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帝佛结缘早

2023-05-23 可可诗词网-佛教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佛教在两汉之际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一方面是民间文化交流繁荣的结果,一方面与统治者的重视有着密切关系。佛教来华伊始,就与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结下了难解之缘。
        据说,一天夜里,汉明帝梦见一位身长六尺、全身金色、头顶放光的神人,在皇宫大殿前飞行。第二天,汉明帝向大臣们讲述了昨夜之梦,并问这位神人是何许人也。这时,一位名叫傅毅的博学之士上前答道:“卑臣听说天竺有一位得道的高人,名叫佛,他能在天空中飞行,身上也能放金光。陛下所梦之人,或许正是这位大神吧!”汉明帝听说后信以为真,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一行十二人出使天竺,西行求法。这些肩负求法使命的使者,历经三十六国,来到舍卫国时,才知道佛已涅槃。但他们知道了佛的具体形象,并在大月支国求得佛经四十二章。这些使者返国后,呈上他们所画的佛像。汉明帝一见,发现正是他梦中所见的神人。汉明帝把佛经保存在兰台石室中,同时还在洛阳城兴建佛寺,塑造佛像。从此后,中国内地始有佛教流布。
        汉明帝的一枕美梦,为佛教入华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也许是佛教徒为了抬高佛教地位而附会出的一段动人故事,但它也部分真实地反映了佛教经由政治上层传入中土这一历史事实。
        在汉明帝遣使求法的故事中,汉明帝并未祭祀佛陀,说明他并不是一位佛教徒。见诸史籍的,第一位信奉佛教的皇家贵族是刘英。
        据《后汉书》·《楚王英传》记载,楚王刘英不受其父光武帝刘秀的宠爱,只因他与明帝刘庄的关系较好,在明帝即位后才“数受赏赐”。明帝遣使求法,对刘英也有一定影响。刘英晚年不仅喜黄老之术,还开始“学为浮屠斋戒祭祀”。这说明佛陀在当时是被视为一种能福佑人的神祇而受到“祭祀”。
        佛教初来乍到,势单力薄,往往依附于黄老方术。因此,佛教被视为一种长生成仙之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帝——汉桓帝刘志的故事可以印证这一点。
        刘备与诸葛亮论及两汉兴废之事时,对汉桓帝的“亲小人,远贤臣”十分感慨。这位十五岁就登帝位的汉桓帝,过着极端荒淫的生活。宫女五六千人,平时锦衣玉食、拥红倚翠,且滥杀无辜,致使“魂神冤结,无所归诉”。而正是这位昏庸凶残的皇帝,害怕寿命不长,便在宫中设立了黄老佛陀之祠,并用祭天的仪式来隆重祭祀黄老与佛陀。佛教主张清心去欲,桓帝却尽情“嗜欲”,杀罚无度,背道而驰。这位嗜杀成性、纵欲过度的皇帝,三十六岁就死了。
        第一位信奉佛教的皇帝奢侈残暴,与慈悲为怀、普济众生的佛教完全是南辕北辙,颇具讽刺意味。究其原因,与佛教只被当作一种求福祥、延寿命的方术有关。汉桓帝对佛教的内在精神没有什么理解。与其说汉桓帝信奉佛教,不如说他在利用佛教。本来,皈依佛门,应是一种心悦诚服的身心投入。可是一旦与现实生活关联之后,特别是与政治结缘之后,对佛教的心灵皈依与对佛教的种种利用之间很难分开。汉桓帝与佛教的关系,虽然不足以概括帝佛结缘之全貌,但我们从中也可窥知佛教与政治关系之一斑。

玄宗问法图(元代大开元寺兴致碑)

代乾隆佛装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