 感悟 除了预习,复习至今乃然是获得书本知识的一条主要途径。知识、真理就是在反复的认...
诚则形 ① ,形则著 ② ,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③ 。(《中庸》二十三) 注释 ①形:体现。②著:显著。③能化:能感化众人。 【译文】 一个人内心真诚在行为上就会有所表现,表现出来就会昭彰显著,就会光辉明亮,就会引动外物,从而变革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