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乱,则冢宰之罪也。

(王制篇) 朝政紊乱,国事未能步上正轨,便是主持枢机政要大事的宰相所负的责任。...

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

(富国篇) 物资不足供应民生所需,并非是乱国的祸源,若能推行好政策,那么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物资不足的困扰,也自然地解决了。...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儒效篇) 求学之道在于将各宗各派融会贯通,而付诸实施。方可谓达到最高的境界。而“止”并不是停止不求进的意思,而是说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时,才能步上正途,方才不致有误入邪道之虞。...

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

(王制篇) 国家政事能够治理得井井有条,这是因为君子主政才能产生;而朝政紊乱、社会不宁,都是由于小人乱政,专横暴戾所形成。...

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

(儒效篇) 所谓“道”,并不是指“天之道”,也不是指“地之道”,而是说人生活在世所应依循的准绳常规。而老子所谓的“道”是泛指宇宙六合的常理;儒家之“道”,则是指人伦常理之道。...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儒效篇) 无论是什么事情,能够听到它的真象总比完全无知来得好;仅仅听到的,又不如亲眼所见的更好;单用眼睛看见的,又不如清清楚楚地了解它来得好;而且对一件事,不光是知道而已,要能够知而能行,才算是最好的。这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将各种理论、...

利足而迷,负石而坠。

(非十二子篇) 已经迷失了路途的人,仍然健步如飞,越走越远就愈浪费时间。跌落到河里的时候,背的石头愈大沉得就愈深。这就是说,一个有才干、有力量的人,如果所行不义,其罪孽必是比一般平庸的人要深重。...

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

(非十二子篇) 对于该信任的就不能抱持怀疑的态度,对于该怀疑的就不该处以怀疑的态度,这就是所谓“诚信”。...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非十二子篇) 说出口的话,如果合乎道理,就是所谓的“知”,没有说出口的,只要合乎道理,也是“知”。有时由于环境场合的不同,或说、或默,态度虽不一,但只要合其礼、合其理,就是所谓的“知”。...

欲观千岁,则审今日。

(非相篇) 如果想要预知未来的发展,先要明确地了解今天的情状。...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非相篇) 予人以匡助向上的赠言,远胜过赠送金石珠玉这些身外财物。...

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

(荣辱篇) 绳子短短的水桶,汲不到深井中的水,就好比见识和思虑短浅的人,不足以策划深远的事功一样。...

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荣辱篇) 每个人安居在自己的乡土之中,才能舒展得宜的天性。故而“越人安越,楚人安楚”。而德行高洁之士,就要安居在典雅的生活中,才能使德性永远纯净。...

君子道其常。

(荣辱篇) 有修养的君子所谈论的必是平常的人伦之道,绝不会涉及一些奇诡邪说,无论是什么事,也不会将其夸张渲染使其玄奇眩众。...

以狐父之戈,牛矢也。

(荣辱篇) 把狐父出产的好毛,用于翻拨牛粪的愚笨行为,千万不要做。也就是教人珍贵与卑浊,不可混淆。 “狐父”:古地名,以出产上好毛皮而闻名。...

知命者,不怨天。

(荣辱篇) 知天命的君子都能安安份份地不怨天、不尤人。...

乳彘不触虎。

(荣辱篇) 正在喝乳待长的小猪,因为思及双亲之恩,所以不会冒着危险去接近凶猛的老虎。人也是一样的,如果有感于双亲的深恩厚爱,就不会到危险的地方,免得父母为你担忧挂虑。...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荣辱篇) 拿好话来激励人,比拿布帛绢丝给他更能令人感觉温暖。...

斗者,忘其身者也,忘其亲者也,忘其君者也。

(荣辱篇) 在忿怒斗争中的人,是个不顾自身,也忘记父母之爱、君王之恩的狂汉。因而时常愤事扰亲。君子能不慎乎?论语中的“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亲者,非惑也。”就是最好的修身养性之道。...

公生明,偏生暗。

(不苟篇) 如果能把心放于正中,不偏不倚,即能将人情世态观察得很清楚,而使形体超乎凡俗、凌越万物;但是一旦心灵受到爱憎所蔽,利害所煎,其所见的事事物物就都昏暗不明矣!因为其心灵已无法映出清晰的形像,导致所见之物都变得歪曲了。...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