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衣弊而革裁,法弊而更制。 句意: 衣服破弊了就再裁制一件, 法律有了弊病就重新制订。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诏圣》...
名言: 法之不行,自于贵戚, 句意: 法律的不能实施执行, 来自那些国君的亲属。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名言: 法令者治之具, 而非制治清浊源也。 句意: 法制律令都是统治的工具, 不是使治理好或坏的根源。 出处: 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
名言: 不妄罚, 非徒填其刑也, 罚妄行则恶不惩矣。 句意: 不要随意行惩罚, 这不仅仅是执法要慎重之意, 惩罚随意滥施,还会使刑罚失去威慑作用而得不到惩戒罪行的后果。 出处: 汉· 荀悦《申鉴· 政体》...
名言: 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注释: 常: 永久不变。弛: 松懈。 句意: 一个国家没有长久不变的安定, 也没有长久不变的动乱。法令施行了, 国家就安定; 法令松弛了, 国家就动乱。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太赦》...
名言: 先王之制刑法也,非好伤人肌肤,断人寿命者也,乃以戚奸除恶,除民害也。 注释: 戚奸: 为奸恶的事担忧。 句意: 前代君王制订刑法, 不是喜欢伤人的肌肤断人的寿命, 而是担心罪恶而决心除去它, 为民除害。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述政》...
名言: 曲本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注释: 恶: 讨厌, 这里可当害怕讲。这是王符在《潜夫论》中引的一句谚语。 句意: 弯曲的木头最怕匠人的墨线, 被判重罚的人最怕确凿的证据。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考绩》...
名言: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 注释: 身: 指统治者自身。 句意: 善于禁止别人的人, 先禁止自己然后推及到别人; 不善于禁止别人的人, 先禁止别人然后再禁止自己。 出处: 汉·荀悦《申鉴·政体》...
名言: 富于财而无义者,刑。 句意: 对于有财富而不讲正义的人, 要惩罚。 出处: 汉·陆贾《新语·本行》...
名言: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 句意: 国家最令人忧虑的不是没有法律, 而是怕有法律而不一定能实施。 出处: 汉·垣宽《盐铁论·申韩》...
名言: 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夫以德教除残,是粱肉理疾也;以刑罚理平,是以药石供养也。 注释: 粱肉: 精美的饭食。残: 害。 句意: 刑罚是治理社会混乱的药品, 而道德教育, 是使一个安定的社会更加兴旺的粱肉, 用道德教育说...
名言: 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 注释: 本: 根本。 句意: 惩罚罪恶要涉及到它的根源上, 把罪恶的根源加以惩办, 那么罪恶自会消除。 出处: 汉·杨伦《上书案坐任嘉举主罪》...
名言: 罔疏则兽失,法疏则罪漏。 注释: 罔: 通网。疏: 不密。 句意: 网太疏了野兽会钻出去跑掉, 法律太粗疏就会把罪犯漏掉。 出处: 汉·垣宽《盐铁论·刑德》...
名言: 法令者,所以诛恶,非所以劝善也。 句意: 法令, 是用来惩办恶行的, 不是用来鼓励人们行善的。 出处: 汉·陆贾《新语·无为》...
名言: 设刑者不厌轻,为德者不厌重。 句意: 制订刑律要把最细小轻微的惩罚都考虑在内, 做好事时要争做那最重大的好事。 出处: 汉·陆贾《新语·本行》...
名言: 爱子弃法,非所以保国也。 句意: 爱护儿子而抛弃国法, 这不是保护国家的办法。 出处: 汉·刘向《说苑·至公》...
名言: 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 句意: 赏赐不加在无功之人身上, 刑罚不加在无罪之人身上。 出处: 汉·刘向《说苑·政理》...
名言: 毋杀不辜,毋释罪人,则民不惑。 注释: 毋: 无, 不要。 句意: 不要杀害无罪之人, 不要释放犯罪的人, 这样老百姓就不会产生困惑。 出处: 汉·刘向《说苑·政理》...
名言: 当公法则不阿亲戚。 注释: 当: 承当。阿: 偏袒。 句意: 承担着执法的重任, 就不能偏护亲戚。 出处: 汉·刘向《说苑·至公》...
名言: 诛赏不可以缪,诛赏缪则善恶乱矣。 注释: 缪: 错乱。 句意: 罚与赏不可错乱, 罚赏错乱了善恶也就颠倒混乱了。 出处: 汉·刘向《说苑·政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