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章) 天下无道的时候,人人贪欲无厌,国与国间兵连祸结,穿甲戴盔的军马,都聚集在国境的地方,迎向战争。 马本育于厩舍,于今生于战场,足见天下之无道。这是透过马的动态,来描述世间的治乱情形。...
(四十五章) 真正的大雄辩家,看起来和大不会说话的人差不多,不是哓哓不休的高谈阔论。所以,不多说话往往是使人心服的最好的辩证法。...
(四十五章) 看来好像是活动的时候而发热,实际上是静的状态才能发出真的热。可贵的地方,就是静能胜动。 比方在热心坐禅时便会发汗,就是最好的例子。...
(四十五章) 至巧的东西,往往使人觉得拙劣,其实它未必真个拙劣,譬如书法一项,看起来是很美,未必就能成为真正美好的东西。古拙的东西看来好像拙,实际上却有质朴的味道,这才是极美的。人也是如此的,外表看起来好像笨拙,其实,他倒未必真是笨拙的。...
(四十四章) 一个人如果知道满足,在心理上有所节制,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就可以不与周遭的境遇相扞格,自然不会在世间受到羞辱。 参照“知止所以不殆。”...
(四十四章) 想要积蓄很多财产的人,一定会失掉他的所有财产,而且失掉的不只是财产而已,甚至连人的本质也会亡失。就是说,欲望太多,就形成了修心养性的障碍,失掉的东西,于是反而多起来了。...
(四十三章) 天下最柔的东西,能驱使天下最刚强的东西,且包含有支配的力量。 水能顺着方圆的器物,而就其方圆,虽然自己没有固定的形象,而不免于受外力的范围。可是这柔软的东西,却具有能够腐蚀坚硬的钢铁的力量。...
(四十三章) 有的人虽然默默无言,可是他能不知不觉的感化别人,这就是不言之教。只要有掌理政治的人在,不必有所作为,天下也会太平的,这就是无为的政治。这不言的教诲,无为的政治,天下很少人体会得到,也很少人能够做到。...
(四十二章) 逞着自己强大的力量,而横行霸道的人,是不能够善终的,定会死于非命。 “强梁”是刚暴的意思。“不得其死”谓不得善终。...
(四十一章) 最大的形象,是看不见的,是没有形状的。例如: “宇宙”这个东西,虽是最大的形象,然而,它是没有形状的。 “大象”指道而言。...
(四十二章) 万物是由父母或阴阳产生的。可是,如果没有产生父母或阴阳的根本,万物也是无法产生出来。自古以来,都认为那产生父母,阴阳的东西是神或佛,在儒教命名为太极,这太极当然是“一”,又是“有”。 根据老子所说的话,最初的“有”,是从无的“道...
(四十章) 天下的万物,都是由有而来,也就是从天地产生的,而天地又是由道发生的。换句话说,无是道的本体,有是道的作用。道生天地,天地产生万物。 参照“无名天地之始”。...
(四十一章) 大器就是最精致的作品,是没有经过加工的素朴品,用以来喻道。 “晚成”虽说是最后才成,可是,实际上是指无成的意思。 但是,这个“大器晚成”到后世就转变了意思,就是说,伟大的人物多半到了晚年才能成为大器。 另外,还有这样的说法:世界上...
(三十九章) 天是清明的,地是安宁的,也就是天和地都紧紧把持着阴阳一气,循天道以运行。 做任何事,都必须紧紧的把持住天道运行的自然轨迹,而不过事矫揉洹染,这就是老子的“得一的思想”。一是道,是诚。又一是万数之始,道是万事之宗,所以,以万数之始...
(三十九章) 无论怎样详细研究车子细微部分,也不能理出车子的全部概念。也就是说,只有专门的研究,仍不能解决问题的总体。比方做一个医生,虽能治疗耳朵、鼻子。可是不一定能使患者身体全部都健全。 “致数舆”就是要研究车子的全部细微部分。...
(三十八章) 智慧是道的精华,可是,先知先觉的哲人,往往任智取巧,却又违离道本。若从这观点来看,我们也可以说“智”是“愚”的开始。 “前识”是指先知先觉,就是相当于今日所谈的“智”。...
(三十八章) 所谓礼,是人性由诚厚趋于浅薄时的产物,也是社会由平静趋于混乱的开始。礼正是信守诺言的仪范,不守信诺,就叫做先礼,必定会造成纷扰,所以说礼是争乱的开始。...
(三十八章) 仅仅积了一点小德,就认为有了德行,这不是真正的德。最好的德,就是已有德行,自己也不矜夸,这才是真正的德。这就是说,上德的人,一切依道而行,无心炫耀自己的小德,所以才能成为真正的有德。...
(三十七章) 任何事情,如果用无为来衡量,就没有不能做的事。道体顺应自然,不造不设,好像是无所作为,但是万物都由道而生,所以实际上是无所不为。 “无为”是就道的作用方式而言。“无不为”是就道的作用效果而言。...
(三十七章) 以道的本质“无名之朴”来治民的话,自然人民就会回到无欲的状态。 “朴”就是从山上砍出来未经雕凿的原木,还没做或器物,也就是质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