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注释: 慢: 轻慢。 句意: 明于法律的就强, 轻慢法律的就弱。 出处: 《韩非子·饰邪》...
名言: 言无二贵,法不两适。 注释: 言: 指号令。二贵: 两种价格。这里可理解为讨价还价。 句意: 号令下来没有什么好讨价还价的, 法律是不能既能这样又能那样随意解释都合适的。 出处: 《韩非子· 问辩》...
名言: 无威严之势,赏罚之法,虽尧舜不能以为治。 句意: 没有威严的权势、奖赏惩罚的法律, 即使是尧舜那样的圣人也不能治理好国家。 出处: 《韩非子·奸劫弑臣》...
名言: 言不度,行而有伪必诛,故无重臣。 注释: 重臣: 指能左右君王的大臣。 句意: 讲出来的话不照法度, 举止行为不诚实的就一定要惩罚, 因此就没有那种以自己意见左右君主的臣子。 出处: 《韩非子·八说》...
名言: 释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注释: 心治: 随自己的意志来治理。尧: 传说中的古代明君。正: 整饬, 治理好。 句意: 放弃了法律手段而凭自己的心思来治国, 那么象尧这样的贤明君主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出处: 《韩非子·用人》...
名言: 饰令则法不迁,法平则吏无奸。 注释: 饰: 修整。 句意: 修整条令、法律的原则不能变, 法律公正那么官吏就无所施其奸。 出处: 《韩非子·饰令》...
名言: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注释: 私曲: 不顾法律的意思。私行: 不守法律限制的行为。 句意: 能够去掉私曲而服从公法, 那么人民安定国家治理得很好; 能够克服私行而遵照公法行动, 那么这样的部队就会战斗...
名言: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句意: 治理一个大国而多次地改变法令, 那么老百姓就要受苦了。 出处: 《韩非子·解老》...
名言: 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句意: 英明的君主用法律来挑选人才, 而不用人来自我推举; 用法律来衡量功劳, 而不让自己来估计其功劳。 出处: 《韩非子·有度》...
名言: 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 注释: 务: 一定。 句意: 凡是法令更改, 那么有许多利害关系都要改变, 利害关系一变,那么老百姓一定要变。 出处: 《韩非子·解老》...
名言: 明主使其群臣, 不游意于法之外, 不为惠于法之内。 注释: 使; 使用, 使唤。游意: 随心所欲。 句意: 英明的君主使唤他的群臣, 不在法律之外随心所欲地指使他们,也并不因为他们做好了法律规定的份内事而加惠他们。 出处: 《韩非子·有度》...
名言: 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 句意: 法令英明那么忠臣们一定很勤奋努力, 惩罚坚决那么奸邪的臣下就会消灭。 出处: 《韩非子·饰邪》...
名言: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句意: 国家的治乱寄托在法律手段上, 是非要分明需寄托于赏罚的分明。 出处: 《韩非子·大体》...
名言: 法败则国乱。 注释: 败: 败坏。 句意: 如果法律毁坏, 那么国家就混乱。 出处: 《韩非子·难一》...
名言: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注释: 辞: 辩护。 句意: 法律所加的罪名, 聪明的人也无法为之辩护, 勇武的人也不敢争执。 出处: 《韩非子·有度》...
名言: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注释: 奉法: 执法。 句意: 国家没有永远是强盛, 永远是衰弱的, 执法的人强, 国家就强;执法的人弱, 国家就弱。 出处: 《韩非子· 有度》...
名言: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句意: 家中有固定的产业, 虽到饥荒的年头不会挨饿; 国家有恒定的法律, 虽有危难却不会灭亡。 出处: 《韩非子·饰邪》。...
名言: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注释: 爱: 仁慈。寡: 少,不够。 句意: 过于仁慈则法律不能建树, 威望不够就受下级欺凌。 出处: 《韩非子· 内储说上...
名言: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注释: 阿(e): 不公正。 句意: 国家的太平强盛由于法律的实施, 国家的纷乱衰弱由于不公正。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名言: 爱人不私赏,恶人不私罚。 注释: 私: 与公相对立, 指于法律政策之外的行为。恶(wu): 厌恶、痛恨。 句意: 喜欢一个人, 但不私自奖赏, 厌恶一个人也不随意惩罚。 出处: 《管子·枉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