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仁,一国兴仁。

(传九章) 人君在自己家里能够行仁守义,老百姓也会受到影响而行仁道。同样的,一家人能够体让,全国的人也就讲求礼让。相反的,国君如果贪婪暴戾,国人也就会因以倡乱。...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传九章) 有位的君子,必须自己先具有德性,然后才能要求别人修习德性。推己及人,处善恶皆然。 郑玄曰:“有于己,谓有仁让也;无于己,谓无贪戾也。”朱熹曰:“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人之善,无恶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皆推己以及人,所谓恕也。”...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传九章) 根本没有人先学习如何养育儿女之后,才出嫁的。纵使一个女人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但只要能本诸爱心和孩子接触,也能导之以正,使成君子。...

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传九章) 君子不出家门,也能把好的德风教化推广到全国。乃言君子教人以孝、悌、慈,亦可成敦厚之风,而成教于国矣。 老子说:“不出家门能知天下事,不必从窗牖向外看,也能知道天道运行的行状。”...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传九章) 尚书康诰篇说:“爱民如爱自己的婴孩一样。”心里确实存有这念头而真心真意地去推求,距离理想,所差无几了。...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传九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家的意思,是说连自己的家人尚不能就教而趋善,而谓能教导别人,这是不可能的。...

入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传八章) 所谓齐家在于修身的意思,是一般人对于他所亲爱的人,会造成偏袒。修身的本务,就是要求人能够涤去私心、私欲而行其所当行。...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传八章) 对于你所喜欢的人,能够察觉出他的缺失所在;而对于你所厌恶的人,能察觉他的优点所在,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传八章) 俗语说:“没有人能察知自己孩子的缺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的禾苗壮大。”这就是说自身不能修治,便不能整饬其家。 前者是因为溺爱,后者则是“心”为利欲所迷惑。...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时。

(传七章) 如果一个人的心不专注,就是睁大眼睛在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甚至吃也不知它的味道。这也就是修身在于正心的最佳例证。 一个人如果心神不定就无法正确的判断一件事,也无法采取适当的行动。...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传六章) 有钱人家可以把房子装饰漂亮;有德行的人可以润泽其身心。内心坦然,身体自然安泰。 “心广体胖”:胖,安舒也。言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也。...

身有所忿嚏,则不得其正。

(传七章) 亦所谓修身在于正心的意思。如果心怀恚忿,便不能得到事之平正。 身:当作心。忿懥:怒也。则不得其正:朱熹曰:“盖是四者(指忿怒、恐惧、喜爱、忧患) ,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然一有之而不能察,则欲动情胜,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矣...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传六章) 曾子说:“十只眼睛注视着你,十只手指着你,这真是可怕的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逃不过世人的耳目,所以君子必须坦荡荡,千万不可自欺,否则必将导致身败名裂。...

君子必慎其独也。

(传六章) 君子独处的时候,言行举止仍须十分谨慎,不自欺,自欺,亦所以欺天也。 “慎其独”: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处人所不及见而己所独知之时,亦戒慎恐惧,不敢苟且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传六章) 小人平时多行不义,甚且无恶不作。见到君子,便躲躲闪闪地掩饰自己的坏处,而表现自己的好处。 闲居:独处也。指平时。...

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传六章) 所谓诚意,就是不欺骗自己。这也就是修持的起步。...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传六章) 讨厌不善,要像讨厌臭的气味一样。好善,应该像喜欢美色一样,这可使人的内心自足惬意。 “自谦”谓自足也。...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传四章) 背弃实情的人,不敢以虚诞不实的言辞来狡辩。使一般人的心志,自然为君子的明德所感召而有所畏服。 此章释本末,言以德化民为本,听讼,末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传二章) 诚能除去旧染的污垢,不断地求革新,则能日新又新。这是商汤刻在洗盘上的铭文,借此时时警惕自己。 苟,诚也。言诚能一日,有以涤其旧染之污而自新,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间断也。...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传二章) 有德行的人,做自己该做的事,都会尽心竭力。 “极”就是至极的意思。...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