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只因物无常

2019-05-27 可可诗词网-佛教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佛教讲空也讲无常,“诸行无常”是佛教的三法印之一。无常,即不断生灭变化,不能永恒存在。佛教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要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有的长些,有的短些,但不可能永住不坏。即使天地也如此。它逐步生成,生成以后会稳定一个时期,此后是毁坏。毁坏是一个过程,要经历一段时间。毁坏之后是空虚,不存在。原来的天地不存在了。此后再经过成、住、坏、空,开始下一轮循环。
        至于其他事物,更是如此。它们像流动不息的水、永恒燃烧的火。
        这样一种世界观,首先是对自然界深入认识的结果。生物界,每一个生物都经历着出生、成长、死亡的过程。从生物界进到非生物界,那里的一切也都不是永住不坏的。山也会崩塌,河也会改道。在这个命题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佛教从各个方面说明生者必死,成者必坏的道理。比如一个人,从婴儿长成大人。大人既是这个婴儿,又不是这个婴儿。他是这个婴儿长成的,又和原来的婴儿不一样。一堆燃烧着的火,一盏入夜时点燃的灯,后来的灯、火,既是起初灯火的延续,又不是原来的灯与火。又如牛奶,刚挤出来时是新鲜的,后来就会凝结,再后来会变成奶酪,变成奶油。这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后来的和原来的又不一样。
        我们看到,佛教僧侣在这里对自然物作了多么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自然物的流动、变化,是佛教自然观的基础。凭借这个自然观,佛教去论证人生的没有价值,世界的不足留恋。
        后来佛教有的派别只强调现在和过去的不同,而否认现在是由过去变来的。因为承认现在的事物由过去变来,容易导致承认事物是常存,因而是真实的。这是一种扭曲了的变化观。论证这种变化观,依赖的也是对事物自身的研究。以中国高僧僧肇的《物不迁论》为例。僧肇说,一般人说变化,是指过去的事物不会延续到今天。我说物不变化,也是因为过去的事物不会延续到今天。过去的事物不会延续到今天,就是说,过去的事物已经消失了,怎能说现在的事物是过去变来的呢? 在过去那段时间里寻找过去的事物,可以找到。在现在这段时间里找过去的事物,就找不到。可见,过去的事物不会延续到现在,现在的事物也不会延续到将来。这就是说,过去的事物只存在于过去,现在的事物只存在于现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怎能说现在的事物是由过去变来的呢? 所以僧肇得出结论:猛烈的大风是安静的,奔腾的江河是不流动的,天上的日月是不运行的。

唐代菩萨像(敦煌第14窟)


        僧肇所得出的结论近似诡辩。诡辩往往是人类更高一级的精神产品,它不仅要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而且要了解在自然科学发展基础上所形成的自然观。然后他才能运用自然科学所达到的认识水平去进行诡辩,反对当时流行的自然观。这样的诡辩看来与自然科学毫不相干,甚至是反科学的。实际上,它能够反对科学,则必从科学已达到的认识水平出发。它可以反对科学所作出的结论,但不能摆脱科学所达到的认识水平。
        早期佛教僧侣讲变化,用事物的变化论证人生无常,世界虚幻。后来佛教又反对讲变化,认为这一时刻的事物和上一时刻的事物没有任何关系,是为了更进一步论证人生无常,世界虚幻。
        事物不能延续,它就只能在极短极短的时间内存在。佛经中说,这极短极短的时间叫“刹那”,每一刹那之间,就有许多的成住坏空。依有些僧侣的计算,一昼夜有六十四亿多刹那。以现在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共八万六千四百秒计算,则一刹那约等于一秒的八万分之一,一说一刹那为七十五分之一秒。事物就在这样迅速的生成、灭亡。从分子、原子的水平来看,佛教僧侣们的猜测未尝没有一些道理。所以他们说,事物的生灭,像石头打出的火,像风中点燃的灯,像早上的露水,像空中的闪电,都十分迅速,十分短暂。一切短暂的事物都被用来比喻世界的生灭无常。反过来,当这些事物用作比喻时,一定被佛教僧侣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从认识的角度看问题,佛教僧侣们只是夸大了事物存在形式的某一方面以适应自己的教义,并不完全是信口胡说。而他们之所以夸大事物的某一方面,其基础乃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