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 逍遥游) 蓬草过于茂盛的话,就会遮盖了山野。人心也是如此,很容易被杂念所蒙蔽。 蓬心就是被杂念所蔽塞的心。 “蓬”是草名,拳曲不直。 这句话是说惠王既有蓬心,未能畅达玄理,而妄加评击,以讥庄子之书,所以庄子以这譬喻驳斥他。...
(内篇 逍遥游) 对于聋子,向他鸣钟和擂鼓,他也无法听受的。同样的,不明道的人,尽管对他述说天下之至理达道,也是无所用的。 参考(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内篇 逍遥游) 即使在几乎接天的洪水中,真正广达的人,仍不会为水所溺。无论如何干旱,或热得金石也能溶解时,真正广旷的人,也不会苦热。这是因为他对事物达观,他的精神是超越的。 这就是说,对生死道理能通达的人,既无所谓死,也无所谓生;更何况是水火...
(内篇 逍遥游) 失去了己心,而忘了自我是在天子的高位。 古时候的人对尧帝所治理的天下,感到十分满足;可是到了藐姑射山时,看到了脱离尘俗的四个隐者,对于尧苦心治天下的事,却都似视而不见,略不侧目,帝尧看到这种情形,于是茫然自失。 然是寂寞深远的意...
(内篇 逍遥游) 在祭祀的时候,厨师如果不作祭肴,而令尸祝的人来代庖,是行不通的。 由此引申到做天子的尧帝,要想把治理天下的帝位交由一个自信比他自己更高洁的人(指许由) 来替代,这也是不行的。 庖人尸祝,各安于自己的职位。鸟兽万物也以其所受而感到满...
(内篇 逍遥游) 瞎子是无法感受到花纹和色彩的美丽的。同样的道理,对于不明道理人,就是向他说很美善的话,他也是无法接受。 眼睛能看东西,是物之常情。既然瞎了,就不可以给他看有关色彩的东西,就如同探讨天道,只有超卓的人能知,愚惑的人是终身无法悟道...
(内篇 逍遥游) 名只是实质上的宾体,也就是说名和实是客人和主人的关系。只有客人在,而没有主人的话,是没有用的。换句话说,只有名而已,而没有实,这样也是没有用的。 许由隐居箕山,逍遥于颍水之滨,不屑于利禄声誉。帝尧殷勤敦请,希望以许由自代。然而...
(内篇 逍遥游) 鹪鹩虽在深邃的森林中作巢,可是筑巢所占也不过一枝而已。偃鼠去喝那满满的黄河的水,可是他的小小的身体,也只能喝满肚子而已。引喻一枝之寄,一鼠之饮,就森林与大河而言,渺小至矣。 人也和这个一样,恁是贪心,以天下之大,财富之饶,又能...
(内篇 逍遥游) 圣人无论立了什么功绩,都不会理会因伴此而来的声誉,自然他也不会留于后世。这就是不立名的意思。...
(内篇 逍遥游) 在长久干旱后,期望中的雨水已沛然降下,这是有用的。但是植物和作物都已有很多的水分,还要给它们灌水,这不是无益的浪费吗?贤者如果自以为已经有清高的地位,那就不要勉强他去做官了。...
(内篇 逍遥游) 神人就是已经达到神的境域的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均不以现成之功业为念,而沾以故事辙痕而显其功,顺着自然生灭之理而不参助。这样就会与至理合而为一,也就是修自然而不立功。正因为不追求功,所以说无功。...
(内篇 逍遥游) 宋人有一叫做荣子的人,为人很达观。世上的人,每逢得意的境遇,就觉得欢喜,但像荣子这样超然的人,却为之一笑。 就是说,伧俗的人,对达观恬淡的人是无所影响的。我们做人要能像宋荣子这样的人生态度才好。 宋荣子,宋人,姓荣氏。子是有德...
(内篇 逍遥游) 宋荣子这个人。虽然世间的人都齐声称赞他,可是他却不会因此而愈加戮力工作。相反的,如果世间的人都轻蔑他,他也不因此会感到挫折。也就是说,他对于世间的毁誉褒贬,都不动心。 换言之,荣子率性怀道,超然脱俗。即使世人都赞赏他,不会使他...
(内篇 逍遥游) 至人就是真正超凡脱俗的人。他能摒弃世俗,与天地自然同化,不会由于自己的欲望而躁动。 正由于能忘我,所以能顺物之性,若能顺物之性,就配称为至人了。...
(内篇 逍遥游) 朝生而暮死的蕈菌,生命极为短暂,连初一清晨和三十深夜的区别也不知道。 人的生命也像蕈菌一样的短促,如何与天地相比,对天地之所知,自亦有限。 朝菌是天时滞雨,在粪堆上蒸熟而生的,阴湿则生,见日便死,也叫做大芝。因为它生于朝而死于...
(内篇 逍遥游) 夏蝉不知道春天和秋天,因为它只能活一个夏天而已。比喻人生也像这样的短暂。 蟪蛄就是夏蝉,生在麦梗,也叫做麦节,夏生秋死,所以不识春秋。...
(内篇 逍遥游) 储积的水,如果没有相当深,是不能浮起大船的。同样的,没有累积深厚的学识修养的话,就不能担当重大的任务。 庄子举譬喻:如果翻覆一杯水在凹地下,而以草叶为舟,那么就能浮泛而不受阻滞。如果以杯为舟,理必不可。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
(内篇 逍遥游) 想要到千里远以外的地方的人,从三个月前就要准备粮食。同样的,要渡过漫长的人生道途,也必须花相当的时间来修养术德。否则,他的人生是不能完满的。 这是说,所到的地方愈远,那么所聚的粮食就要愈多,如同鸟的羽翼越大的话,所积的气就得愈...
“庄子”被认为具备有道家思想的全部内容。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合计三十三篇。其中,内篇时间较早,大概是庄子本身所写,而外篇及杂篇可能是由后来的学者所编集。 根据史记记载:庄子虽是战国时代蒙人,可是韩愈说他是楚人。名叫周,曾做漆园史。他...
(五十八章) 随着祸患而来的,一定是幸福。幸福的背后,也有祸患隐藏着。祸福就好像搓绳子一样,总是缠在一起。 “倚”是衣凭。“伏”是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