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上) 能够知道无耻的可耻,就不会做出羞辱自己的事情来。 此章言知耻即可免辱也。...
(尽心上) 一切人伦事理都具备在自己的身上。反省自身,如果能够真实无欺,那没有比这更安愉的了。勉励推行恕道,求仁的途径,也没有比这个更近便的。 “万物”指一切关于为人之事物,即人伦事理也。...
(尽心上) 保存自己灵明的本心,修养自己天赋的本性,这就是事天之道。...
(尽心上) 知道天命的人,不站在危墙的下面。 此章乃言人必趋命,贵受其正,岩墙之疑,君子远之。...
(告子下) 教诲人的方法很多!我不屑于教诲他,实际也正是在教诲他!...
(告子下) 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家臣和辅弼的贤士,国外又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终究是会灭亡的。然后我们知道生在忧患的环境中,才能生存,生在安乐的环境中反而会因循惰志,趋于败亡。 “法家拂士”,法家谓法度大臣之家。拂士,谓辅弼贤能之士...
(告子下) 上天要把重任交给某个人时,一定先困苦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躯体,穷乏他的身家,扰乱他的行为,使他的所作所为都不顺遂,为的是要激励他的心志,坚忍他的性情,增强他所缺乏的耐力。...
(告子下) 喜欢做善事的人,即使让他治理天下也绰有余力,更何况是治理一国呢? “优”朱注:“有余裕也,言虽治天下犹有余力也。”...
(告子下) 自以为聪明才智过人,而不肯接纳他人的善言,处处表现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将把人们拒于千里之外。 “訑訑”谓自足其智,不嗜善言之貌。...
(告子下) 君子如果不诚信,遇事又怎么能有所执着呢? “亮”同谅,信也。“恶平执”失注:“言凡事苟且,无所执持也。”...
(告子下) 不教导人民礼义,而驱使他们去打仗,这便是遗祸人民。 朱注:“教民者,教之礼义,使人入事父兄,出事长上也。用之,使之战也。” 因为不知道礼义孝悌的士兵,也不懂得该为国家牺牲的道理。所以由这种人组成的军队,势必力量薄弱,而且斗志消沉在这...
(告子下) 夏禹治水,是顺着水性的,所以夏禹以四海做为聚水的坑谷。 “水之道”谓顺水之性也。...
(告子下) 春秋时的五霸,都是三代帝王的罪人。 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都是以仁政君临天下。相反的,春秋五霸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都是用霸力统治国家,他们背弃三王的仁政,自然是弃仁用霸的罪魁祸首。...
(告子下) 你穿着尧所穿的衣服,说尧所说的话,做尧所做的事,那你就和尧一样了。 其意思就是说能够学习圣人的言行举止,必可成为圣人。...
(告子下) 道就像大路一样,那里会难懂呢?一般人的心病就在不肯用心探求罢了。...
(告子下) 圣人尧舜的道理,不过是孝悌二字罢了。悌是慢慢地走在长辈的后面,亦作友于兄弟解。...
(告子上) 做工艺的师傅教人做木工,一定用圆的规,制方的矩;学的人也一定要懂得如何使用。...
(告子下) 不量度事物的根本,而祗是整齐它的末梢,那么即使是一方寸高的木头,也会以为它可高过高楼。...
(告子上) 五谷,是所有种子里面最好的,可是假使不成熟,反不如成熟的荑稗来得有用。...
(告子上) 别人所给的尊贵,并不是最珍贵的。赵孟是晋国的卿大夫,非常有权势,他所给予的爵位能使人尊贵,但赵孟也能夺去他给的爵位使人贫贱。所以说人爵并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