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胜刚强。

(三十六章) 在世间上,虽然都认为强的人能胜弱的人,实际上恰与此相反。往往弱的人也能击败强的人,这就是以柔克刚的道理。 宇宙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可是水能浮起巨船,腐蚀坚铁,水滴穿石,便是例证。又如名刀虽能削铁,但不能真正把水割开。英雄...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

(三十五章) 如果执着大象的缰绳,而被大象引导着去周游天下。无论到达什么地方,也不会遇到危害。 这“大象”就是指老子的道。处世若能守道,无论到天下任何地方,绝对不会有烦恼的。为什么把象比喻成道呢?是因为从前的中国人,没有看过象,象是从西域传来的...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三十五章) 真正的道德,如果用语言来表示,是一个平凡、淡泊、无色无味的东西,就如同洁净的水一样。...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三十四章) 虽完成了伟大的事业,但并不认为自己已做了大事,像这种人,才是真正成就了最大事业的人。正因为他不自认为伟大,所以反而能够成就他的伟大。...

死而不亡者寿。

(三十三章) 人死后,留下的言行功业,如能形同德化感化世人,就算是永垂不朽。这就是说,虽然身死,而其精神却永留世间,这才是真正的长寿。今人“精神不死”的说法,正是这个意思。...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三十三章) 胜过别人的人,只是比别人力量强一些而已,能胜过自己欲望的人,才可算是最强的人。 明代的王阳明曾说:“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也正是此意。...

知足者富。

(三十三章) 能够知道满足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相反的,尽管已经积蓄了千万的财产,但是不知道满足,还希望得到更多的东西,这种人才真是永远贫穷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三十三章) 能知人的人,只能算是智者而已。如果能知道自己,才是最上的明。...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三十二章) 朴就是刚从山上砍伐出来,未经雕刻的原木。这是一种很小的木材,不能做为器具。它不见能用的原因,是天下没有人能把朴当作臣属去使用它。也就是朴自身带有至高的为人君的力量。这也就是对质朴的称赞,它虽然隐微,可是天下没有一个人能指使它。...

知止所以不殆。

(三十二章) 对于自己的欲望知道限制,知道满足,就已把自身置于安全的境地,也就是说,凡事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发生危险了。...

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三十一章) 如果因为打了胜仗就欢喜、喧闹的庆祝,这种做法,不啻是庆幸杀死了很多人。像这样的人,普天之下如何能让他达成治理天下的心愿呢?...

战胜,以丧礼处之。

(三十一章) 即使打了胜仗,也不应欢喜庆幸,而应如葬仪一般,以悲哀处之。因为即使是获胜,因战阵而加诸老百姓的荼毒,仍是可悲的。...

佳兵者,不祥之器。

(三十一章) 锐利的武器,对军队来说,是一样好的东西;然而对社会来说,却是一种不祥的凶器。 “佳兵”是优秀而锐利的武器。或有谓“佳”为“唯”之误,所以也有“夫唯兵”的说法。...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三十章) 大战争之后,必定有凶年、饥馑接着而来。为了从军打仗,所以没有人耕种田地。 老子认为:战争本是违背天意的行为,如果违背了上天的旨意,一定会遭天罚而发生凶年的。 参照“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物壮则老。

(三十章) 一切事物有盛壮的时候,也有衰老的时候,这是天地间自然不变的道理。 用兵之道在于“师之直为壮、曲为老。”就是说,自己觉得是为正直而战,则军队自然强大,若是不为正直而战,也没有这种想法的话,军队就自然衰败。 另一方面,就顺从天地自然的道...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二十九章) 圣人治理天下,不做激烈的行为,而以自然无为来处置,同时排除骄傲之心,以及奢靡丰裕的生活。 这甚、奢、泰都是极端过分的措施,必须要去掉这种积极的行为,而改以消极的态度。换言之,如果得到了中庸,就不成其为甚;若是做到质素,也就不成其为...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三十章) 如果战争长久持续的话,田地就要荒废,因为能够耕田做事的人,都被徵召到军队去了。 “师”是大军。“荆棘”是有刺的植物。...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二十九章) 天下是个神奇的东西,不能以刻意的作为来治理它,否则反而会遭致失败的命运。 “神器”就是奇怪的器物,意谓神圣贵重的器物。...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二十九章) 有意想要做事的话,反而做不成;有意想要取得的话,反而会失败,这就是警戒我们做事不可必存欲求也就是是说:如果刻意的要有所作为,必定败乱天下;固执不变,更会失掉天下。 (参考)……凡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挫或堕。是以圣人、...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二十八章) 树木可以裁制成器物,若保存原样,就不能成为器物。朴就是绝对不能被使用的东西,在世间绝对不能被人使用的就是圣人天子。这是由于真朴的道分散而成为万物,圣人体验到道的纯朴,于是成为百官之长。所以,质朴的道就是成为官长(最上的地位) 的途...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