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权) 一个家庭内如果有两个人掌握家政,那么无论任何作为,都不会成功。...
(扬权) 圣人都会秉持一贯的道理,又不轻易地将其所行的道理显露出来。而是采取沉默端静的态度,默默而行。...
(二柄) 楚灵王喜欢柳腰织细的美女,楚宫的女子为了要迎合灵王所好,大都不敢饱食,所以国内饿死的女子数不胜数。为了君者对一己之嗜欲,能不慎乎?...
(二柄) 一个好的国君,千万不能轻易地显露出自己的爱憎好恶。因为居下位的人,若能窥知上位的好恶,一定会想尽办法去阿谀所好。故国君必须保持感情的持平,不轻露其好恶,以恤民劳。...
(二柄) 凌越自己的职掌,而在他人的职权范围内擅作主张。这种越俎代疱的行为,为祸较诸岁寒尤厉。 有一天,韩昭侯醉眠,身上未着衾毯,典冠者以其为寒冷,所以替他盖了一床毛毯。韩昭侯醒后,一时间感到十分高兴。但是不久之后,却又责罚了典衣和典官两人。...
(二柄) 国君治理人民,必须要掌握住两个权柄:其一是刑罚,另一则是恩赏。因为人民都是畏惧刑罚,而欢于恩赏的。所以,恩威的适切交替运用。就能有效地控制民心...
(二柄) 老虎之所以能够使狗俯首任其啮啖,那是因为老虎有锐利的爪牙的缘故。国君之治世亦然,没有可资任使的臣属以为助,也不能使国人畏威怀德,乐为之用。...
(有度) 推行法治,绝不可因对象的地位而移易律法的精神。一个优秀的木工,也不可因为木材的弯曲,而变更绳墨的正直。这也就是说,规矩准绳是人所应同守的约束,绝不可因身份不同而去以法适人。...
(主道) 英明慈煦的国君,其所给与臣属和子民的懋赏,必然是人民所应当承受的恩惠。那种温暖的德泽,就好比是润湿万物的甘霖一般。...
(有度) 世界上没有永久强固的国家,也没有永久衰败的国家。因为一国的强盛衰败完全系乎主政者的治道治绩而演变。...
(主道) 道的本体是很深邃的。一般的凡夫俗子无法察觉它的奥秘。然而,其所望而不见的,却又正是道之所在。真正的学问,不是人的小聪明所能体会的,而其所不能理解的地方,恰正是真正有用的大学问。...
(主道) 保持着一贯娴静不动的态度,以退为进反覆推敲的向学精神,才能有真正的效率。这种修持向道的精神,也是国君所应采行的统御之道。...
(主道) 以自作聪明的狭隘心理去判断事物,无法真确地了解事物。因此,最好能先去掉这种自作聪明的心理。这也就是说,有小聪明的人往往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学问,又例如匹夫之勇是毫无用处的。应该修持为豪气干云的大勇,才是真正有勇的强人。...
(主道) 只要心灵时常保持着虚怀若谷的心情,就能够真正地了解事物的原委。只有保持心灵的纯净,才能正确地掌握住人心的动向。这是身居主政者不可不知的道理。...
(难言) 深沉有力而又合理的言语,听在平庸凡俗之人的耳里,必会感到十分刺耳,不容易接受。但能够接受它的人,一定是才智卓越之士。...
(主道) 万物都是从天道之中生产的,所以“道”可以说是万物之始;也是判断是非善恶的纲纪。 “纪”:指纲纪、准则、根本的意思。...
(难言) 这句话是形容一个人所说的话,只堆砌了一些华丽的语辞,但却空泛而没有内容。...
(难言) 此句是用来形容所说的话,空洞虚泛没有实用价值。...
(初见秦) 赏罚不严正信守,必定不能使人民有誓死效命的决心。笃义守信、褒奖公正、严惩奸佞,士庶子民必定会为国家尽忠效命。...
(初见秦) 一个人如果能以必死精神,发挥其全部的力量,就能与十个人敌对。十个人的力量就能凝结成为百人的力量。百人就能有千人之力;千人就能有万人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