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蔽篇) 我们的心灵好象是装在浅盆里的水一般,将它静静地平放一旁不去摇动搅和,就能将形体外貌反映得清清楚楚。如果稍为动摇了,那么水中人影也为之飘荡不已。因此,庄子说:“人不要看流水,要看静水。”...
(解蔽篇) 如果只听信片面之词,那么天下之至理就无法清澈地了解,智慧终将受到掩蔽。这是人类的缺失,也是敌人最易于利用的弱点。...
(礼论篇) 先有了宇宙天地之后,才诞生了天地万物和人类,所以天地就是生命的根源;而有了祖先之后,子孙后代才得以繁衍绵延,所以祖先是我们的本源;有了统筹大局的君师之后,天下才能承平和乐,所以君师是政治的根本。 因此,事天地、尊祖先、敬君师,乃礼的...
(乐论篇) 所谓“音乐”就是使人人得闻之后,忘记了自我而心灵畅快,形成同心相印的境界。而礼义就是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清清楚楚地分别出来,使人际关系保持井然有序的正轨。 因而礼、乐两者,一为合、一为分,就由于乐、礼的相辅相成,世界才得宁静协和。...
(天议篇) 宇宙的运行,即所谓的“天道”。而天道是亘古不变、永存世间的法则,它不会为某件事物而改变其存在的意义。尧帝虽然是有名的贤君,可是天道并不是为了尧的贤能而存在的。夏桀虽然是个昏瞆暴戾的君主,而天道也不会因此而消失。...
(天议篇) 天变地异等怪诞不经的事,在世间常常发生,如果是对这些变异抱持着怀疑的态度,大可一笑置之,无须诧异。但如果是心生畏惧,因而胆怯懦弱,那就大错特错了。...
(天论篇) 真正的奇巧是不屑于玩弄手腕花招的,意即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只愿虑到眼前的逸乐。...
(议兵篇) 一个成功的军事家,绝不会一味急切求胜,而忽略了先作失败的心理准备。孙子兵法上五权篇也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如果将战争的意义歪曲之后,那么所得的战果也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胜败得失,也只不过是形于外的东西,最主要的...
(议兵篇) 无论是什么事情,一定有其正反两面的相对关系,如果只是一心一意地追求利益,丝毫不考虑它的弊害,这件事就将永无成功之日。此语出自孙子兵法五权篇。...
(强国篇) 当锐利闪亮的长剑刺向胸前时,就无法顾虑到飞向眼前的箭矢。这就是说,我们做事时常会有顾此失彼之弊,因此,着手之前要先衡度情势的轻重缓急。...
(议兵篇) 若想要使国家强盛,首要之务当在爱恤臣民。如果对人民逞残暴戾,则国家将永无强盛之日。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国家的兴亡盛衰,与民心的向背,有着绝对的关系。...
(致士篇) 上自一国,下至一家,如果其方针能够统一、各个分子能够和协一致,那么天下就能与盛太平,家庭就能融洽快乐。反之,一国之内相互争权夺利,时起纷争,那么国家必定混乱不已,而战祸频仍了。...
(议兵篇) 战争之道,首先要能团结民心,齐一意志;如果民心不能协和,即使军备整齐,战略高奇,也是无法获得胜利的。...
(君道篇) 如果水源是清澈的,它的整个流域必然也是清澈的,水源如果是污浊的,它的全部流域当然也是污浊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以及“正本清源”的意思。...
(致士篇) 河川的水如果深长,自然而然地,就有鱼鳖游息其中;山林如果繁密茂盛,那么禽鸟野兽当然也飞聚于此。由此得知,如果政事清明,天下澄平,各地方的人,当然都会如鱼之临渊,鸟之投林一般的群集而至了。...
(王霸篇) 一根直木,而要求其有弯曲的杆影,是不可能办到的事,就好比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又如何可能要求他做到超越他能力范围以外的事呢?...
(君道篇) 治平之道,是靠有才能的人去开创的,单依呆板严峻的法条,治理不了社会国家。 中庸一书中说:“其人存,其政举,其人亡,其政息。”就是“有治人,无治法”的道理。...
(王霸篇) 国基不固,内忧外患交相侵逼,则其君主必定无法快意舒闲。反之,国内安泰和谥,其国民就不会再有忧虑和烦扰了。...
(王霸篇) 要役使一个有才能的人,必定要花费一些心血,才能得其帮助。一旦求得有才之人,就一定要将全权全责委之于他。如此,自己才能得到期望的安定和发展。 这是荀子所说的求才之道。...
(富国篇) 人们的相互争执,是由于物资缺乏而产生,所以“寡则必争”。要想排解世间纷争,除了要充沛资源而外,还要使人能知足常乐,方可达到“理想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