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令公桃李满天下, 何用堂前更种花。 注释: 令公: 指当时的宰相裴度裴令公。桃李: 古人以桃李结子多, 比喻培养的学生和推荐的人才众多。 句意: 令公您已弟子满天下了, 何必在堂前再栽什么花呢。 出处: 唐·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名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注释: 泪: 蜡烛燃烧时油脂流溢, 称为烛泪。 句意: 春蚕直到死时才停止吐丝, 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滴烛泪。喻老师为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 出处: 唐·李商隐《无题》...
名言: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句意: 学生不一定样样都比不上老师, 老师不一定处处都比学生高明。 出处: 唐·韩愈《师说》...
名言: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注释: 仆: 对自己的谦称。自卜: 自己估量。无取: 没有可取之处。 句意: 我自己估量没有可取之处; 即使假定有可取之处, 也不敢为人师。 出处: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名言: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也。 注释: 谀: 阿谀, 谄谀。 句意: 以位卑于己的人为师, 则有失身份感到耻辱; 以大官为师, 则又有近于谄谀的嫌疑。唉,师道为何不能复兴的原因可以知道了。...
名言: 圣人无常师。 注释: 常: 固定。 句意: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出处: 唐·韩愈《师说》...
名言: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注释: 传: 流传。 句意: 师道没有流传已经很久啦, 想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就是难事啦! 出处: 唐·韩愈《师说》...
名言: 不耻相师。 注释: 耻: 以……为耻。 句意: 不以从师学习为耻辱。 出处: 唐·韩愈《师说》...
名言: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注释: 终: 末了, 最后。 句意: 有了疑难问题而不去向老师请教, 他的疑难问题就永远不能解决。 出处: 唐·韩愈《师说》...
名言: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 长: 年纪大。少: 年纪轻。 句意: 不分地位贵贱, 不论年纪大小, 大道所在, 就是老师的所在。 出处: 唐·韩愈《师说》...
名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注释: 受: 同“授”。惑: 疑惑, 兼指道和业两方面的疑难问题。 句意: 古时候求学问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 是传授道理和学业, 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的。 出处: 唐·韩愈《师说》...
名言: 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注释: 杨愔: 人名。表: 表率, 榜样。 句意: 杨愔重视他自己道德品质的培养, 可以作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出处: 唐·李百药《北齐书·王听传》...
名言: 恭德慎行,为世师范。 注释: 恭: 敬。 句意: 敬重品德, 谨慎言行, 就能成为世人的师表。 出处: 唐·李延寿《北史·杨播传论》...
名言: 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注释: 惮: 惧怕。惠风: 和风。 句意: 哪曾见过明亮的镜子厌倦人们经常照, 清澈的流水害怕和风吹拂? 比喻有学问者不厌烦别人多提问题。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名言: 风标才器,实足师范。 注释: 风标: 风格高尚。 句意: 风格高尚而又才气不凡, 实在可以成为人们师法的榜样。 出处: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彭城王传》...
名言: 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注释: 讼: 争论。 句意: 自身行为不端正, 即使有教令他人也不会去做。用自身的行动去教育, 别人就会服从, 只用言语教育别人, 就会导致争论。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
名言: 教无常师,道在则是。 注释: 常: 固定。 句意: 接受教育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 有道的人就是老师。 出处: 晋·潘岳《归田赋》...
名言: 导师失路,则迷途者众。 注释: 导: 引导。 句意: 指导别人前进的人方向错了, 走错路的人就一定很多。 出处: 南朝宋·朱昭之《难顾道士夏论并书》...
名言: 教训者, 以道义为本, 以巧辩为末。 注释: 本: 根本, 重要的, 未: 与“本”相反。 句意: 教导学生, 应该把道义放在首要位置, 把巧辩技能放在末尾。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各本》...
名言: 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 注释: 因: 依, 顺着。 句意: 教育人一定要依据人的性情, 治理水必须根据水的流势。 出处: 汉·徐干《中论·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